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4-04-18李红燕魏晓玲

中国成人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非学历问卷培训

◎李红燕 魏晓玲

一、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研究背景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高校非学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各级各类优秀人才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021 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为高校非学历教育高质量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

构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是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多年来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缺少国家标准,一些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存在体系不健全、意识薄弱、监管不严、信息资料收集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只有加快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建设,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使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高校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结合当前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趋势、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学者们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维度,对高校非学历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构建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方法和路径。

石共文等从体系构建的维度指出,高校非学历教育可从办学投入、办学管理、办学产出、办学反响等方面构建质量评价体系[3]。吴斌等从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组成提出,高校要遵循立德树人、高端引领、专业优势和质量品牌的原则,构建包含管理质量、教学质量、保障质量和学员质量四个部分的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4]。李希从品牌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取影响高校非学历教育品牌建设的相关指标,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许莉等从技术的角度,将互联网思维、技术和方法引入非学历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建立数字化的质量评价与反馈体系[6]。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影响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构建了基于CIPP模型的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实际办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其诊断和改进功能,切实提升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

三、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CIPP 模型由美国学者斯塔弗尔比姆于20 世纪60 年代创立,是一种基于决策和过程导向的教育评价模式。本文基于CIPP 模型构建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培训背景评价、培训输入评价、培训过程评价和培训结果评价四个阶段。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问询,确定了包含4 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21 个三级指标的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培训背景评价

对培训项目的背景进行评价,包括培训目标和培训需求2 个二级指标。培训目标与送培单位发展方向相匹配,要以促进送培单位发展,提升学员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培训需求是送培单位和学员在培训主题、培训内容等方面的相关需求。具体指标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培训背景评价指标

(二)培训输入评价

对培训项目的输入要素进行评价,包括市场开发和项目研发2 个二级指标。市场开发要有明确的市场开发规划,并按规定签订合同/协议;项目研发要规范设计流程,完善设计方案,同时加强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指标内容如表2 所示。

表2 培训输入评价指标

(三)培训过程评价

对培训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实施准备和实施过程2 个二级指标。项目实施过程是整个培训的核心,也是影响培训质量的关键。因此,实施准备要做好教学、后勤等工作;实施过程中,要规范组织开班典礼/结业典礼,加强课堂教学组织,做好教师教学支持、学员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具体指标内容如表3 所示。

表3 培训过程评价指标

(四)培训结果评价

对培训项目的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包括结业管理和培训评价2 个二级指标。结业管理要组织规范的结业考核,考核形式和内容科学合理,考核结果准确无误;培训评价是培训单位和学员对培训过程及效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评价将用于反馈和持续改进以后的培训项目,优化培训流程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具体指标内容如表4 所示。

表4 培训结果评价指标

四、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模型构建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各级指标权重。首先,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作为目标层,4 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作为准则层,21 个三级指标作为方案层,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质量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第二步,构造判断矩阵。使用1-9 标度法进行两两比较,面向13 位继续教育专家发放问卷,选取专家判断值的中位数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含义如表5 所示。

表5 判断矩阵标度含义

第三步,层次单排序及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根据构造的判断矩阵,计算同一层次相应要素对于上一层次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到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然后,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定义CI=(λmax-n)/(n-1)]来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对于复杂问题进行判断时,必须有“满意一致性”,需要判断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各阶RI 值如表6 所示。

表6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值

使用SPSSAU 软件计算得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7 所示。同理,计算得出二级、三级指标的权重。CR<0.1,表明各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表7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A- Bi

第四步,层次总排序与总体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是通过计算同一层次所有要素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确定递阶层次结构中的最底层中的每一要素在最高层中的总排序。层次总排序权值最大的方案是对总目标贡献最大的方案,即最优方案。计算层次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536<0.1,得出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一致性。层次总排序结果如表8 所示。

表8 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五、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根据所构建的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法,面向我校非学历教育送培单位和学员,开展了满意度问卷测评,对学校非学历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一)调查问卷设计

根据主题明确、结构合理等原则设计调查问卷,涵盖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市场开发、项目研发、实施准备、实施过程、结业管理等关键指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1-5 分别对应“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二)信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用于测量数据真实可靠性程度的研究方法,采用Cronbach α 信度系数法进行信度分析。计算,高于0.8,说明各调查项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问卷整体信度质量较高。

