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眼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独特的摄影大师
2024-04-20崔霁云
崔霁云
列宁格勒,苏联,1973年
1908年8月22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香特鲁小镇(Chanteloup-en-Brie),他是家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大。父亲是财大气粗的纺织厂主,母亲的家族世代经营棉花生意,且在诺曼底地区拥有一个很大的农场。叔叔路易是一个极具天赋的画家,也是布列松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者和最重要的影响者。“1913年的圣诞节,我第一次走进叔叔的画室,当时我只有5岁,但马上就被画布和画室的味道迷住了。”布列松由此开始跟随叔叔学习油画。优渥的家庭环境给布列松提供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便利。
1927年,19岁的布列松进入了一所私立艺术学校和洛特学院(立体主义艺术家安德烈·洛特在巴黎的工作室)。1928到1929年,布列松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英国艺术和文学。1930年,22岁的布列松应征入伍,度过了一段让他“很难适应”的军旅生涯。也许是被匈牙利摄影师马丁·芒卡西的作品《三个黑人少年奔向浪涛》吸引,退伍的布列松出人意料地去了当时法国的非洲殖民地科特迪瓦,成为一名猎人。在非洲的岁月使他一度患病,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一度让他筹划自己的葬礼。但最后,他还是挣脱了死神。从此,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退缩了。
度假,法国马恩河岸,1936年
相伴徕卡
布列松使用的照相器材很少,这与他现实主义的风格有关,他不希望拍摄引人注意。其照片也不依赖于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他通常使用35mm平视取景小型相机,使用50mmF2的镜头拍摄,拍摄方法仍然是以自然和真实为宗旨。
布列松从不使用闪光灯等附加光源。当光线不足时,他宁可使用高速胶片。他总是力图最大限度减少主观性,把客观存在的瞬间展现给人们。更有趣的是,作为一名摄影师,布列松极其不喜欢被摄,对个人隐私异常重视。布列松生前,有关其肖像的公布图片少之又少。甚至在1975年当他接受牛津大学荣誉学位时,上台领奖时他居然用一张白纸遮着自己的脸。
阿尔贝·加缪,法国,1944
结缘马格南
1947年,布列松与著名战地摄影师卡帕等人成立了马格南图片社,该图片社倡导对人的关注,人文精神与构图平衡同等重要。战争时期,卡帕在前线与死亡斗争,创作出许多震惊世界的名作。二次大战开始,布列松从军后成为德军的俘虏。三年中,他多次试图逃走,第三次终于成功。他返回巴黎,参加了抵抗组织。这一时期,他拍下了许多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肖像。毕加索、马蒂斯、布拉克、鲁欧、撒尔托尔等人的肖像都收集在他的《决定性瞬间》中。
积水的路面,布列松的代表作之一。前景中跳跃的身影,与后方广告牌中的身影相映成趣
決定性瞬间
众所周知,布列松提出了摄影史上最著名的“决定性瞬间”观点。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他以决定性瞬间的摄影风格捕捉平凡人生的瞬间,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
布列松认为,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每个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都应意识到: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1952年出版的第一本摄影著作,收录了他本人选择的600张图片,包括他在绘画、电影摄影、个人生活方面的图片,其中最早的照片可以追溯到1902年。有许多少见或从没有出版过的作品。还有许多抓拍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的个人肖像,包括那张1932年在巴黎拍摄的跳过水坑的男子照片等。
基克拉泽斯,西普诺斯岛,希腊,1961年
克什米尔妇女,1948年
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1944年
骑车人,法国巴黎,1957年
沃吉拉德街,法国巴黎,1968年
布列松第二任妻子马丁·佛兰克,意大利,1972年
纳切兹,美国密西西比州,1947年
柏林墙下的孩子,西柏林,1962年
巴士底日聚会,法国巴黎,1952年
两个从幕布缝隙中偷看演出的男子,其中一人打量四周的眼神相当有趣。比利时布鲁塞尔,1932年
清晨的紫禁城,一万名新兵聚集在一起。摄于北平,1948年12月
黑市兑换银元,1948—1949
1948年12月23日,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因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严重通胀,上海人挤满了银行,加紧抢购黄金
古董街上,孩子趴在文房四宝的商铺橱窗前巴望着。摄于北平,1948年12月
小酒馆门口,摄于北平,1948年12月
學生们协力建设北大游泳池,摄于北京,1958年
游历中国
1948年12月初,作为著名的美国《生活》杂志特派摄影记者,此前一直在东南亚采访的布列松乘飞机从缅甸仰光飞抵北平(今北京)。原本他的摄影计划只有两周,但由于局势混乱,布列松在中国逗留了10个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几天,他才离开中国。
他在北平停留了12天,用镜头忠实地揭示了政局剧烈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和苦难。1949年初,布列松赶在解放军包围北平之前飞赴上海,此后一直在江浙沪一带拍摄,直至9月份乘船去香港采访。当时的通货膨胀使百姓手中的纸币几乎成为废纸,在一幅照片中,人们疯狂地挤在银行门口,企图兑换一点黄金,眼神中充满恐慌和无助。布列松在中国采访的这一年,正是中国命运的“转折年”。他客观地记录了国民党政府在中国的轰然倒台,同时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和上海的历史性画面。
1958年,布列松应邀访华3个月。他故地重游,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记录了革命和农村地区工业化的景象。这些照片广受西方读者的欢迎,打开了一扇西方观察一个新生政权的窗户。
布列松在世界摄影舞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似乎至今没有人能够超越。美国华盛顿科克林艺术画廊主任菲利普·布鲁克曼评价布列松说:“他不但改变了摄影,而且改变了我们通过照片观看世界的方式。”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获悉布列松去世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法国失去了一位天才摄影家、一位真正的大师。他是20世纪最具天赋并深受世人尊敬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