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族舞蹈的特征及其风格分析

2024-04-21杨国花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特征分析

杨国花

【摘 要】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其中舞蹈更是其受到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具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对舞蹈的探索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们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和传承。本文将会以藏族舞蹈为例,分别对藏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最终将二者划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藏族独有的文化,并将其保留,结合现在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将藏族舞蹈发扬光大。

【关键词】藏族舞蹈;民族文化传承;特征分析;风格分析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068—03

藏族舞蹈种类丰富,形态也各有独特之处,但其中不乏存在一些共性特征,正是因为这些共性特征,使得藏族舞蹈具备内在的统一性,呈现出多元统一的动态特征。藏族人民常年身处于西藏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夜晚也比较寒冷,虽然地域环境比较恶劣,但藏族人民较为勇敢坚韧,积极乐观,有着许多的节日庆典。西藏地人们能歌善舞,天性豪放,十分乐于分享喜悦之情,由此,藏族舞蹈也能够带给人们一种欢乐的感觉。虽然藏族人民的衣服和长靴十分厚实保暖,但在当地的环境中,仍然不足以抵抗寒冬的夜晚,找所以藏族人民都习惯于用跺脚来进行脚步运动,将此作为取暖的一种方式,于是在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这个动作也逐渐变成了藏族舞蹈中最为常见的脚步之一。除此之外,藏族人民还非常擅长观察并模仿动物的体态特征,将雄鹰翱翔的姿态融入到藏族舞蹈动作中,显示出藏族人民英勇无畏的威武气魄。藏族舞蹈种类极其丰富,根据表演风格和歌舞形式的不同,也有着相对应的差别。总体看来,其实藏族舞蹈更多的是反映了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以及文化传承的积淀,具有着十分深厚的生活基础。

一、藏族舞蹈特征分析

(一)藏族舞蹈在动作体态中的特征分析

在藏族舞蹈的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农牧活动的一些基本步伐和手势,尤其是上半身的肢体动作中,重点就是腰腹部的弯曲和背部的弓张,展现出对称性和协调性,以及顺边的形式表达,实现了舞蹈的艺术美感,但事实上,这样的动作主要是由于在古代藏族統治者权力集中,对人民的生产和劳作有所剥削,受到压迫的人民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进行劳作,偶尔也会借助弯腰的动作来减轻压力,这一肢体动作体现出了明显的藏族历史特征[1]。

藏族舞蹈上身动作主要包括俯身、后仰、横移等典型体态,以腰为轴形成“立圆”“平圆”“8字圆”等整体走势及运动轨迹,藏族民间舞蹈中俯身弯腰,顺边拧转等是常见的基本体态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习俗有密切的关系。藏族服饰腰间系袖,并佩戴腰带和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用品,一是方便生产生活,二是作为配饰。出于以上原因,藏族舞蹈的跨步动作也极其丰富,尤其是在女子舞蹈中松弛的舞步中,自然流露出的松胯、拧胯等动作,既然体现出女子柔美婀娜的舞姿,又不失朴实大方的性格特征。

而在藏族舞蹈的下半身肢体动作中,虽然没有太多的花样,但作为掌握全身节奏的关键,下半身的动作既稳固了上半身的动作带来的不平衡,体现出一些美感,还能够与上半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之间,对舞蹈动作的承接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后才能够呈现出更加生动的舞蹈动作。

在藏族舞蹈的五大步伐中,主要需要是指点地部的沉稳,拖步的洒脱,碾部的凝重和踮部的轻快,以及撩腿部的优美。藏族舞蹈多表现为下半身连续不断且主动的动律,上半身松弛而随动的韵律。在藏族舞的整个动作和动态体现中,最主要的是身体的重心是下沉的,而上身是处于前倾的状态,之后再通过对膝盖进行屈伸控制,在不同情感氛围下进行不同频率的“屈伸”,将自己的内心情感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来。以“屈伸”为例,主要分为弦子风格常用的屈伸牧区、卓、锅庄舞的“沉膝屈伸”及依、果谐风格的“颤屈伸”,而在藏族舞蹈的五大步伐中,主要需要是指点地部的沉稳,拖步的洒脱,碾部的凝重和踮部的轻快,以及撩腿部的优美。

