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对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作用分析

2024-04-21佘晶江段建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5期
关键词:征象肠管肠梗阻

佘晶江,段建春,李 珺

(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常州 21320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日益转变以及精神压力的持续增加,CC 的发病率呈逐年攀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1]。肠梗阻属于CC 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已有研究报道显示,部分地区肠梗阻的首要病因为CC[2]。目前普遍认为,CC 所致肠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肿瘤,从而促进肠道通畅状况的恢复[3]。然而,手术的制定与实施依赖临床早期准确的诊断以及疾病分期的精准判断。因此,如何有效提升CC 所致肠梗阻的确诊率显得尤为重要。肠镜是诊断CC 所致肠梗阻的金标准,但其存在侵入性的特点,加之对患者的耐受能力要求较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完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因具备无创性、操作简便以及经济性好等特点,在肠梗阻的诊断中获得广泛应用[5]。鉴于此,本文研究CT 对CC所致肠梗阻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作用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2021 年2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68 例CC 所致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42 例,女性26 例;年龄41 ~79 岁,平均(62.36±5.92)岁;体质量指数17 ~31 kg/m2,平均(23.51±2.73)kg/m2;不健康行为习惯:吸烟16 例,饮酒14 例;伴发慢性病情况:高血压12 例,糖尿病10 例,冠心病7 例;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 ~16 年,平均(8.55±1.29)年;临床症状表现:腹痛48 例,恶心呕吐33 例,食欲不振39 例,腹痛45 例;临床TNM分期:Ⅰ期3 例,Ⅱ期9 例,Ⅲ期29 例,Ⅳ期27 例;分化程度:低分化30 例,中高分化38 例;淋巴结转移32 例,无淋巴结转移36 例。

纳入标准:(1)受试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CC;(2)均接受CT 与超声检查;(3)年龄>18 岁;(4)入组前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5)临床资料完整;(6)首发肠梗阻。排除标准:(1)无法耐受手术或(和)肠镜检查;(2)疑似肠穿孔;(3)心、肾、肺等脏器发生严重病变;(4)神志异常;(5)其他原因引发的肠梗阻;(6)同期参与其他研究。受试者已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CT 检查:仪器选用西门子16 排螺旋CT 机。扫描部位包括腹部及盆部等。扫描层厚选择5 mm,层间距选择5 mm,按照受检者具体状况,可考虑开展1.5 mm 联合重建扫描。受试者均以高压双筒注射器静脉注射对比剂碘佛醇(GE Healthcare Ireland,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00112),注射剂量为2.0 mL/kg,注射速率2.5 mL/s。注射完成20 s 后,实施增强扫描,对受检者CT 表现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超声检查:仪器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购自美国GE 公司),探头频率为(2 ~7)MHz。检查时指导受检者取仰卧体位,确保腹部完全暴露。随后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明确肠管扩张以及异常肿块回声等发生情况。

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由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以双盲法完成对所有受检者CT、超声影像结果的判断。针对存在争议的影像,邀请第3 名影像科医师做出最终判断。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CC 所致肠梗阻的检测结果,直接征象[涵盖狭窄段、狭窄段和无病变肠管交界处变化、侵犯周围组织或(和)脏器]与间接征象(涵盖结肠梗阻、缺血性结肠炎、盲肠扩张)检出情况;(2)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临床TNM 分期的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对CC 所致肠梗阻的检测结果对比

CT 检查对CC 所致肠梗阻的确诊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对CC 所致肠梗阻的检测结果对比

2.2 两种检查方式的直接与间接征象信息对比

CT 检查对狭窄段、狭窄段和无病变肠管交界处变化、侵犯周围组织或(和)脏器、结肠梗阻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方式对缺血性结肠炎及盲肠扩张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直接与间接征象信息对比[n(%)]

2.3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临床TNM 分期的符合率对比

CT 检查诊断CC 所致肠梗阻临床TNM 分期的总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临床TNM 分期的符合率对比[n(%)]

3 讨论

迄今,有关CC 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且存在不少的争议,目前普遍认为遗传因素、生活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可能参与CC 的发生、发展[6]。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发生,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痛以及排便困难等,且对患者进行局部按压检查时可表现出腹部压痛以及膨胀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7-8]。另有研究学者发现,发生肠梗阻的CC 患者年龄普遍较大,且肿瘤病程较长,受疾病自身消耗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有部分患者在发现肠梗阻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存在淋巴结转移与血行转移,预后不良[9-10]。此外,因结肠与小肠间隙回盲瓣这一特殊解剖结构,控制了肠内物质严格遵循从小肠到大肠的方向前进,从而导致在肠梗阻发生时,结肠呈只进不出状态,进而使得肠腔内大量气体与液体的积聚,持续增加肠腔内压力,使得肠壁坏死或(和)穿孔发生概率增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1-12]。由此可见,及时了解CC 所致肠梗阻患者的严重程度对后续手术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是改善患者预后转归的关键。

本文结果显示:CT 检查对CC 所致肠梗阻的确诊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这与蔡亲磊等[13]研究报道相吻合,CT 可显著提升CC 所致肠梗阻的检出率。考虑原因,CT 主要是按照人体内不同组织对X 线的吸收以及透过率不同,借助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实施扫描,进而通过计算机对相关数据实施处理整合,从而获取检查部位影像信息,最终完成诊断。CT 检查具有良好的空间与密度分辨率,可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全方位扫描,故而可清晰有效实现肠梗阻的发病部位、病因以及肠壁血供状况,进而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与此同时,针对平面扫描难以确诊的病灶,可借助造影剂实施增强CT扫描,进而较为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影像学征象,因此可提升对CC 所致肠梗阻的确诊率[14]。此外,CT 检查对狭窄段、狭窄段和无病变肠管交界处变化、侵犯周围组织或(和)脏器、结肠梗阻的检出率均高于超声检查(P<0.05)。这反映了CT 对CC 所致肠梗阻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推敲原因,超声检查主要是通过超声波反射以及散射原因获取相关组织信号,随后构建相关图像,但难以确定病灶性质、严重程度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加了误诊、漏诊的概率。CT 检查则可获得较为清晰的影像,可为医生评估CC 所致肠梗阻提供较为全面、丰富的信息。另有研究表明,CT 检查可通过影像学特征准确判断肠梗阻发病部位以及病变性质,且针对超声检查难以检测到的狭窄段和无病变肠管交界处变化、侵犯周围组织或(和)脏器均可清晰显示[15]。这为本研究结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另外,CT检查诊断CC 所致肠梗阻临床TNM 分期的总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查。这说明了CT 检查在判断CC 所致肠梗阻患者TNM 分期中价值较高。究其原因,可能是CT 可通过增强扫描的方式,改善图像的清晰度,进而更有利于对病灶组织的鉴别诊断,最终达到提高诊断准确性的目的[16]。与此同时,CT 处理图像时,可通过对图像密度和灰度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有利于医生准确观察病灶情况。

综上所述,CT 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CC 所致肠梗阻的确诊率,尤其是在狭窄段、狭窄段和无病变肠管交界处变化、侵犯周围组织或(和)脏器、结肠梗阻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较为理想。此外,CT 有利于对患者临床TNM 分期的判断,为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指导依据。

猜你喜欢

征象肠管肠梗阻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