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效能分析

2024-04-21张利荣赵瑞雪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5期
关键词:实质原发性肝癌

张利荣,赵瑞雪,厍 鑫(通信作者)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肝脏肿瘤作为肝脏典型占位性病变,以病理性质为依据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两者构成比大致相同[1]。肝血管瘤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肝肿瘤,而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属于常见恶性肝肿瘤,以上3 种疾病患者其症状及体征表现部分较为相似,且影像学征象也具有相似性[2]。肝血管瘤中较为多见的类型是海绵状血管瘤,主要危险因素有激素刺激、先天性因素等,一般症状表现无特异性,多伴有消化道症状及腹部包块等,如果延误治疗,可能进展为肝血管瘤破裂出血。原发性肝癌、肝转移性瘤与肝血管瘤临床症状表现均不具备典型性,故误诊与漏诊风险较高,但前两者恶性程度高,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3]。因此,采取有效手段准确鉴定肝脏恶性肿瘤与肝血管瘤,对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发挥显著价值。现阶段,对于典型病例临床可进行直接定性,但在具体诊断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以及扫描手段。本次研究为评估CT 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2019 年1 月—2022 年5 月收治的330 例肝肿瘤患者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2 年5 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0 例肝肿瘤患者,开展回顾性调查法。所有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A组(115例,原发性肝癌)、B 组(112 例,肝转移瘤)、C 组(103 例,肝血管瘤)三组。A 组中男性65 例、女性50 例;年龄52 ~72 岁,平均(62.56±2.33)岁;B 组中男性66 例、女性46 例;年龄50 ~74 岁,平均(63.21±2.59)岁;C 组中男性59 例、女性44 例;年龄48 ~73 岁,平均(62.85±2.58)岁。三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2)伴有程度不一的肝区不适、胃肠道反应、消瘦、面色发黄等表现;(3)无CT 检查禁忌;(4)患者无认知障碍及精神问题,交流正常;(5)具备完善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排除标准:(1)伴有全身性疾病;(2)重要脏器功能器质性障碍;(3)存在造影剂过敏史;(4)精神状态有异常;(5)凝血机制不正常。

1.2 方法

CT 检查:选用i256 CT 机,调节模式为全身灌注,注射50 mL 对比剂,之后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注射速率均为2.5 mL/s。设置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1.25 mm;全角旋转0.4 s,扫描间隔为5 s,先进行平扫,然后以3 ~4 mL/s 的速率经患者肘静脉高压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剂量为50 mL,之后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开始增强扫描,持续进行13 次,检查时间为90 s。进行0.4 s 全角旋转扫描,每次扫描间隔5 s,持续进行13 次,检查时间为90 s。

1.3 观察指标

(1)三组患者病灶实质区、周边实质区(病灶周边2 cm 范围)、正常肝实质区的CT 灌注参数比较;(2)三组占位病灶周围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3)三组正常肝实质区CT 灌注参数HBF、HBV、MTT、PS、HAF 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占位病灶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占位病灶实质区CT 灌注参数:B 组、C 组HBF、HBV、HAF 均低于A 组,MTT 长于A 组,B 组HBF、HAF 高于C 组,MTT 短于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占位病灶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 s)

表1 占位病灶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 s)

注:①与A 组相比,P <0.05;②与B 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 HBF/(mL·100 g-1·min-1) HBV/(mL·100 g-1)MTT/sPS/(mL·100 g-1·min-1)HAF/%A 组115 409.58±102.33 32.15±8.55 4.67±1.3332.06±9.25 0.71±0.22 B 组112 191.87±58.44① 13.87±3.22① 8.47±2.66①31.75±8.68 0.51±0.15①C 组103 150.22±40.21①② 27.14±4.22①② 15.14±3.58①②31.22±9.02 0.30±008①②F 45.6379.22521.4481.0625.634 P<0.001 <0.001 <0.0010.276 <0.001

2.2 占位病灶周围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占位病灶周围实质区CT 灌注参数:A 组、B 组HBF 高于C 组,HAF 低于C 组(P<0.05);A 组、B组HBF、HAF 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PS 高于C 组、A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A 组PS 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BV、MTT 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占位病灶周围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 s)

注:①与A 组相比,P <0.05;②与B 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 HBF/(mL·100 g-1·min-1) HBV/(mL·100 g-1)MTT/sPS/(mL·100 g-1·min-1)HAF/%A 组115 191.52±80.3316.47±5.6311.05±3.33 25.47±6.85 0.18±0.05 B 组112 190.47±60.6917.11±5.4110.58±3.52 40.69±6.41① 0.18±0.05 C 组103 123.74±37.66①②16.58±4.2511.25±3.47 24.85±6.69② 0.32±0.12①②F 5.6321.5871.6476.3357.258 P<0.0010.1310.115 <0.001 <0.001