藏族舞蹈多表现为下半身连续不断且主动的动律,上半身松弛而随动的韵律。此外,藏族舞蹈动作为了分别体现男性的威武粗犷和女性的柔美含蓄,男女之间的舞蹈动作以及体态特征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从整体来看,大多数女性的两臂整体是下垂的,而男性则主要是垂臂动作。根据藏族人民将劳动与舞蹈相结合形成的独特舞蹈审美艺术,以及男女之间两种不同的动作,能够带给人直观感受的不同,也体现出了藏族人民男女之间不同的性格特征,但从整体上来看,藏族舞蹈更多的是带给人以自由洒脱的韵味。

(二)藏族舞蹈的民族地域特征分析

从地域特点来看,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但由于其地势较为广阔,且每个族群居住的距离较远,导致各个地区的藏族人民有着不同的生产条件,每个地区之间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也都有所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地域的藏族舞蹈风格和特征有所不同,但在整体看来,在藏族舞蹈中可以感受到雪域高原独具一格的内容美、形式美、韵律美、动态美和节奏美。藏族地区根据生产生活习惯,主要分为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各个地区之间的舞蹈动作都有其细分的差异[2]。

例如,农区和牧区的差异,康藏文化与嘉绒文化的差异等等,以康巴藏区的藏舞形式为代表,在康巴边缘地区的山寨,锅庄舞蹈更是显露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舞风。在舞蹈特点来看,康藏锅庄有南北风格之分,康北风格锅庄男舞者动作大套豪放刚劲,女舞者含胸垂臂,动作较小而秀丽端庄,歌舞恢宏大气,形成柔韧与刚毅并存的风格,而康南风格锅庄上身动作较少,腿部动作十分丰富,整体呈现出柔中带刚的感觉。其次,由于安多卓为草原锅庄,其舞蹈风格热烈奔放,动作大套舒展,带着明显的草原牧民的豪爽与刚健的气质,草原锅庄舞蹈的流畅与其地势开阔的生存环境和游牧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将多变的气候,宽大的皮裘,跨马放牧的豪情和奶茶的芳香都融入到激情的舞蹈之中,散发出雪域民族独具原生态的舞蹈特质,也体现了藏族民众独特的民俗文化。藏族民众的舞蹈表现形式,经常是由舞者轮歌轮舞,自娱自乐,尤其是康巴锅庄,在康藏民间跳锅庄时主要表现方式为圈舞行进式,由能歌善舞的领头者引领舞队唱歌起舞,在这种自发的民间歌舞氛围里,跳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舞步,他们的心跳和着人为的节奏,在舞蹈中获得精神的欢愉与满足。

二、藏族舞蹈风格分析

(一)藏族舞蹈的服饰风格分析

藏族的传统服饰因地区不同,藏袍在用料、工艺上差别较大,但样式上大同小异。基本特征都是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藏袍的特点是宽大、保暖、实用、一衣多用。藏族属于游牧民族,放牧累了就在地上躺着过夜了,这个时候藏袍的特色就凸显出来了,解开腰带把藏袍铺在地上,躺在上面即是被子又是铺盖,两全其美。其次,由于青藏高原气候差距较大,藏袍非常适合于当地生活,在藏区白天晚上都普遍比较冷,而中午却又燥热异常,一般在时候袒露右胳膊,这个方便于生活,大多数藏袍都比较厚重笨重一些。而中午比较热的时候一般将两个袖子脱下,然后系在腰间。这样干活的时候既不会热,冷的时候也方便及时的穿上。农区和牧区的服饰也有所区别,主要反映在服装用料和头饰上。过去农区主要以氆氇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哗叽的;牧区则使用耐寒的绵羊或山羊皮,一般为皮朝外毛在内的板皮袍。此外,农牧区藏装都有镶边的习惯、一般镶上黑色平绒、毛呢或彩色氆氇,也有许多在衣襟、袖口、底边等处镶上珍贵的动物皮毛[3]。

