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4-04-18王雪松玉香甩龙亚芹陈林波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茶饼甲环唑苯醚

肖 星,王雪松,杨 恺,穆 升,玉香甩,龙亚芹,陈林波*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5;2.昌宁县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 昌宁 678100)

茶叶是云南省的优势、特色和重点产业[1-2],在全省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22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达795.5万亩,茶叶产量达53.4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3]。近年来,随着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及连片种植,茶饼病发生危害程度也逐渐加重,已成为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4],给茶叶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茶饼病(Tea Blister Blight)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是由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黑粉菌亚门(Ustilaginomycotina)、外担菌纲(Exobasidiomycetes)、外担菌目(Exobasidiales)、外担菌科(Exobasidianceae)、外担菌属(Exobasidium)下的坏损外担菌(ExobasidiumvexansMassee)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5]。该病害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嫩茎和新梢,发病嫩叶先出现淡黄色或淡红色半透明小点,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病斑,病斑正面凹陷且平滑光亮,背面突起呈现馒头状,上面着生灰白色粉末,感病叶常卷曲畸形;发病嫩茎肿胀并弯曲,病部易折断或导致上部芽叶枯死。发病严重时,整个茶园幼嫩组织布满了白色疱状病斑,造成茶叶减产,甚至无茶可采。后期病斑粉末消失,突起部分也萎缩成褐色枯斑,严重时整个茶蓬面上的发病嫩叶呈焦枯状,并逐渐凋谢脱落[6-8]。茶饼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在云南各茶区均有分布,以高海拔、多云雾和寡日照山区茶园发病最为严重,一般6月下旬~8月上旬为始发期,9~10月份为盛发期,一直持续至11月份结束[9-11]。目前,生产上对茶饼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农药,有效防治茶饼病,本文选用了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多抗霉素等3种常用杀菌剂开展了田间防治试验,对其药效进行准确评价,以期为生产上茶饼病的防治提供用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云南省昌宁县温泉镇下六甲村茶园中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类型为黄壤土,供试茶树品种为云抗10号,双行单株种植,茶树长势和栽培管理条件一致,该茶园常年发生茶饼病。

1.2 供试药剂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多抗霉素水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随机区组排列,设置隔离行。试验于2023年8月18日第1次施药,8月25日第2次施药,共施药2次。使用3WBD-16型智能电动喷雾器对茶树蓬面进行均匀喷雾,药液用量为45 L/667 m2。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1.4 调查方法及防效计算 分别在施药前1 d、第1次施药后7 d和第2次施药后7 d进行茶饼病的病情指数调查。各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选取5个新梢调查发病情况,记录下总叶片数及各级病叶数。病情分级标准为[12]: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10%;2级,10%≤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25%;3级,25%≤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50%;4级,病斑面积占叶片总面积>50%。按照下列公式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式中,CK0为清水对照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CK1为清水对照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PT0为处理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PT1为处理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采用SPSS 26.0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氏新复极差法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第1次施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茶饼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 g/667 m2处理对茶饼病的防效相对较好,防效为72.48%,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 g/667 m2处理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3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66.28%、65.28%、59.03%,1.5%多抗霉素水剂150、75 mL/667 m2处理的防效相对较差,防效分别为40.98%、33.36%,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第2次施药后7 d,各药剂处理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均有显著提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40 g/667 m2处理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 mL/667 m2处理的防效分别提高为93.62%、93.48%、90.18%,均>90%,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 mL/667 m2处理也具有较高防效,防效为85.17%,1.5%多抗霉素水剂150、75 mL/667 m2处理的防效分别提高为69.36%、51.74%,但仍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

表2 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评价 田间试验观察表明,3种杀菌剂在供试剂量下未发现任何药害现象产生,说明对茶树生长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茶饼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茶树生长安全,这与周宗萍等[13]和梁碧元等[14]研究的结果一致。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667 m2的防效最高,第1次施药后7 d防效为66.28%~72.48%,第2次施药后7 d防效>93%;其次是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第1次施药后7 d防效为59.03%~65.28%,第2次施药后7 d防效为85.17%~90.18%。本试验中1.5%多抗霉素水剂对茶饼病的总体防效相对较差,但试验地从未使用过该药剂防治茶饼病,因此可以排除产生抗药性,这可能是试验期间为当地雨季,1.5%多抗霉素水剂喷施后受到降雨的影响有关,其防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认证,这与魏朝霞[15]等研究发现和推测原因相似。

根据试验结果,在茶饼病发病初期,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667 m2或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每次间隔7~10 d,连续施药2次进行防治,喷施药剂时力求均匀周到,有较好防效。同时,应注意避免单一药剂的连续使用,苯醚甲环唑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两者作用机理不同,有利于农药的轮换使用,以延缓茶饼病病原菌的抗药性产生。

猜你喜欢

茶饼甲环唑苯醚
苯醚甲环唑复配型杀虫剂研究进展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泡茶品茗
苯醚甲环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轻松应对饼砖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