2.3 正常肝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正常肝实质区CT 灌注参数:B 组、C 组MTT 长于A 组,HAF 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C 组MTT、HA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BF、HBV、P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正常肝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 s)

表3 正常肝实质区CT 灌注参数比较( ± s)

注:①与A 组相比,P <0.05。

组别例数HBF/(mL·100 g-1·min-1) HBV/(mL·100 g-1)MTT/sPS/(mL·100 g-1·min-1)HAF/%A 组115 89.22±50.2512.11±3.22 9.58±4.2529.17±9.54 0.82±0.24 B 组11289.63±6.3311.81±3.61 15.41±3.54①30.22±8.63 0.13±0.04①C 组103 89.66±25.4712.14±4.55 14.69±3.25①28.47±8.52 0.12±0.03①F 1.2211.0585.6351.0367.228 P 0.2150.300 <0.0010.301 <0.001

3 讨论

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均在临床属于常见病种,早期缺少特异性的表现,发病具有一定隐匿性,故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就诊检出该病时,疾病已处于中晚期,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4]。CT 检查通过对患者注射造影剂,得到动脉期的影像图,可获取病变处的清晰图像。原发性肝癌由于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且以肝动脉为主要来源,故检查时数据反映出肿瘤占位病变实质内HBF 参数较高[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 组、C 组HBF、HBV、HAF 低于A 组,B 组HBF、HAF 高于C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原发性肝癌肿瘤血供较为丰富,由肝动脉持续性供应,在肿瘤持续发展下,形成肿瘤血管网,通常其占位病灶实质内HBF、HBV 显著较高,同时由于原发性肝癌病变部位较为粗大,极易发生虹吸情况,进而增加肿瘤肝动脉供血灌注量,进一步使肝叶、肝段动脉灌注量下降[6];肝转移瘤由门静脉参与供血,门静脉血液经肿瘤旁肝窦进入肿瘤内,因此,相比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占位病灶实质内HAF 水平相对较低[7]。从组织学方面分析,肝血管瘤主要组成为血窦,血流动力学缓慢,符合以上参数特点。A 组HAF 相对较高,是因为患者普遍存在门静脉高压情况。HBV 可判断病变处血流供应状况,通常新生血管无固定形状,造影剂通过新生血管时,会增加肿瘤单位体积内所分配的对比剂量,进而引起HBV 水平升高[8-9]。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后发生肝硬化,进而导致出现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同时,正常肝脏细胞出现结节样变化,形成肝假小叶。此外,研究得出:三组占位病灶实质内CT 灌注参数P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是肿瘤在侵袭肝脏病变区域时,会在内部有血窦形成,导致周围组织出现肝窦扩张情况,肝转移瘤患者的病变周围有微小血管出现且呈不完善状,故PS 参数受到影响[10]。

对病灶周边及正常肝实质实施灌注,结果发现,肝转移瘤患者HBF 水平高,周围区域HBF 高于正常实质区(P<0.05)。由此说明,肝转移瘤周边可能存在小范围病灶转移情况。同时,研究发现:肝转移瘤患者周边HAF 低于肝血管瘤,高于正常肝实质(P<0.05),从中发现,肝转移瘤周边存在肿瘤侵袭现象,与肿瘤内部存在血窦、周边肝脏组织内部发生肝窦扩张并相互连接有关[11]。此外,研究得出:B 组病灶周围实质内PS高于A 组、C 组(P<0.05)。可能与病灶区微血管发育不全的内皮及通透性增大有一定关系,从中说明肝转移瘤患者病变周边存在不完全异常的微小血管[12-13]。研究另得出:B 组、C 组MTT 长于A 组,B 组MTT 短于C 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原发性肝癌患者普遍存在肝实质硬化情况,肝脏内的血窦出现毛细血管化改变,且肝动脉的血管支可能会联合门静脉的血管支,故对比剂通过时长会受到干扰。本次研究结果:三组正常肝实质CT 灌注参数HBF、HBV、P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在于,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其功能性血管流量显著降低,但营养性血管流量会有所增加,如此肝脏总的血流量的下降幅度会相对减小[14-15]。

综上所述,采用CT 灌注检查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对疾病诊断鉴别具有显著价值。

猜你喜欢

实质原发性肝癌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美术作品的表达及其实质相似的认定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从实质解释论反思方舟子遇袭案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