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处理策略探析
2024-04-18满都古勒
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与编辑方法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专题片的后期人员只有在后期制作与编辑方法层面展开深入研究,及时作出调整,才能有效提高专题片的质量水平。文章基于文献分析、人工阅读和研判等方式,对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与编辑方法展开全面分析,研究时代对专题片本身提出的全新要求,即编辑模式、后期剪辑方法以及立意点,以此促使专题片实现全面变革。基于这一状况,为了能在新媒体时代立足,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需要不断提升综合表现力,用全新的编辑模式进行创新。此外,文章还分析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后期制作与编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未来改革创新的基础,同时进一步研究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处理策略,并针对提升电视新闻专题片整体效果提出一些建议。然而,文章尽管针对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与编辑方法从多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但一切内容全部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充足的实践检验,因此其效果还有待未来证明。在后续研究中,将会对现阶段仍然存在的不足予以进一步研究,并利用针对性措施予以调整和完善,为中国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制作;网络媒体;编辑方法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131-04
新媒体时代,大众主要利用网络媒介展开信息传递,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和发布者,使得传统电视新闻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新闻专题片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部分,通常聚焦于社会热点、人文话题以及深度新闻。相对于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内容更丰富且更有深度,无论是创作方式还是拍摄模式都极为灵活,因此在观众群体中有着更高的受欢迎度。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过程中,后期人员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要对新闻素材进行合理的分类、剪辑和整合外,还要妥善处理視频和图片,以此提高专题片的综合表现力。在新媒体时代,后期人员理应在后期制作以及编辑方面展开创新,合理运用新技术,调整制作模式,从而不断提升专题片的综合质量,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一、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电视新闻专题片是新闻作品的常见形式,通常以特定的题材为核心,针对各类新闻素材详细分析和解读,具有较强的主题性和延伸性,其类型主要包括新闻节目、人物传记、社会调查等。相比于传统新闻节目,专题片更为关注新闻的人文价值,并不追求时效性,因此与纪录片较为相似,可以对新闻事件背后的细节进行详细铺陈。现如今,人们对新闻的喜好发生了变化,希望了解更多专家的意见和信息密度高的内容,这使得新闻专题片有着良好的受众群体。但是近些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专题片正逐年减少。因此,电视新闻专题片需要采用怎样的模式展开创新,从而逐步适应未来的新媒体环境,让更多的受众接受将是相关从业人员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与编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难以提供良好的体验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人员多以新闻记者为主,其在制作的过程中,往往都是基于脚本要求对素材重新剪辑和组接,并将文字嵌入画面。由于部分素材较为老旧,画面不清晰,后期人员只能通过文字予以补充,因此专题片最终呈现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现如今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大众在各类媒介的冲击下,审美品位有了显著提升。因此,后期人员便需要在技术层面予以深入研究,做到全面创新,以此让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全面融合,为广大受众提供更为优质的观看体验,帮助其深入理解视频内容。
(二)内容难以满足现今受众需求
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大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书籍以及广播,而是能够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而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网络融合的起步时间较晚,未能赶上互联网的第一波浪潮,丧失大量“小屏”受众。除此之外,由于新媒体视频属于全民创作,涉及不同的方向,且具备较强的生活气息,可以满足各类受众的需求。因此,尽管电视新闻专题片类型丰富,但与网络视频对比,仍旧是九牛一毛。由此可知,电视新闻专题片在进入新时代后若仍然恪守于传统“大屏”,受众还会进一步流失,进而完全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引入新技术,丰富创作方式,制作更多符合主流受众的内容,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效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处理策略
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制作工作主要包括画面、声音以及文字的处理,以此对分散的素材加以整合,为其赋予生命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将不同类型的内容呈现于广大观众眼前。如此就能在保证专题片信息质量的同时,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一)文字制作与编辑
专题片文字处理指的是为影像嵌入字幕和添加评论。其中,字幕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可以让观众直观获取画面、声音所要传达的信息,并深入理解影像内容。特别是一些以地区调查为主题的专题片,片中的人往往用方言对话,且阐述不够清晰,很容易使观众在观看时无法有效获取专题片的信息。基于这一状况,字幕就能起到解释的作用,帮助观众克服理解难关。