效度分析是指研究问卷量表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即分析问卷题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在调查问卷设计好后,经过专家的内容审核修订,保证了问卷题目科学合理。在进行问卷结构效度分析时,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验证。计算得出KMO 值为0.873,高于0.8,说明问卷题目设计合理。

(三)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学校非学历教育平台,面向2023 年参加非学历教育的送培单位代表和学员,累计发放问卷5871 份,回收问卷5692 份,回收率96.95%。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问卷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得出非学历质量调查问卷结果的综合评分为4.18 分,说明学校非学历教育质量整体较高,得到了单位和学员的认可。

一级指标的评分如图2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4 个一级指标的评分均在“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培训背景、培训效果、培训输入、培训过程,说明对培训背景和培训效果两阶段的认可度较高,培训过程和培训输入两阶段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图2 一级指标评分结果

二级指标的评分如图3 所示。8 个二级指标的评分均高于4 分,其中,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市场开发、培训评价、结业管理得分较高,项目研发、实施过程、实施准备得分较低,需提高对它们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图3 二级指标评分结果

三级指标的评分如图4 所示。21 个二级指标的评分均在“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其中,项目设计、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后勤准备、教学组织5 个指标的评分较低,说明调查对象认为高校非学历教育在这几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图4 三级指标评分结果

(四)非学历教育质量提升建议

1.优化项目设计,提高培训项目的“精度”。高校要持续优化培训项目设计流程和相关规范,成立专门的项目调研团队,面向送培单位从国家形势政策、单位发展需求、岗位职责分析、员工发展需要等方面,开展电话访谈、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多渠道、立体化调研。通过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深入了解送培单位的人力资源现状与人才培养计划,准确把握送培单位员工培训需求,从战略发展、组织需求、业务需要、个人成长等维度,形成面向送培单位的培训需求调研报告。项目设计团队精准对接送培单位的培训需求,做好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课程体系以及培训教学模式等顶层设计,确保培训项目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适用性。

2.打造名师团队,提高培训项目的“高度”。高校要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建设培训项目师资库。通过多方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两院院士、行业专家、知名教授、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业高管等,打造一支具有政策高度、理论深度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培训名师团队,充分发挥其在相关领域的高端引领作用,为高校培训项目提供权威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学术指导和实践支持,满足学员和送培单位对于高水平培训的需求,充分调动培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术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推动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提高培训项目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培训项目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3.建设培训名课,提高培训项目的“亮度”。高校要坚持“精品战略”,充分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聚焦送培单位发展和学员实际需求,以培训目标为导向,加强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围绕专业理论知识、行业发展趋势、职业素养提升、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等方面,组织培训名师,优化重构培训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一批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学员喜欢、实效性强的精品培训课程。同时,聚焦数字化资源建设,推进非学历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重塑,构建数字化赋能培训新生态,建设一批培训项目在线“金课”。高校通过建设“线下+线上”精品课程,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增强培训项目吸引力。

4.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培训项目的“广度”。高校要在已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培训项目的类型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培训项目教学智慧化水平。建设在线培训平台,通过视频教学、在线讨论、实时互动、在线作业及测验等方式,拓宽学员的学习渠道。丰富教学形式,推行培训课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聚焦学用结合、学用转化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形成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校内学习与同行交流相结合、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现场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增进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培训教学效果。

5.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培训项目的“温度”。高校要以送培单位发展和学员全面成长为目标,健全学员学习支持服务体制机制,强化项目实施运行团队、学员管理服务团队和后勤支持保障团队建设,构建运行高效、服务优质、保障全面的学员管理服务体系,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资源供给、职业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后勤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同时,高校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关注学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满意度调查、现场座谈等方式,定期收集学员对培训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意见建议,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高校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为学员提供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优质、更有“温度”的高质量培训项目,提高学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同时也可为项目的滚动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本文基于CIPP 模型和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实际,探索构建了包含4 个一级指标、8 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非学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通过问卷调查法,在高校非学历教育办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调查结果,并提出了高校非学历教育质量提升的建议。

猜你喜欢

非学历问卷培训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