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农村基础美术教育的困境
2024-04-21王金意
王金意
【摘 要】通过对道县农村基础教育的实地考查,可以发现其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学校重智轻美的思想和现象存在,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美术师资不足,很难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教学目的;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等诸多问题。以点带面来看,从道县农村基础美术教育到中国农村基础美术教育必须从改变陈观念、改善教学设备、提高教师素质、注重体验教学等方面来进行改革,只有中国农村的美术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才会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道县;困境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210—03
一、道县农村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地区差异大经济文化不平衡
地区间差异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农村美术教育出现重重困难,如:经费收入、教育设施、教学观念、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1]因为经费紧张,必要教学设备无法添置,在道县农村大多数学校没有美术活动室,个别学校教师的备课本无钱购买。导致农村美术教育设施严重缺乏,基本的美术用具画架、画板自然也未配石膏模型头像、人体甚至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没有,就连简易的写生台、低质量的衬布、静物写生的陶罐之类的实物也不愿购置。美术教育资源匮乏,由于学校对美术教学投入不够,甚至是没有投入,这样给美术课中的欣赏、手工等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还没有她应有的位置,相当大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美术课成了语、数、外老师的作业课、自由课、轻松课,可上可不上,无人过问。反正评估考核是看语、数、外成绩。长期如此,语、数成为教师的责任,艺体学科则成为被遗弃的一片荒土,无种无收。学校旁边小店里只能买到铅笔、橡皮、小盒的水彩笔、胶水等工具。要让学生画或做出精美的作品来,是不太可能的,受工具的限制。
(二)对基础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在道县农村基础美术教育里学校把应试科目放在学习的重点,与考试没有关系的美术课保持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美术课可以因各种原因不上或自习,笔者在学校当志愿者的时候就因为美术老师师资不完全,所以低年级的课大多的没有老师,这样学生很难完全接触美术教育,更谈不上让他们知道怎么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因为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虽然教育部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正在讨论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章也明确指出“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已久,能力培养的地位提得较高,但农村学校全面教育的成效仍然较低,艺术体育学科的教育严重滞后。还有农村学校里几乎没有一人拥有一套画具。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只说父母不给买,认为没什么用,好好学习语数外就行了,农村广大家长对美术课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见,认为学好语数外就可以了,把艺体学科视为“不务正业”。
(三)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美术师资力量薄弱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笔者所在考察的一所学校,美术老师一起就2个,还有一个原来是教数学的,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教美术了,对美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教师本人的美术基本知识技能欠佳,难以给学生起到讲解示范的作用。老师年龄相对比较老化,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业务素质低下,是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道县农村基础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一)乡土资源选择教学内容
在笔者所在考察的农村小学里,因为没有相应的教育设施,所以笔者只能自选乡土教材,辅助教学,笔者进村里的时候看见古村老房子上的门梁和木门上刻的得是木雕,梁上雕的是以动物为主:有鱼、虎、龙等,木门上刻得是人物,富有情趣、格调清新。笔者想以这为教学内容,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只要我们把农村中小学美术课深深扎根于我们中国自己艺术文化的土壤里,我们就会赢得优势。
(二)乡土资源所应用教学工具材料
针对农村美术工具相对没有或难买的情况下,笔者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生活资源和自然资源,来有效地开展符合农村儿童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比如说根据当地乡村竹多、各种各样的草类植物多、形状各异的石头多的特点,用草、笋片、石头作为拼贴、编织、涂画的材料,不仅可以利用资源,而且作品富有情趣。农村美术课也可开设一些工具简便、材料易取的课目,如剪纸、折花、泥塑、布贴画等,充分利用一些布片、木片、针线、报刊杂志等日用废品来用,变废为宝,又可以搞出地方特色,拓宽了中小学美术课受教材的约束力。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沸腾的社会生活里蕴含着真、善、美。
(三)乡土资源所选用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
笔者所代课的班级是五年级的其中一个班,上课内容是以乡土资源引用的美术欣赏课。内容如下:笔者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木雕作品图片,问到:“孩子们,这些木雕好看吗?你们有在那里见过吗?图案、形状又有什么不一样?你们家有吗?”笔者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同学们的非常积极的举手回答,是因为这些木雕对他们来说的非常熟悉,还有可能就是某个同学自己家的木雕,这些木雕的形状和内容学生都很清楚。笔者继续开阔他们对木雕的了解,笔者说:“这些木雕作品主要以祖辈传授为主,你知道它们的制作的过程吗,猜一猜?”学生们哑然。笔者给孩子讲述着木雕的知识,讲到:“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個工种,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笔者像他们解释了门梁和木门上雕刻是我们中国的浮雕,笔者让他们回去好好观察一下各自家里门梁上和木门上的木雕,下次笔者上课时让他们讲给笔者听自己家的木雕刻得是什么?自己觉得好看吗?好看在那里?问下父母房屋上的木雕所代表的传统风俗。
我们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不能在教学中丢弃了自己传统的工艺艺术,所以笔者以民间传统手工艺为课题,是想以乡土资源实施教学,因为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面临着损毁、灭绝,如何使这些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色的地方美术得以流传和发扬,还须借助我们的美术课程去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四)进行乡土教学评价
