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4-04-22邓小草

科学导报 2024年19期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振兴

邓小草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教育是乡村振兴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乡村振兴,必须教育振兴;教育振兴,必须教师为本。2023年7月6日,教育部明确指出,为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启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2]。

  一、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兴,人才兴,才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进入新时代,推动各方面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旋律,具体到乡村教育领域,首先要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好、爱农村的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目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发展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下不来”

进入新时代,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但由于农村位置的偏远、基础设施的落后、文娱活动的缺乏和乡村开设课程的不完善,造成农村教师队伍新鲜血液不足,教学技术和理念也难以紧跟时代发展。

  (二)教师队伍“留不住”

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使教师队伍受到较大冲击,在逐利环境影响下,农村多数家庭轻视教育,教师的地位普遍下降,职业获得感降低,离乡倾向明显。此外,新生代教师面对城乡差距过大、工资福利难以达到预期等现状,往往将农村教学作为一个跳板,一旦有机会,便会向城市靠拢,甚至离开教师行列。

  (三)教师队伍“教不好”

中国农村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乡村文明。但是,由于许多乡村老师身兼数职,处理日常事务需花费大量时间,留存于课本和本土文化研究的时间较少。长此以往,乡村教师只会局限于课程本身,忽略课程与乡村文化的连续性。乡村教师作为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当乡村教师失去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就阻断了乡村文明延续的途径。

  二、高质量教师队伍问题成因探析

造成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深刻剖析并找出影响原因,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

教师“下不来”“留不住”,从根本上来看,是国家在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过度注重以城市教育为中心,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度不够,难以吸引高质量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使乡村教师也易出现“重城轻农”思想,难以长久留在乡村教学。

  (二)教育培训机会不均等

虽然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权通过从事进修和参与其他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但是乡村教师相对于城市教师教学任务更繁重,培训机会更缺少,参与的培训大多数是短暂、简单的集中培训,导致他们教学水平和质量难以提高。

  (三)教育与乡村文化分离

在中国传统农村思想中,乡村孩子只有通过“高考”考出农村,留在城市生活,才算摆脱“农民”身份,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乡村出生的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在城市工作,不愿回到故土,来自城市的教师又难以适应乡村的物质条件与待遇,更无法深入了解乡村本土文化进行教育事业。

  三、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途径。对于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优化教师队伍综合待遇

要想吸引了解乡村教育实际的教师,同时又要保持目前师资队伍的稳定,就必须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待遇。保障农村教師的薪酬和福利是第一要务。只有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得到了保证,教师才有动力、有意愿到农村工作,将优秀的乡村文化传承和弘扬,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同时,乡村教师考虑留在乡村学校中,职称晋升机会、交通提供补助和子女教育保障等都是重要因素,因此,要从多方面考虑采取措施优化教师待遇,使教师队伍“留下来”。

  (二)精准培养本土化教师

必须从根源上遵循乡村老师“从本地来,服务于本地去”的原则,精准培养本土化教师。作为本土教师,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成长关系等皆根植于当地,因此更容易扎根本地。目前,大多数报考地方院校的农村籍学生因长期外出求学,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距离感。因此,为了培养新生代乡村教师对乡村的热爱情怀,地方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开设乡村文明有关课程,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将就职地方的风土人情;提前安排学生进行“三下乡”实习,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乡村。总之,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建设一支优秀的本土化乡村教师队伍,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三)完善教师队伍职后培训

首先,要结合乡村学校实际,对乡村教师进行分类别、有重点、精准化地培训,避免“假大空”式培训。例如乡村学校多是留守儿童,因此培训内容要关注到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关爱和守护留守儿童自尊心等。其次,培训内容要立足于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加强培训内容的本土化,把乡土文化融入到培训内容之中,让农村教师在教学中推动乡土文明创新性发展。最后,以“互联网+教育”为导向,以现代智能技术为基础,打造城乡教师共同推动的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城乡教师协作、线上线下互动的“双师教学”模式,振兴乡村教育,推动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25.

[2]教育部.启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工程[EB/OL].(2023-07-06)[2023-11-25].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07/t20230706_2111066015.html.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教师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试论引领乡村教师走向自觉阅读的方略
20世纪乡村教师在文化历史沿革中与乡村生活疏离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