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上合示范区国际公共产品属性的实践思考
2024-04-19李晓娟陈传晓赵鹏飞
李晓娟 陈传晓 赵鹏飞
摘要:国际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全球治理的基础性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都提到 “中国要向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2013年提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全面、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是新形势下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体系的重要举措。上合示范区作为服务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是中国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建设好上合示范区需要全国的大力支持,在具体建设实践中应当充分学习借鉴 “一带一路”共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国际公共产品属性。
关键词: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上合示范区
国际公共产品是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在国际政治关系领域的延伸和应用,通常分为霸权供给、全球集体供给、地区合作供给三种供给模式,包含区域内或国际社会共同使用的资源、制度、物品和设施等。各国通过共享国际公共产品,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在经济、安全、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
国际公共产品具体表现为多种形式,比如,公平公正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稳定高效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防止冲突与战争的安全体系及公海航行自由等。国际公共产品通常具有很强的国际 (区域) 性、公用 (排他) 性、合作 (利己) 性、持久性等基本特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维持国际体系运转和国际秩序稳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世界金融危机、国际恐怖主义、重大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公共安全问题频发,有效的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成为解决全球性公共安全问题的必由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的一种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是通过陆海构建对外经济合作、实现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无论是供给理念还是供给机制都突破了传统由霸权国家主导的供给方式,全面开创了以多边合作机制为核心的供给新模式,成为中国有效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典范。[1]“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践对国际公共产品的定义也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向世界提供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受到区域内有关国家的高度认可,对地缘政治、国际形势等产生深远影响。
一、当前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
21世纪以来,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公共产品的供求体系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供求失衡特征鲜明,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也呈现新的发展趋向。
(一)国际公共产品需求呈上升趋势
在经济领域,受全球贸易摩擦困扰,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体系平稳运行需求上升,新兴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呼吁对全球经济秩序进行变革,G20、金砖国家等的出现与发展就是典型表现;在传统安全领域,地缘政治冲突急剧反弹,“新冷战”有回潮之势,全球军费开支增长迅速,国家间军备竞赛态势萌发,北约扩员、地区间联合军演都是典型表现;在卫生安全领域,新冠疫情、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等影响长期存在,国际社会对卫生防疫领域合作普遍关注。
(二)西方国家将缺位国际公共产品供应
美国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中的关键一员,在 “二战”后积极向全球供应国际公共产品,联合其他欧美国家在全球和地区间建立了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的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供应主体在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上逐渐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孤立主义情绪与反全球化思潮高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感到自身从国际秩序中获得的收益减少,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不断下降。[2]
(三)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呈现区域化、碎片化现象
在全球层面的国际机制逐渐陷入困境之时,地区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蓬勃发展,地区层面的机制层出不穷。在金融领域,多边发展银行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相继成立;在贸易领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 已正式生效,《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TTIP) 等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也在进行中,[3]一系列区域组織的兴起使国际制度体系的碎片化现象愈发突出;在传统安全领域,国际机制碎片化现象更为突出。
总之,进入21世纪以来,新兴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疲软、新兴国家国际地位的快速提升与西方国家的相对下降、新兴国家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上升与西方国家的意愿下降趋势都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着眼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动承担大国对于国际公共品的供给责任,通过 “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平台主动向国际社会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4]
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公共产品的成效及启示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典型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在供给模式上与欧美国家主导的单边供给模式和东盟国家依靠地区机制的多边合作供给模式均有所区别,已成为中国向国际社会输出的最大国际公共产品,创新出一种由参与国家联合提供、集体决策、成本分摊、利益共享的 “多边合作供给”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一)“多边合作供给”顺应期待适应需求
“一带一路”地跨亚欧非三洲,沿线辐射众多国家和地区,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异,任一主权国家无法单独提供满足所有国家发展需求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共建国家的合作需求,采取各国平等协商、共同参与供给、根据各国情况选择针对性供给策略的 “多边合作供给”模式,一次性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由谁供给、如何实现供给的问题,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可。
(二)“共商共建共享”激发供给活力
“一带一路”倡议坚持 “共商共建共享”,各供给主体以平等参与的 “共商”代替 “统一权威”的强制,从而使各国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根据本国实际和需求分摊 “共建”的公共产品成本,淡化了国家之间的权力博弈,强化了参与国家的平等性和参与性,最大化地实现了区域内公共产品资源的优化和合理分配,在促进信息和资源 (公共产品) 自由流通的同时,推动共建国家合作发展。[5]