(二)藏族舞蹈的艺术审美风格分析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在舞蹈的动律上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在藏族舞中,无论是自娱性的“果谐”“卓”“依”“谐”,还是表演性的“堆谐”“囊玛”“热巴”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呈现出携永的艺术魅力。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天性豪放,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藏族以畜牧和农业为主,具有悠远的文化传统。尤其他们的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风格。青海藏族的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与风格。它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藏族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人民生活的沃土中,因此,只要這个民族仍然保留着适于民间舞蹈生存的民俗活动空间,那么民间舞蹈将会传延下去,并焕发生机。

三、立足整体,探析藏族舞蹈的历史并做出创新

(一)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

藏族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初,以松赞干布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并和中原建立了亲密关系, 藏族舞蹈历史也相当悠久,早在公元前1世纪,“噜”(静态的歌)和“卓”(动态的舞)就已发展起来。到了叶蕃时期(公元7世纪),藏族的十风舞、拟兽舞、鼓舞等就已十分兴旺。在玉树一带,还广泛流传着“伊舞”。“伊”的产生相较于“卓”更早,是玉树地区最民众化的舞蹈。各地区藏族舞蹈的形态和形体动作不尽相同,但都有着较强的健身作用。例如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果谐”;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豪迈奔放的“果卓”(锅庄舞)等等。这些歌舞融文娱和体育为一体,不仅形式丰富、技巧精湛、而且与藏民族艺术紧密结合,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能强身健体。此外,“藏戏”中的舞蹈也是藏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戏”是表演艺人们将藏族土风舞与故事相结合的产物。过去藏戏在广场演出,伴奏只用鼓与镲,以人声为演员帮腔。新中国成立以后,藏戏被搬上舞台,并对唱腔、乐队等进行了改革,丰富了藏戏音乐的表现力[4]。

(二)藏族舞蹈在新时代中的创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社会中对藏族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了,但关于舞蹈这一方面,人们更多的只知道蒙古舞、傣族舞、新疆舞等等[5]。对于藏族舞,许多人会将蒙古舞与藏族舞混为一谈,他们认为二者都是游牧民族,又都很喜欢奶制品和肉制品,自然而然地就将藏族和蒙古族混淆在一起了,但事实上,藏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其中的差异,我们首先需要将藏族舞蹈进行一定的创新,在保留藏族舞蹈特性的前提下,将其带到全世界的眼前。在对藏族舞蹈进行创新时,我们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把握住藏族舞蹈的核心,即“屈伸”动作,这也是藏族舞蹈与蒙古舞的最大区别,蒙古舞注重“抖肩”,而藏族舞的核心却主要在下半身。把握住这一点之后,将其融入到流行舞中,观众逐渐被舞中一张一弛的美感所吸引,自然就会慢慢提高对藏族舞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藏族舞蹈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过漫长历史的传承中,藏族舞蹈逐渐形成了现如今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它是长久以来藏族人民根据自己的生活习俗凝和而成的结晶,是藏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虽然根据所在地区的不同,藏族舞蹈之间有着一些细小的差异,但是总体来说,藏族舞蹈之间具有着雪域民族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对藏族舞蹈进行研究时,首先从其中的总体风格特征来入手,按照不同地域进行划分,结合藏族的历史事迹与服装和饮食文化,才能够对藏族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将藏族舞蹈以及藏族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将藏族舞蹈以及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向全世界宣扬,我们也应该要对藏族舞蹈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将他与其他的舞蹈进行融合,让藏族舞蹈的自由和洒脱感染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

参考文献:

[1]劳炳杏.新时期下藏族舞蹈的特征及其风格分析[J].艺术品鉴,2022(11).

[2]梁舒寒.浅析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以藏族舞蹈作品《我的歌》为例[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2).

[3]徐颖.藏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分析[J].艺术品鉴,2019(32).

[4]王雅婷.从创作角度浅析动律对舞蹈风格形成的重要性——以屈伸动律对藏族舞蹈风格形成的影响为例[J].农家参谋,2019(6).

[5]刘仲春.藏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探析[J].北方音乐,2018(10).

猜你喜欢

特征分析
1822号台风“山竹”演变特征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穆夏艺术特征分析
泡罩包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分析
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特征分析
2012 年南海夏季风特征分析
凉山州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近35年云贵高原暴雨特征分析
听神经瘤患者的远红外热像特征分析
肾康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