1.主次分明。文字主要为专题片的内容提供服务,因此文字呈现方式理应与专题片的风格、内容与时长相得益彰。后期人员只有做到主次分明,合理调整文字的设计方式,才能让文字与视频画面、声音有机结合,进而发挥自身价值。
2.风格协调。在电视专题片中,文字的设计方式并不固定。因此,后期人员在编辑文字信息时,理应深入把握编导的想法,并考虑观众的审美取向,以此做到灵活设计,确保文字内容与主题保持一致,并做到风格创新。
3.符合观众习惯。专题片文字的设计方式需要符合观众的认读习惯,若文字设计较为凌乱,观众很容易出现错读的情况,导致信息获取存在误差。通常来说,文字需要设置于屏幕的正下方,让观众在关注影像信息的同时,用余光阅读文字。此外,文字的呈现时间也十分考究,不能一闪而过,也不能呈现时间过长,需要和人物的说话内容保持一致。如此,观众就能透过文字有效获取信息[1]。
(二)画面制作与编辑
专题片的素材几乎全部源自新闻记者,后期人员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类、组合以及优化,以此将主题全部呈现出来。为了保证专题片的时长,记者往往会在规定时长基础上拍摄更多的素材,若后期人员未能有效整理,很容易导致专题片失去原有的逻辑性。只有基于主题要求和事件逻辑重新组接画面,才能有效呈现内容。
1.镜头对接。在制作画面的过程中,后期人员应当基于相关基本逻辑,将不同的画面剪辑成完整的片段,以此传递画面的情绪。在专题片里面,人是其中的核心,观众的关注点几乎都在人物的行为表现上。因此后期人员剪辑时,理应从人物的角度出发,思考人物关系,明确交流内容,以此有效呈现人物内心的矛盾,逐步完成情感抒发,使得节目的综合表现力得以提高。不仅如此,后期人员还可以尝试动静结合的模式,提升节目的视觉表现力,增强内容呈现的流畅性,以防节奏变化过快影响观众正常观看。
2.画面同步。专题片播放过程中,只有文字、声音以及影像彼此配合,才能让观众更好地获取信息,并将自己代入其中。所以,后期人员制作时,理应保证画面与声音、文字同步,以此提升整个节目的表现力,有效传递情感[2]。
3.节奏控制。一个专题片往往包含大量镜头,后期人员处理过程中,应当合理把握各类要素,包括人物、色彩、构图以及背景等,关注其运动层面产生的变化,并有效控制整体节奏,给观众带来更为强烈的视觉刺激。此外,新闻专题片的核心是呈现新闻内容,因此画面剪辑应当连贯、流畅,让观众能够完整获取信息。不仅如此,画面剪辑还要保持特定的节奏,以此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观众更好地代入。
(三)声音制作与编辑
专题片的所有声音均源自真实生活,准确、有效表达内容是声音的主要作用。因此后期人员需要保证画面和声音同步,并配置相应的解说词与同期声,以此给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带来双重刺激,帮助其有效了解专题片的全部内容。
1.同期声处理。同期声指的是新闻现场的采访声、对话声以及谈话声,是整个专题片的关键部分。高质量的同期声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专题片变得更具吸引力。因此,后期人员应当充分考虑,保证这一声音不能出现空、长、假的情况,且时间控制在10秒,否则会让整个节目变得冗长。此外,在编辑过程中,同期声应当与音效交替应用,并保证紧致、流畅与连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性[3]。
2.解说词处理。解说词能够起到补充背景和呈现事件来龙去脉的作用。在多数电视节目中,解说词往往都是由专业的配音演员后期配音。而新闻专题片具有严谨性,通常都由记者自己配音,原因是其身处新闻现场,体会更深刻,发自肺腑的解说词便更有感染力。而后期人员在处理过程中,理应保证内容表达清晰明确、简单易懂,不会让观众出现理解障碍。
3.音响处理。除去语言和背景音乐,专题片的其余声音皆能归为“音响”。通过对音响表现的实际变化予以利用,实现各个场景的切换。在专题片中,音响主要包括机械声、背景声、动作声以及枪炮声等,以此增强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临场感和真实感,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观看体验。相比于娱乐节目,新闻专题片往往更注重真实感、严谨感和朴素感,所以音响的处理也要基于这一原则,摒弃浮夸、奢华的表现形式,符合专题片主题即可[4]。
四、新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处理效果的建议
(一)拓展编辑思路,扩大受众范围
新媒体时代,在对电视新闻专题片进行后期处理时,后期人员理应积极拓展思路。首先,运用新技术,确保内容足够新颖,提升节目的整体质量。基于这一因素,为了防止后期人员受到固有模式的限制与束缚,他们理应积极拥抱各个互联网平台,在挖掘其中具有特色和价值信息的同时,深入分析各类信息彼此之间的联系。此外,制作人员还要有敏锐的直觉,清楚广大受众的喜好,从中提取最大公约数,以此作为未来创作的目标。例如,在制作以采访为主的专题片时,为了保证内容的真实性、生活性,后期人员就需要尽可能融入大量生活化素材,包括真实面貌、人文风情的呈现,以此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5]。
(二)创新策划方式,提升节目魅力
进入新媒体时代,许多新型媒介涌现,给传统电视新闻专题片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其收视率持续下滑。为了提高电视新闻专题片的竞争力,后期人员就要在内容策划方面加以创新,改善整个流程。例如,后期人员应当时刻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履行个人职责,基于内容制作的基本要求,采用差异化组合编辑模式,以此提高专题片的综合价值;结合专题片主题,合理利用字幕与链接,增强节目的表现力,满足观众的个性化要求;充分融入新媒体时代的各类元素和热点,尽可能丰富专题片的内容。
(三)应用新型技术,创新节目内容
在制作新闻专题片的过程中,后期人员应当提高对新技术的重视度,以此保证节目质量。在新媒体时代,后期人员应当及时更新个人理念,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并将新技术融入节目制作过程中。例如,通过运用新技术创新节目制作模式,并引入虚拟生成、三维制作等技术,强化整个节目的视觉表现力;在呈现方式上,后期人员也要积极调整,特别是一些简单的主题新闻,时间可以控制为5~8分钟,且开辟专门的交流板块,以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能够发表意见,相互探讨,增强互动性效果[6]。