(三)“五通”成效赢得广泛赞誉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扎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中国利用自身资金、技术、经验优势,与共建国家共同打造海陆空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在能源安全、通信设施、金融支持、数字经济、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开展广泛务实合作,共建国家获得了切实的收益,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模式,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的有关文件。[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逐渐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和实践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路径,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 “五通”模式,与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部署要求高度一致。“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了合作的平台、链接了共享的资源、提供了发展的方案,实现了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对上合示范区供给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上合示范区如何强化公共产品属性
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与经济合作两大基础上不断进行功能扩溢和成员扩大,已经成为欧亚地区和平稳定的 “压舱石”,是中国倡议并与相关国家共同生产和供应的综合性国际公共产品。上合示范区作为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和上合组织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性战略平台,可全面对标 “一带一路”倡议和上合组织的供给策略,聚焦打造上合组织 “三区一高地”目标定位,进一步强化平台搭建者、资源链接者、方案提供者的公共产品属性,全力服务区域间地方经贸合作发展,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贡献 “上合方案”。[7]
(一)当好平台搭建者,进一步拓展供给空间
牢固树立平台思维,巩固拓展示范区供给公共服务产品的载体空间,提速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合国际枢纽港等重大载体平台建设进度,完善 “两港三城三基地”总体布局,乘勢而上塑造 “四梁八柱”发展格局,全面承接 “四中心一学院”的基础功能和溢出资源,源源不断地面向上合组织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供给产业、场景、生态、生活等国际公共产品要素。例如,聚焦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发挥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在能源交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的后发优势和国内市场的广阔空间,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维护国内以及本组织内能源供应体系的安全稳定;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高效稳定方面,依托常态化对话机制和论坛举办机制,加快形成产业链密切协同、供应链稳定高效的发展格局,以实实在在的供给服务成效,提高上合示范区国际公共产品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
(二)当好资源链接者,进一步丰富供给策略
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集聚资源、耦合生态、打通堵点的机制平台作用,加强要素整合力度,吸引导入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丰富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策略。强化平台驱动,以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为驱动,拓展跨境结算、跨境电商、易货贸易等贸易业态服务功能,精准链接国内外与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企业主体和贸易资源,加速打造服务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发展的 “数据母港”和 “实践蓝本”。强化要素互动,依托上合组织经贸学院,深入研究分析与上合组织国家在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互动耦合过程中堵点难点,打造卡奥斯新城工业互联网赋能产城融合发展案例,向上合组织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集成解决方案。强化全域联动,依托上合组织产业联盟,搭建 “双园互动”合作网络,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技术合作;持续加强与海南、陕西、新疆、黑龙江、重庆等地的互动合作,进一步塑造物流互通、产业互动、经贸互促、要素互融的联动发展格局,共同锻造长板,联手打造对外开放的战略性布局。
(三)当好方案提供者,进一步提升供给质效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共建国家提供了长久持续的合作方案,上合示范区可充分对标学习其供给模式和合作方案,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以对话深化合作,跟进落实国家领导人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元首峰会上提出的合作倡议和对话成果,发挥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上合博览会、“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多边合作平台的建设性作用,依托 “友城合作”对话机制,深化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创新深化便利,发挥制度创新高地的 “高位势能”,聚焦堵点痛点难题,探索建立区域经贸合作 “大通关”机制,深化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双多边互认合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建立统一高效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降低和消除投资贸易壁垒。以协同深化共赢,加强与商务、海关、税务、金融、外事等部门的工作协同,畅通对上沟通汇报机制,加大对上政策争取力度,围绕示范区重大载体平台建设需求,争取运力资源、大宗商品交易等关键性支持政策,加快构建上合特色政策支撑体系,提升载体平台服务承载能力,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互利共赢,切实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质效。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上合示范区作为共建 “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应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强化自身国际公共产品属性,特别是围绕强化互联互动、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支持民间交往等方面,发挥好高水平开放平台的场景实践优势和先行示范效应,为深化本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发展作出 “上合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腾.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效率评价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20.
[2] 陈杰. “一带一路” 框架下的战略对接研究[J].国际观察, 2019(05):26-51.
[3] 王宇鹏.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
[4] 陈思凡.习近平国际秩序观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1.
[5] 王林兵,雷琳.世界秩序变革中的 “中国方案” :以 “一带一路” 倡议为实践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8(05):71-77.
[6] 谢雨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及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0.
[7] 胡键. “一带一路” 的国际公共产品功能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国外社会科学,2020(03):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