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4-04-21山川
山 川
(南漳县中医医院影像科 湖北 襄阳 441500)
乳腺肿块样腺病是良性乳腺疾病,以乳腺肿块、乳房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危害性可控,但对健康影响依旧是不容轻视的问题。乳腺癌属于乳腺恶性病变,其恶性程度高,且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均与乳腺肿块样腺病存在较大差异,但二者临床症状相似度极高,故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风险[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磁共振已成为临床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主要影像学手段,尤其是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可在常规MRI 模型基础上通过动态追踪对比剂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扩散及分布情况,准确评估病灶的形态和其内部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而为乳腺疾病鉴别诊断及治疗计划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2-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DCE-MRI 在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3 年8 月于南漳县中医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6 例乳腺癌(乳腺癌组)和50 例乳腺肿块样腺病(乳腺肿块样腺病组)患者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年龄41 ~72 岁,平均(58.02±5.10)岁;体质量指数18 ~27 kg/m2,平均(24.25±1.08)kg/m2。乳腺肿块样腺病组年龄37~70岁,平均(57.45±5.03)岁;体质量指数18 ~27 kg/m2,平均(24.16±0.99)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乳腺肿块样腺病、乳腺癌诊断标准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2)均接受DCE-MRI 检查;(3)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DCE-MRI 检查禁忌证或造影剂过敏史;(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5)服从性差,合并精神系统病变。
1.2 方法
1.2.1 DCE-MRI 检查 选择美国GE 公司Brivo MR355 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乳腺专用8 通道相控阵线圈,依次行横轴位T1WI、T2WI 脂肪抑制序列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设置扫描参数:横轴位T1WI:TR/TE=3 750 ms/72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FOV 350 mm×350 mm, 矩阵216×194;T2WI:TR/TE=5 000 ms/60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FOV 350 mm×350 mm,矩阵260×274;DWI:TR/TE=2 500 ms/40 ms,层厚5 mm,层间距1 mm,FOV 350 mm×350 mm,矩阵350×350。扫描结束后经肘静脉团注0.2 mmol/kg 钆特酸葡胺,流速2 mL/s,之后采用20 mL 生理盐水冲管,延迟25 s 后行DCE-MRI扫描,共扫描7 期。
1.2.2 图像分析 由2 名具有5 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影像科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扫描结束后将图像上传至后台处理站,采用Omini Kinetics(GE Healthycare)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手动勾画ROI,尽量避开囊性变、坏死乳腺组织等存在容积效应的干扰,融合为一个三维区域,再结合模型计算测量并记录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空间容积分数(Vp)、表观弥散系数(ADC)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并获取TIC 曲线,Ⅰ型:在动态观察时间内信号强度持续上升趋势;Ⅱ型:早期信号强度增强,中晚期则形成平台;Ⅲ型:早期型号强度上升及中晚期迅速下降。
1.3 观察指标
(1)两组病灶内部强度程度及TIC 分型比较;(2)两组DCE-MRI 参数比较;(3)分析DCE-MRI参数对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DCE-MRI 参数对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灶内部强度程度及TIC 分型比较
乳腺癌组TIC 分型为Ⅱ型、Ⅲ型占比为86.11%(31/36),高于乳腺肿块样腺病组的52.00%(2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灶内部强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灶内部强度程度及TIC 分型比较[n(%)]
2.2 两组DCE-MRI 参数比较
乳腺癌组DCE-MRI 参数Ktrans、Vp水平高于乳腺肿块样腺病组(P<0.05);两组Kep、AD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CE-MRI 参数比较( ± s)
组别例数Ktrans/(min-1)Kep/(min-1)Vp/%ADC/(mm2·s-1)乳腺肿块样腺病组500.30±0.130.96±0.290.47±0.232.31±1.29乳腺癌组360.52±0.181.12±0.470.75±0.301.82±1.04 t 6.5861.9494.9001.880 P<0.0010.055 <0.0010.064
2.3 DCE-MRI 参数对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DCE-MRI 参数Ktrans、Vp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AUC(95%CI)分别为0.868(0.794,0.942)、0.857(0.778,0.935),灵敏度分别为88.5%、75.0%,特异度分别为68.0%、86.0%,见表3、图1。
图1 ROC 曲线分析DCE-MRI 参数对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表3 DCE-MRI 参数对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2.4 典型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图像见图2、图3。
图2 乳腺癌DCE-MRI 典型征象
图3 乳腺肿块样腺病DCE-MRI 典型征象
3 讨论
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均是乳腺常见病、多发病,前者的病程发展可分为小叶增生、纤维腺病以及硬化性腺病,且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后者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病较为隐匿,且与乳腺肿块样腺病存在相似的临床症状,临床极易造成误判,导致过度诊疗或肿瘤进展而预后不良[5]。由此可见,通过有效方法早期准确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对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I 在乳腺占位性疾病鉴别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DCE-MRI 扫描技术具有多方位成像以及多参数的优势,能反映MRI 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有效避免运动伪影并加速空间信号采集速度,进而获取清晰度更高的组织成像,以全面观察病灶细节,对评估乳腺病变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提供更准确的信息[6-7]。李焕国等[8]研究报道,DCEMRI 定量分析对评估乳腺癌患者局部侵犯具有一定的效能,尤其是Ktrans、Vp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也有研究显示,DCE-MRI 可以通过量化分析乳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而为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病灶微血管组织生成及血管通透性信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9]。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组TIC 分型为Ⅱ型、Ⅲ型占比及血流参数Ktrans、Vp水平高于乳腺肿块样腺病组(P<0.05),这在李峰等[10]的研究中也被证实,其研究结果显示,乳腺肿块样腺病TIC 类型多表现为Ⅰ型,而乳腺癌TIC 类型以Ⅲ型多见,且Ktrans、Vp水平显著升高。说明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血供微循环生理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原因可能为乳腺癌存在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网,肿瘤细胞增生活跃可导致血管外周间隙扩大,同时肿瘤对血管刺激增强又可使渗透压增加,故DCE-MRI 影像学上Ktrans、Vp水平也随之增加。另外,本研究经ROC 曲线分析显示,DCE-MRI 参数Ktrans、Vp鉴别诊断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8.5%、75.0%,特异度分别为68.0%、86.0%。说明DCE-MRI 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可提高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DCE-MRI 在乳腺肿块样腺病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是Ktrans、Vp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