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有机融合的策略探讨

2024-04-20王凯悦

文教资料 2024年1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思政教育

王凯悦

摘 要:本文从目标、理念以及职能方面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有机融合的机理,总结了当前高校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现状,发现存在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脱节、融合深度不足、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融合机制、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融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融合原则的融合策略。经实例应用分析可知,融合后高校学生的课堂出席率、思想政治素养评价得分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率均有所提高,学生教学管理质量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生教学管理;主体地位;融合机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的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任务也十分艰巨。[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内容也是相通的,最终的目标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的协同发展与有机融合来进行育人育才工作,不仅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内大部分高校一直致力于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的有机融合,实施了一些战略性措施,并对学生教学管理模式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成效仍不够理想,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的融合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该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难以为高校的实际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为此,本文立足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的现状探究两者融合的内在机理及策略,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有机融合的机理

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的有机融合是必然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有机融合的内在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在新时代,国家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使命,而学生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则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着积极的行为指导和规范作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主体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人,而且应作为一个积极参与学生成才培养的人。[2]在把握了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多种管理手段,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等进行正面指导,从而为高校全面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其道德修养,增强其政治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这个目标与高校学生教学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新时期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共同的育人目的。

第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在理念方面具有统一性。新时期高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与教学,并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当遇到冲突或者问题时,坚持将维护学生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质上,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了确保学生的总体素质水平,高校需要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分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适时地进行教育观念的创新,兼顾学生具体发展需求,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高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所遵循的共同理念。

第三,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在职能方面具有互补性。二者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任务是规范学生的社交活动,有目的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提供服务;而思政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和精神。在育人的过程中,这两项工作均是必要的,缺一不可。[3]在工作内容上,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交集,前者具有多种育才作用,包括道德法治、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后者也需要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各种管理,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并提高自身能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融合现状

(一)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相互脱节

在实际的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为了保证权威,往往表现出其“刚性”的一面,而忽视了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柔性”的特性。目前,高校的各项学生教学管理工作都是以促进、保证高校各项学科与专业教学工作和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出发点,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职能的考虑较少。[4]在实践中,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还只是浅尝辄止;思政教育课程的比重小于专业课程,这会使学生们产生一些认识误区,从而降低学习思政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实践成效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相互脱节。

(二)融合深度不足

一些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改革时,受其固有的教育观念制约,未能从根本上实现彻底改革。比如,高校的日常教学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采用会议与研讨等形式,将思政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笔者对其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时,发现很多高校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开发与创新,这使得高校的管理体制变得更加呆板,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大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出现负面情绪。[5]另外,大学里的思政课程的教学形式通常比较简单,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党课、形势政策课等,还要经常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引入“学科思政”的概念,創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思政课程,不然,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将会降低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深度还远远不够。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在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中,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要始终将学生视作教学环节的主体,有效地激发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实现推动学校与学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目标。此外,在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的结合发展中,学生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6]但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一些高校的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机制还不够完善,没有认识到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高校学生教学管理工作若仅以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和辅导员为主体,大学生则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教学管理中,这就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权,从而使高校无法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完善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融合机制

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相结合,以协同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机制,实现高校全方位育人工作。学校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每个老师、辅导员以及行政工作人员都有义务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无论是思政教育者还是学生教学管理者,都要树立起协同工作观念,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从各个方面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7]因此,要实现管理与教育的有机融合,首先,要加大对思政教育工作理念的宣传与推广,让广大师生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以思政辅导员为主的协同管理工作团队,创新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将思政教育理念逐步纳入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中。[8]其次,在学生教学管理中,要对思政工作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操作性,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合一的共同成长的工作格局。[9]除此之外,高校还应组建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的队伍,全面进行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工作,这支队伍的成员不仅要具备思政教育技能,还要具备教学管理素质,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使思政工作得到持续深入的发展。

(二)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职责融合

要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就要动员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将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职责有机融合,共同投身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去。由教师担负起对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对其进行思想引导的两大责任,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的专业培养、思想道德等,从而让教师的教育管理团队与思政建设团队之间形成紧密联系。[10]高校教师要主动融入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去。教务处要树立“大思政”的教育思想,以此统领全校各项教育工作和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专业负责人要对思政教育课程在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进行整体调整,引导专业教师将道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并在教学目标中融入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大力提倡项目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可以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学手段。

班级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最主要责任人要承担起专业教学与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具体包含理论教导与实践指导、课堂授课或课后辅导),一线任课老师应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上。在排课、学生选课、学业监督等方面,教师应该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观念,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从学业角度关心并协助学生。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融合原则

在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过程中,还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时时刻刻维护学生的权益。首先,高校要认识到,应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对大学生教学进行管理并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工作。[11]其次,高校要对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自控力和自律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人格、思想和行为上都保持独立性,以此推动高校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实例分析

笔者将上述策略应用到某高校全校范围内,该高校的学生总数为21 000人,根据该校办学特色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建立了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责任机制,成立了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团队(共248人),对团队中每位教师的管理和教育职责进行了划分。同时为了提升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政理论水平,学校定期为管理人员开展思政学习培训活动,在学生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校实施本文提出的融合策略后,对每个学期学生的课堂出席率、思政素养评价得分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率进行了统计,以电子表格记录调查数据,具体数据如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该校将思政教育工作与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后,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率和课堂出席率均逐渐提升,说明在有机融合下,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在第六学期时,学生的课堂出席率超过了99%,思政素养评价得分达到了93.71分,社会服务活动参与率达到了97.89%,这说明在本文所提的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有机融合策略的应用下,该校学生的思政素养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学生对于社会服务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大大提升。由此可见,本文所提策略对于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的有机融合有着良好的效果,使得该校学生教学管理质量有所提升。

五、结语

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有机融合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针对当前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将所提策略应用于某高校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发现所提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教学管理水平,还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高校学生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提供了参考依据。但是由于此次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拓展应用方面可能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会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巍,董立花.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融合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2(17):93-95.

[2]王晶,张煜,梁玉.基于课程思政的成人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探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22(2):38-43.

[3]张晓霞.高校思政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实践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22(6):141-144.

[4]江玲.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创新实践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探索——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9):172-174.

[5]王丽丽.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S2):117-119.

[6]蔡一潔.高质量就业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11):109-111.

[7]王海明,曾令艳,王博文,等.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5):144-146.

[8]曾荣侠.线上教学的教学管理与实施策略初探——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1(7):178-180.

[9]彭鑫,黄晓通.地方高校“双创”教学管理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12):141-142.

[10]梁晶晶.教学管理模式反思及构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评《思想政治教育:反思与构建》[J].人民长江,2020(8):223.

[11]吴刚.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难点和解决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0(14):140-141.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思政教育
探究初中语文活动课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