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飞防效果试验

2024-04-19李启富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7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飞防产量

摘要 为筛选适合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本试验选择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T1)、43%戊唑醇悬浮剂(T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T3)、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T5)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T6)6种药剂,以不喷药作为空白对照(CK),分别以说明书最适浓度开展对小麦赤霉病的飞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性均无影响,均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减轻小麦赤霉病对产量的影响,其中,43%戊唑醇悬浮剂处理(T2)的小麦病穗防效、病指防效最高,分别为90.04%、94.94%;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3.15%,综合表现最佳,可以在江淮地区的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应用。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病穗防效;病指防效;飞防;产量;综合表现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7-0082-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scab control

LI Qif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omprehensive Service Station in Zhengyangguan Town, Shou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Shouxian 2322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for suitable pesticid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scab, this experiment selected six pesticides:40% propiconazole·tebuconazole suspension emulsion (T1), 43%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T2), 30% oxime bacteria·tebuconazole suspension (T3), 200 g/L fluconazole hydroxylamine suspension (T4), 30% propiconazole dispersible oil suspension (T5), and 25% cyanobacterium ester suspension (T6). The control (CK) was not sprayed, and the flight control effect of wheat scab was studied at the most suitable concentration in the instruc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six pesticides had no effect on the safety of wheat growth and could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wheat scab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wheat scab on yield. Among them, the 43% tebuconazole suspension agent treatment (T2) had the highest effect on wheat disease control, with 90.04% and 94.94%, respectively. The yield increased by 63.1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was the best. It can be appli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heat scab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Keywords wheat scab; prevention effect; disease finger prevention effect; flight defense; yiel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赤霉病是造成小麥减产的病虫害之一[1-2]。该病是小麦生长中的典型气候性病害,阴雨天气条件下易发[3],一般发生年份可造成产量损失10%~20%,重发时可导致产量损失严重甚至绝收[1]。小麦作为江淮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赤霉病在该地区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对小麦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小麦赤霉病防控方法主要有种植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等。现阶段,抗性小麦品种的改良推进仍在攻关中[4],生产实践中,小麦赤霉病防治主要通过药剂防治[5]。有关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报道较多[2-7],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效、经济的植保无人机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被广泛应用,不同区域麦田内赤霉病防治的适用药剂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8-10],因此需要结合各地区实际积极开展小麦赤霉病飞防中适合药剂的筛选。戊唑醇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主要药剂之一。本试验从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方面研究了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等6种不同药剂在江淮地区小麦赤霉病飞防中应用的效果,为小麦安全高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安排在安徽寿县正阳关镇谭套村某承包地内,肥力水平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收获后将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土壤类型为黄黑土。

1.2 试验材料

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12号。供试的药剂包括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T1)、43%戊唑醇悬浮剂(T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T3)、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T5)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T6),均来源于当地农资市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药剂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分别为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T1)、43%戊唑醇悬浮剂375 mL/hm2(T2)、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T3)、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 mL/hm2(T4)、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750 g/hm2(T5)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T6),以不喷药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K)。各试验小区的面积为1 hm2左右,对照处理100 m2,不设重复,处理间以宽3 m左右、深15~20 cm的沟作隔离。

1.4 试验管理

2022年11月20日采取撒播的方式進行均匀播种,播种量300 kg/hm2,播种后用土覆盖种子。肥水管理按照当地常规统一实施[5]。

2023年4月15日小麦扬花期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喷药防治,当天天气晴,有3~4级东风,气温17~25 ℃。4月21日再按试验设计喷药1次。两次喷药后24 h均未降雨。试验期间,整体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萌发、释放,导致该病害中等发生。施药均使用大疆T16植保无人机飞防,飞行高度2 m左右,速度3 m/s,对水量为30 L/hm2。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喷药后3、5、10、15和30 d,观察各喷药处理田间小麦植株的生长情况,调查植株是否产生药害,以观察各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性的影响。待田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稳定后调查各处理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在各处理田间随机选择5个点,每个点取100穗进行赤霉病发病率的调查,病穗分级标准及病指、病指防效的计算参照文献的方法[6-10]。各处理小麦成熟后收获测产,在各小区采用对角线方法取样5个点,每个点随机选择10 m2进行收割测产,各处理的5个点合并晾晒、称重,不同处理之间的麦粒分开计产。同时在每个处理麦粒中随机称量千粒重。

各处理数据取平均值,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选择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飞防对小麦生长安全性影响

喷药后,对各处理小麦植株长势进行一段时间的目测观察,发现药后3、5、10、15和30 d的小麦植株长势均正常,与对照小区基本一致,未见到麦穗、叶片表现出药害。成熟期时对各药剂处理的籽粒、叶片与对照进行比较,未见到明显的褪绿、畸形等变化。本试验药剂飞防小麦赤霉病对小麦生长安全性无影响。

2.2 不同药剂飞防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影响

2.2.1 病穗率及病穗防效分析  各处理小麦发生赤霉病的病穗率及病穗防效见表1。根据表1可知,各药剂处理在喷药2次的情况下,穗部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为4.5%~27.5%;其中病穗率最高的药剂处理为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T3),比排在第2位的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处理(T1)高了9.0个百分点,比排在第3位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处理(T6)高了17.0个百分点,比排在第4位的30 %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750 g/hm2处理(T5)高了19.0个百分点,比排在第5位的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 mL/hm2处理(T4)高了21.3个百分点,比排在第6位的43%戊唑醇悬浮剂375 mL/hm2处理(T2)高了23.0个百分点。各药剂处理的病穗率均明显低于不喷药的对照处理,说明各药剂飞防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均有较好的效果。