(四)强化团队协作,明确个人职责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与编辑任务量偏大,特别是一些热点类专题,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人员一同参与。因此,为了保证节目的质量,就需要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水平,并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其中,后期人员应当积极与动画制作人员、美工人员沟通,交换彼此的意见,保证专题片的画面水平达标。同时,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参与,从整体角度出发,对编辑工作予以协调,保证后期工作能够按时按质完成,不会出现拖延或者降质的情况。例如,在制作专题片《零容忍》时,策划方便组建了一个“大咖”云集的制作团队,其中总挂帅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总制片人则是新闻中心评论部主任孙杰,而其他人员则来自《新闻调查》栏目以及《焦点访谈》栏目,个个都是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员,在行业内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于是,慎海雄便组织整个团队通力合作,摄制团队顶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前后花費将近3个多月的时间,采访了上百位干部和群众,录制了数个令人深省的故事。而后期团队则结合节目特色,突出“反腐”这一重心,将节目的主体颜色调整为灰色和黑色,以彰显内容的沉重感。如此,节目播出之后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不但凝聚了党心、军心以及民心,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五)基于市场需求,突出节目特色
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与编辑涉及多个环节,极为复杂,市场调查是其中的重点,即通过采访的方式了解当代受众文化层面的需求,以此和未来主题的制作联系在一起,在创新策划体系的同时,还能提高整体效率。在获取市场信息之后,后期人员应积极分析,从中提取观众的真实喜好信息,再经过内部研究和探讨,调整节目的制作、编辑方式,增加更多观众喜欢的元素,并优化节目整体框架[7-9]。例如,在制作《“双减”进行时》专题片时,制作人员便做好了市场调研,了解了廣大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需求,通过大量沟通,搜集了相关信息,以此制作节目。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为了凸显“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节目让一些学生现身说法,谈一谈“双减”政策推行前和推行后对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都是学生的肺腑之言,节目内容非常真实,保证了节目的整体质量,突出了节目的特色[10-12]。
(六)基于节目内容,明确制作核心
在专题片制作过程中,整个流程包括素材获取、特效运用、字幕制作、画面初审、实录、完成审片以及存档,各个环节彼此衔接紧密。虽然现如今卫星技术与数字直播已经逐步应用在专题片的制作之中,使得节目形式也得到全面创新,并逐步诞生更多全新制作模式。但是,无论怎样变化,画面、字幕与镜头都是其中的重点,只有三者彼此协调,突出核心部分,才能保证最终的成片质量达到要求。
(七)遵循市场潮流,注重媒体融合
进入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需要和新技术融合,但同时要保证传统媒体的精华没有丢失,无论朝什么方向发展,只要内容优质,专题片就永远会得到观众的喜爱与认可。所以,新媒体时代的制作人理应积极分析传统媒体的优势,对其精华部分予以提炼,并用新技术加以创新。诸如利用早期的理念制作专题片的框架,明确各个环节的重点,有效呈现节目宗旨。之后再运用新的剪辑技术凸显节目亮点,在彰显专题片形式和价值观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最后再通过新媒体平台予以宣传,促使更多人能够熟知,使节目效果呈现最大化[13-15]。
五、结语
为了提升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整体质量,逐步扩大传播范围,需要增强编导人员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进一步打通新媒体领域的各类传播渠道,促使不同受众的需求得以满足。基于这一背景,电视新闻专题片后期人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后期制作以及编辑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持续拓展专题片的发展空间和传播领域,提升专题片的整体质量,从而有效应对各类网络媒体新闻的外部冲击,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张洪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记者观察,2023(3):100-102.
[2] 王雅楠,杜红云.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后期制作与编辑方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70-73.
[3] 郭蕊.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与编辑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1):154-156.
[4] 朱巍.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与制作研究[J].东西南北,2019(22):230-230.
[5] 陈婉莉.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与制作研究[J].内江科技,2022,43(12):85-86.
[6] 李晓芳.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与制作[J].科技传播,2020(2):44.
[7] 方媛.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制作与编辑[J].中国有线电视,2020(8):927-928.
[8] 党威.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制作方法创新分析[J].新闻传播,2018(23):36.
[9] 郝爱文.浅谈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和编辑[J].环球首映, 2021(3):178.
[10] 孙加雷.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编辑探析[J].新媒体研究, 2015,1(2):48.
[11] 卢莉.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编辑分析[J].电视指南,2018(13):89-92.
[12] 徐熠.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与制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8(13):100.
[13] 杨柳青.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后期制作与编辑研究[J].环球首映,2020(9):49.
[14] 孙静.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后期编辑与制作探析[J].中国报业,2022(15):34-35.
[15]张海娟.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制作和编辑分析[J].新闻传播,2022(16):151-152.
作者简介 满都古勒,编辑,研究方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