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4-04-19洪润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人才的发掘与储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一支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过硬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乡村人才存在数量较少、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制约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发展当地支柱产业,构建聚才平台,为乡村留住人才,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好更快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新农民

乡村人才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乡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为上述领域作出相应贡献的农村劳动者的统称。乡村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是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只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乡村人才队伍的壮大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同时,乡村进一步发展也可以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一)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适应新农村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变得愈发重要,乡村急需具备管理、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乡村人才,可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

(二)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手段

鄉村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提高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引进专业技能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推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可以帮助农村地区提高治理水平,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之间的差距和鸿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助于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技术和信息的流动。城乡间资源、技术和信息流动能够将人才从城市引入乡村,将城市中的先进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等带入农村,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将城市里的人才引进到农村为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给农村地区带来新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我国乡村在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人才等领域都有明显的进步。但是,人才队伍建设总量不足、素质不高,与发展日新月异的乡村社会不相协调,难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年龄偏大

当前我国乡村人口基数大,但是高素质人才较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乡村就业人员总人数为28 793万人,而我国乡村实用型人才约为2 254万人,仅占乡村就业人员的7.8%,乡村人才短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大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乡村人才会因为经济、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去城市进一步发展,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境。

据调查,乡村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35岁以下占比为19.2%,36~54岁占比为47.3%,55岁以上占比33.5%,年龄偏大,思想比较保守,接受新技术、新思想较慢,不利于科技成果在乡村的转化与推广。

(二)乡村生产经营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教育资源相对有限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程度分布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比最大,占全部农村人口的48.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最小,占全部农村人口的8.3%;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与高中文化程度的占比分别为37.0%与6.3%。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受教育年限较短,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外出求学的农村大学生返乡意愿不强,大多数毕业生首选就业地会放在城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乡村知识青年的外流。

我国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从而导致一部分乡村生产经营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欠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机会和技能提升渠道不够完善。农村发展急需懂技术、懂市场的高素质人才,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导致农村人才的缺失,从而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三)乡村产业发展不均衡,缺乏本地特色产业

在农业内部,不同的生产部门和生产经营项目所能容纳的劳动力不同。因此,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在我国,油料、棉花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播种面积较小,农业自身的就业潜力没有被完全发掘,而粮食类作物播种面积较大,随着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的不断普及,粮食类作物产业吸纳农业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削弱,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机器代替。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农业劳动力的流转存在着首先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由于本土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缺乏相应支柱性产业,无法给从土地解脱出来的村民提供岗位,村民会前往城市选择更好的工作机会,从而导致乡村劳动力流出,乡村后备人力资源薄弱,“空心村”数量越来越多。

(四)乡村人才市场发展不完善,人才招聘缺乏保障

我國乡村人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难以实现城乡间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劳动力资源较难实现优化组合。虽然城乡二元体制正逐渐被打破,但是村民对于寻求就业信息还存在偏差,不能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岗位信息。刚毕业的大学生及返乡的人才由于缺乏相对充分的就业信息,在择业就业时存在盲目性,劳动力资源难以实现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呈现无序状况。此外,返乡的人才主要不是通过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来实现就业,更多的是通过熟人介绍就业,偶尔会有部分不法分子加以误导,导致返乡人才的权益缺乏保障。

三、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要加速培育新型农民,打造一支具有真“本事”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更好更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一)将人才“留下来”与“引进来”

挖掘本土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乡村本土人才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的家乡度过的,对于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相关部门应给予本地高校毕业生、退伍士兵和高新技术人才相应的政策扶持,明确职务晋升渠道,打破唯学历、唯论文、唯职称的晋升途径,针对人才的特点来设定相应的岗位,吸引本土优秀人才留下来。加大宣传力度,从政策、资金、福利待遇等方面向乡村人才倾斜,鼓励外出中青年人才回乡发展,破解农村发展劳动力不足的困境。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引进专业人才。人才下乡可以为乡村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和生活方式,更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政府应有组织、分批次将医疗、教育、卫生、科技、农业经营管理等相关领域人才安排下乡,为农村发展献智献策。同时,乡村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为下乡返乡的人才消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的支出,加大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投资,提高引进人才的待遇,让他们扎根农村,打造一支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村人才队伍。

(二)提高乡村人口受教育水平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要提升乡村的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受教育年限。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破除对乡村劳动者的偏见,积极宣传有关“三农”的理念、知识,鼓励高素质人才成为新农人,使农村劳动力资源跟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

发挥高校对人才的培育作用,增设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经营管理、乡村旅游管理类专业,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更好地将自己所学带到基层第一线,打通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发挥高等院校对于农村的帮扶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提升农民的专业素质。

鼓励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农村继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农村的学生和农民提供了学习机会。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改变农村新一代青年的认知,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家乡建设事业。

(三)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城市化进程中,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从1978年的29.48%增加到2020年的76.4%,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渠道。目前,我国应在农村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做到“一县一特”。实施财政、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农村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为本地人才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在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仓储、物流等行业,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并延伸产业链条,将农村劳动力从初级加工的第一产业向农副产品深加工、物流等领域转移。发展乡村旅游、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乡村本地人才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人才愿意扎根乡村。

(四)共同聚力,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

由政府牵头,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支持,建立一个在线的乡村聚才平台,提供招聘信息发布、人才匹配、技能培训、交流互动等服务,方便人才和企业及时进行交流。平台的运行通过智能算法,根据人才自身的技能、教育背景及岗位需求进行匹配,方便乡村就业者根据自身优势选岗,提高人才就业匹配度,增加工作的稳定性和满意度。第一,为乡村务工人员提供有关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工作招聘信息,发布乡村人才需求信息,吸引人才回流或者外来人才前往乡村发展。第二,为乡村劳动者提供线上和线下的技能培训,帮助乡村人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第三,提供官方政策解答,帮助有意向的人才了解相关政策,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乡村发展。第四,设置在线论坛,为乡村劳动者提供交流互动的场所。乡村人才可以在论坛中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促进大家互动与学习。

四、结语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需要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第一,政府要积极引导,多元强化人才保障措施,把人才留在乡村,突破目前乡村“无人可用”的困境;第二,要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对乡村人才的培育力度,多渠道对乡村人才进行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养;第三,在农村发展特色产业,为人才扎根农村提供必要场所;第四,搭建聚才平台,充分发挥宣传交流作用,为乡村人才提供就业保障,做到人尽其用,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晟阳,王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67-71.

[2]王晨霞,张鑫鑫.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3(8):51-53.

[3]何春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新农业,2020(17):87-88.

[责任编辑:李伟杰]

基金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ZSCX2022Y49)

作者简介:洪润(1997—),男,湖北黄冈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乡村振兴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