通过各处理的病穗率进行病穗防效的计算,防效最高的药剂处理为43 %戊唑醇悬浮剂375 mL/hm2(T2),病穗防效为90.04%,比排在第2位的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 mL/hm2处理(T4)增加3.76个百分点,比排在第3位的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750 g/hm2处理(T5)增加8.85个百分点,比排在第4位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处理(T6)增加13.27个百分点,比排在第5位的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处理(T1)增加30.97个百分点,比排在第6位的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处理(T3)增加50.88个百分点;各药剂处理的病穗防效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2 病指及病指防效分析  各处理小麦发生赤霉病的病指及病指防效见表1。由表1可知,各药剂处理在喷药2次的情况下,穗部小麦赤霉病病指为1.23~6.83;病指防效为71.90%~94.94%。其中病指防效最高的处理为43%戊唑醇悬浮剂375 mL/hm2(T2),比排在第2位的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 mL/hm2处理(T4)增加1.36个百分点,比排在第3位的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750 g/hm2处理(T5)增加2.55个百分点,比排在第4位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处理(T6)增加5.96个百分点,比排在第5位的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处理(T1)增加16.00个百分点,比排在第6位的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处理(T3)增加23.04个百分点。各药剂处理的病指防效之间,T2与T4、T4与T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药剂处理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药剂飞防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小麦的千粒重及产量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各药剂处理的的千粒重为39.5~41.9 g;其中千粒重最重的药剂处理为T2,比T4处理增加0.8 g,比T5处理增加1.0 g,比T1处理增加1.7 g,比T6处理增加2.3 g,比T3处理增加2.4 g;各药剂处理千粒重均高于不喷药的CK处理,其中,T2、T4和T5处理与CK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1、T3和T6处理与CK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对各处理进行随机取样、分开测产,折合计算产量(表2),各药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在6 758.3~7 546.3 kg/hm2,与CK处理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为T2,比CK增产63.15%;产量排在第2位的处理为T1,比CK增产56.00%,与T2处理之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产量排在第3位的处理为T4,比CK增产51.61%,與T2处理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产量排在第4位的处理为T5,比CK增产50.45%,与T2处理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药剂处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量排在第5位的药剂处理为T3,比CK增产49.44%;产量排在第6位的药剂处理为T6,比CK增产46.12%,与T2、T1处理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药剂处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与讨论

农作物生产中连作年限的增加可能导致田间赤霉病病原菌的积累量增加。近年来,受异常天气发生的影响,小麦受赤霉病为害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加重趋势。生产中,人工喷防效率较低,自走式喷杆等传统植保机械作业对地形、地块面积有较高要求,易出现漏喷、无法到边到角以及碾压小麦植株等问题。这些喷药方式用水量较大,还可能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效率高、成本低的植保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病虫害防治作业中。近些年,有关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筛选报道较多,高矿[3]的研究中,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有较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马晓霞[4]的研究中,43%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和48%氰烯·戊唑醇悬浮有较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本研究部分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在试验当年的气候条件下,防治效果最好、丰产效果最佳的药剂为43%戊唑醇悬浮剂375 mL/hm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处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排在第2~4位。分析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可能原因在于品种选择、气候条件、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以及试验中所选择的药剂及浓度等有所不同。实际小麦生产中,防治赤霉病还需要结合病害实际,采取综合防治手段,从选择抗逆品种、强化农业管理以及轮换应用新型药剂等多个方面入手,降低赤霉病危害。

综上,本试验选择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等6种药剂的最适浓度开展了对小麦赤霉病的飞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可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减轻小麦赤霉病对产量的影响,其中,43%戊唑醇悬浮剂375 mL/hm2处理的小麦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最高,分别为90.04%、94.94%,产量比对照增产63.15%,综合表现最佳;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750 mL/hm2、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750 g/hm2综合表现较好,下一步可继续对这3种药剂的持续性防效和具体用量展开试验研究,为小麦安全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叶波,胡宇峰,张震,等. 6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防效及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643-2645.

[2] 王勇,曹小俊,张佩,等.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无人机防治效果[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4):61-63,66.

[3] 高矿.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飞防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23(12):97-99.

[4] 马晓霞.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分析[J]. 种子科技,2021,39(14):1-2.

[5] 吴海霞,张杰峰,崔家华,等. 航空植保专用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9):101-102,114.

[6] 祁士军,祁明星,马德军,等. 不同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J]. 种子科技,2022,40(2):27-30.

[7] LI S P,LI Y,FENG X,et al. A Bjerkandera adust new strain as a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 against wheat scab[J]. International microbiology,2022,25(4):831-838.

[8] 秦建华,肖琦,赵帅,等. 不同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20,37(6):43-45.

[9] 袁松,曹溪,吴向辉. 无人机用于安徽小麦赤霉病飞防的成效及发展思路[J]. 中国植保导刊,2021,41(12):88-90.

[10] 洪美萍,赵敏,李荣,等.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与条锈病飞防效果试验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22,43(7):37-43.

(责编:李 媛)

作者简介 李启富(1970—),男,安徽寿县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飞防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北大荒飞防学院建设研究
让无人机飞防乘风起航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空中拖拉机”性能特点及其飞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