时娟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浅谈》中说:“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学校的美术课堂里就更离不开创新了。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农村小学在上美术课时往往受条件限制,学生的学具材料很难齐全,常常令教师犯难。其实教师只要肯动脑筋,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环境资源,就可以指导和带领学生根据季节和地域特征,就地取材来拓宽美术课的课程资源,培养农家孩子的审美意识。”在时娟老师的《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浅谈》里明显的说明了乡土资源教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乡土文化的调查和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生活的热爱之情。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结合乡土文化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参与实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相径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民间遗存的乡土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力图通过制订新的美术课程使基础美术教育达到如下课程目的: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2]
三、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一)农村教学困境
农村教学主观认识不足。是因为升学的压力和农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使美术教育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足够重视,所以使农村教育的困难重重。一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和中小学领导缺少对美术教育作用的认识,不了解美术知识和技能与社会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不了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美术是新世纪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不可缺少的艺术素养;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认识不到美术教育是对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农村教学客观条件限制。因为美术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村中小学校大概有一亿五千多学生,其中的大多数学校里没有美术教育专用的教室、展厅和相关教学设备。美术课没有教具,音乐课没有乐曲。这不仅仅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只做表面文章,真正的原因是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根本就没有条件。政协委员于海说过“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达到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美术器材配备的最低标准,许多学校几乎没有任何音乐、美术课的器材教具。”[3]就笔者所在代课学校孩子们十分想上美术课,可当他们真有机会上课时他们竟然拿不出一张纸,一支水彩笔,看不到一本图画书,只用那一双双木讷的眼睛看着老师,两手空空。学生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美术课使用的书本,就更谈不上课外图书、画册、画展和比赛。这已成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资源匮乏的普遍现象。我国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缺乏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地域差异导致中小学美术的师资配置不均。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低,待遇低,各种因素影响到乡村缺少优秀的美术教师,就像笔者所在代课学校美术老师就1个,还各种困难,教育资源不平等,不受重视,工资待遇低,无住房补贴这就直接导致了农村美术教师不负责任。严重影响了農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阻碍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前进步伐。
(二)农村教学对策
中国的大部分低素质人口在农村,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保护中国的本土文化纯度,培养新一代农民的乡土中国意识,保护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文化”。
转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在农村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观念就是,美术课属于“副课”,这个“副课”当然是相对于“语数外”的主课来说的。这种把美术教育当做副业的观念传统在农村中小学中根深蒂固。极大的影响了新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农村中小学校的传播与流行。教育管理者和执行者如果都抱有这种观念去对待美术教育,势必无法实现农村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所以应当着力培养一种把“副课”转变为“复课”的理念,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完整的方向发展。阿恩海姆认为:“任何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都是通过意向进行的,这种意向又是通过知觉选择后而生成的,由于艺术欣赏和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知觉思维活动,能唤起人们的本能的创造活动,因而艺术教育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一旦我们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都是知觉思维,艺术教育在普通教育中的地位便十分明显了。”[4]
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模式可以说僵硬、死板和老套,教育方法缺少创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课堂上学生体会不到美术课给他带来的快乐,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要把农村现有的自然环境资源恰当的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结合起来,丰富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村的孩子们在精神上回归自然、培育美感,陶冶性情、激发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感。民间艺术在教育方法创新方面将好好利用,民间技艺的艺术传承,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让它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
加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水平,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结构合理,业务良好,发展稳定的教师队伍。
优化美术教育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要改善现有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一定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来改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教学设备投入,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刘宏伟.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N].美术报,2007—03—31.
[2]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海.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列入艺术教育专项[N].农民日报,2008—03—11.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