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壁画文创开发探索

2024-04-21徐凤怡苏阳赵康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徐凤怡 苏阳 赵康

【摘 要】丽江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已有超过600年的历史。丽江壁画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还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和文化内涵。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文旅融合概念,麗江壁画的文创开发成为未来展示丽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丽江壁画文创开发的探索,分析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及如何将丽江壁画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文创设计形式相匹配。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壁画文创产品的创意和吸引力,旨在为丽江壁画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未来的壁画研究与推广过程中,除了继续加大对丽江壁画的保护和研究力度外,还需发展出更多创新且具有价值的文创产品,以推动丽江壁画艺术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丽江壁画;文创开发;文创传承

【中图分类号】K879.41;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195—03

一、项目背景

丽江壁画起源于明洪武十七年的木氏土司阿甲阿得,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文化工程,至今已有超过600年的历史。作为丽江大开放的产物,丽江壁画体现了深厚的纳西文化,同时传递了丽江地区团结、和谐、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力量。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丽江壁画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破坏。幸运的是,在1996年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恢复重建后,由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先后组织了多批专家对丽江壁画进行了客观临摹和恢复工作,并将临摹的壁画移置到现今木府内进行展览。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延续了壁画的生命,也让更多游客能够感受到丽江壁画的魅力。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的木府因其辉煌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是到访丽江古城的游客必去游览的景点之一。随着位于木府内的玉音楼壁画馆的开放,给木府增添了更多神秘的色彩和动人的故事。古城是丽江的窗口,而木府则是古城的文化之眼。除了现场参观外,各类媒体平台也是游客了解丽江地区文化的方式之一。目前虽有各类传播平台媒体的推广,但稍显遗憾的是仍然缺乏文创产品作为携带和自主传播文化的载体。除此之外,文创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化展示载体,不仅能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扩大文化的传播力度,还能通过与地方特色文化相结合的设计,降低一些文化的认知门槛,吸引更多人主动了解和喜爱丽江地区的文化。进一步实现文化的传承,助力文化保持长期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在未来的丽江壁画保护与传承发展中,丽江壁画将进一步推广文创产品,让游客能够将文化带走并自主传播,从而持续推动丽江壁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二、博物馆文创与壁画文创开发

(一)博物馆文创发展现状

文创产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其来源可追溯至 1997 年英国将“文化产业”的地位提升,并赋予“创意产业”的新定义[1]。近年来,国内外的博物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在系列化开发、授权机制、商品包装、体验设计、商品品类、营销推广等六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域发展差异明显、商品化程度不高等[2]。除此以外,在展现体现文化价值的同时,遵循“日用即道”的设计理念[3]。在未来的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同样应当注重文创产品的实用性,让其真正融入百姓的生活也是目前我国文创设计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国民文化认知及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参观者开放共享及公共服务方式的技术变化,博物馆已经从传统的“守物”角色逐渐转为“公共服务者”的角色[4]。作为公共服务者,博物馆文创IP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至关重要,为了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围绕“文化认同、交互联想和提升亲和力[5]”的情感化设计思路。这些改变意味着博物馆文创产品需要激发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引发参观者的联想和共鸣,并增进公众的亲近感。

(二)壁画文创开发的独特性

当前国内最成功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牌之一是故宫淘宝。故宫拥有数量庞大的藏品和悠久的历史,能够给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宝库,并且其无可比拟的国民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热卖程度。故宫的文创产品多次因其独特的设计而备受瞩目,目前淘宝粉丝接近千万,是当之无愧的线上博物馆文创的领导品牌。然而,知名度并不是文创成功的唯一因素。2021年风靡一时的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就充分证明,只要产品设计与文化相结合得当,就可以实现产品售卖和文化传播的双赢局面。另外,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也纷纷在打造地域文化特色上推出了符合国民审美的成功文创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的常见开发方式包括挖掘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融入地方特色,以及基于博物馆的知名藏品进行创作。相比之下,壁画文创产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壁画以二维形式呈现,但其卓越的艺术审美价值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古代世俗风情与文化的生动历史记录。壁画由于其绘画特性,与承载这些图案的空间密切相关,一旦完成后就无法移动。因此,对于壁画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来说,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壁画本身,二是承载壁画的空间。

壁画本身具有至少三个方面可供挖掘和开发创意文化产品的特有属性,包括壁画图形的美感、壁画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及壁画制作或修复中的技术之美。对于一般游客而言,视觉上的第一眼冲击力构成了他们接触和入手产品的最低门槛,因此也是早期文创品牌开发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壁画中的特殊人物、动物形象以及纹样、肌理和色彩等因素对于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同样至关重要。而壁画图形所传递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则成为用户认可产品价值、喜爱产品并反复购买的核心所在。与具象图案相比,文化内涵的接受门槛较高,但也能够产生更强的用户黏性,因此需要结合视觉元素以及适合的产品形式进行深度挖掘。最后,作为几百年岁月的见证者,壁画所使用的特殊颜料、绘画保存方法以及当代修复技术也是文创开发的一个角度,并且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但这一方面的接受门槛最高,需要建立在用户对前两点壁画图形和文化内涵的认可和理解之上。

承载壁画的空间,常常进行了某种建筑建造,并以立体雕塑搭配,来丰富绘画的层次。特殊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形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若空间本身与壁画图形有强烈的契合度,如聚拢的藻井與中心环绕型的藻井纹样,则会具有更高的吸引力,适合与类似形状的产品结合,最大化发挥壁画空间之美——藻井壁画与穹窿状产品,如雨伞和渔夫帽,是最好的例子。

最后,承载壁画的空间通常通过建筑建造和立体构筑物的配合,创造出丰富绘画的层次感。特殊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形式本身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果空间本身与壁画图案能够紧密契合,例如集中在一起的藻井和中心环绕型的藻井纹样,则会具有更高的吸引力,适合与具有类似形状的产品结合,以最大化展现壁画空间之美。藻井壁画与穹窿形状的产品,如雨伞和渔夫帽的文创产品,是最好的例子。它们能够完美呼应壁画图案的形状和元素,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三、丽江壁画文创开发思路

丽江壁画的图形种类非常丰富,不同的图形题材适合不同年龄、性别和审美偏好的用户,并可以匹配到不同的产品形式。例如,小神仙形象,如散花天女,常被称为“飞天”,在这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少。由于其肢体形态优雅、服饰精巧,并寓意美好,敦煌壁画中的小神仙形象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创产品中。除了主尊和小神仙,丽江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凡人,看似最普通的一种形象。目前市场上较少使用壁画产品中的凡人形象。然而,丽江壁画中的凡人形象与世俗生活紧密相关,展现出生动活泼和喜人的姿态。参考故宫淘宝的成功案例,以小宫女形象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易于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具有较大的产品开发潜力。这种形象可以很好地传播丽江本土的风俗文化。除了人物类形象,灵兽、法器和纹样的设计限制相对较少,可以更自由地使用在各类产品中。它们经常以装饰配饰的形式出现,能够增强视觉上的吸引力并突出文化特色。因此,了解不同壁画图形的特点,并将其与恰当的产品形式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丽江壁画空间的美感,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审美偏好。同时,尊重形象的文化寓意,避免亵渎,有助于保持对丽江壁画的敬重和推广当地风俗文化的价值。

地方文创的素材可以概括为四种元素,即自然景观、特色建筑、方言文化和民族文化[6]。除了壁画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丽江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旅IP,拥有雪山景观、古城建筑、纳西文字和民族风情。这四个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验场景,即“环境—建筑—生活”,是丽江壁画艺术生命力的源泉。据淘宝购买量数据分析,敦煌壁画文创目前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壁画文创中的顶级品牌,其中产品的形象如反弹琵琶等已深入人心。文创产品的识别度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开发新的用户“壁画心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丽江古城的完整场景“环境—建筑—人物”必须深度融入文创产品中,以打造其独特属性。例如,在丽江壁画文创开发中,即使传统的“帆布包”已经非常常见,仍然可以通过独特的纳西东巴文字和鲜明的扎染技艺,赋予其个人风格。此外,结合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季节性产品以及现场体验性产品等,也是丽江壁画文创开发中可用的手段。因此,丽江古城作为一个文化背景丰富的地方,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特色建筑、方言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文创产品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识别度,另一方面也能够传达丽江本土的文化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并且为当地的风俗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

四、未来展望

作为明清时期纳西族社会文化的图像记录,丽江壁画是中国明清壁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文化的真正传承,丽江壁画文创应该注重文化传播的准确性,精心设计视觉符号语言,挖掘和提炼其文化内涵、时代风格、地域特色和绘画技法。此外,为了实现广泛的文化传播,除了探索适合当前时代用户审美的表达方式和适配的产品载体形式之外,强调浓厚的地域特色是其生存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共同编制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以推动互联网与博物馆的跨界融合。随后,在2020年工作报告中提出继续出台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的新优势。近年来,全国多个博物馆的线上展览和线上文创商店如火如荼,证明了这一发展路径的可行性。未来已经来临,丽江壁画文创的IP开发与线上线下全面打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CONNOR O J.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a Literature Review[J].Creativity:Culture and Education,2010(1).

[2]程辉.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向[J].包装工程,2019(24).

[3]徐燕,陆晓云.基于“日用即道”理念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8(18).

[4]申冰.“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新文创建设路径研究[J].包装工程,2021(22).

[5]周鑫海,曹星,伍稷偲.情感导向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3(4).

[6]肖优,王洪亮.地方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云南省政府惠民实事“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丽江壁画的传承与文创开发项目。

作者简介:徐凤怡(1994—),女,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景观参与式设计、园林职业教育;苏阳(1992—),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历史建筑保护、建筑工程职业教育;赵康(1980—),男,纳西族,云南丽江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民族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