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4-04-18刘启杨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刘启杨

摘  要:表现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注重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促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教师应当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将表现性评价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融合起来,以实现教学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文章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表现性评价;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构成,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引发了一些教学问题。在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下,部分教师将应对考试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过度重视考试成绩,忽视知识、技能、素养等发展情况,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无法及时、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很容易出现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脱轨的问题。立足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将表现性评价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改进传统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1. 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真实性任务情境中的表现,有依据地评价学生取得成就的方式。

2. 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1)表现性评价是对学习成果的直接测验。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测验为主。虽然测验具有标准化的优势,但是难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程度、素养发展水平。教师往往会借助测验推断学生会做什么,而非真正会做什么。与之相比,表现性评价是一种直接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直接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知道他们真正会做什么。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实践性任务,驱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可以确定他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获取了哪些方法、发展了哪些技能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有依据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其扬长补短,获得进一步发展。

(2)表现性评价既是测验又是学习活动。

传统的纸笔测验脱离学习活动,导致学生在解决部分练习题的过程中无法联想到所学的知识。在测试后,教师需要利用一段时间来批改试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进行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具有滞后性,不利于学生及时、精准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然而,表现性评价不仅是测验,更是学习活动。具体来說,学生需要在体验任务情境的过程中解决真实问题。实际上,此过程正是学生表现自我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情况正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3)表现性评价既能检测结果又能评价过程。

与传统的纸笔测验相比,表现性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可以评价学习结果,又可以评价学习过程。通过应用表现性评价可以记录学生“做了什么”“如何做的”,确定学生“能做什么”。依据记录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做”,判断其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是否发展了技能,发展了何种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对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表现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可以使教师及时、精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全面提高发展水平。

二、表现性评价的应用原则

1. 目标导向原则

在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要先设定明确的表现性评价目标。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制订表现性评价目标时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培养某一维度或多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并聚焦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真实任务,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展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由此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推动教学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 科学性原则

表现性评价目标、表现性评价任务和表现性评价规则是表现性评价的三要素,直接影响表现性评价的效果。这意味着教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设计表现性评价目标、任务和规则。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时间、方式来应用表现性评价,生成适宜的评价活动,实现其应有价值。

3. 情境性原则

从表现性评价的内涵可以看出,学生需要在真实情境中表现自我,通过解决真实问题表现自我。真实情境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便于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和学习认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推动学生走进情境深处,获得良好发展。

三、表现性评价的应用策略

1.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目标的融合

(1)设计表现性评价目标。

表现性评价目标指向能力目标。所谓的能力目标是指围绕章节或单元体现的核心素养,用可操作的形式进行续写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借助可操作、可表现的形式展现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粤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1(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数据与信息”时,表现性评价目标可以制订为:(1)表述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说出数据在信息化社会的作用,结合搜集资料的经历表述数据的重要性,建立信息社会责任;(2)搜集自己与他人的饮食营养数据,确定活动主题,体验活动,围绕特定的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增强信息意识;(3)依据项目主题使用数字化工具搜集、分析数据,与小组成员共享、讨论数据,设计饮食营养搭配方案,并将储备的经验应用于其他活动中,学会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计算思维;(4)借助自己擅用的多媒体形式展现饮食营养搭配方案,与全班学生交流,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2)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表现性评价任务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与评价目标相一致。首先,教师应当联系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经历,把握相应的生活现象,利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其次,教师应当融合教学情境、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迁移已有认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取新知,或者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新知识完成任务,表现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3)设计表现性评价规则。

表现性评价规则是一种描述性的评分量表,可以借助描述内容确定学生的表现,借助数据展现学生的表现结果,便于师生更好地了解教学情况。一般来说,评分量表是表现性评价目标和任务的具体体现,包括学生表现、表现水平、表现维度。教师应当对照学生的真实表现和表现水平,确定其表现维度,由此进行打分。例如,在教学教材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前,教师可以设计如表1所示的评分量表。

[学生表现 表现维度 表现水平 打分 独立思考 深入思考 4分 积极思考 3分 能够思考 2分 需要他人辅助思考 1分 信息数量及来源 信息数量丰富,来源多样 4分 信息数量丰富,来源单一 3分 信息数量少,但来源多 2分 信息数量少,且来源单一 1分 合作精神 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 4分 在小组成员的鼓励下合作 3分 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下合作 2分 逃避小组合作 1分 操作技能 正确、熟练地操作 4分 正确操作,但不熟练 3分 基本正确操作,但不熟练 2分 不熟练、不正确地操作 1分 实践能力评分 20 ~ 24分为优秀;15 ~ 19分为良好;10 ~ 14分为一般;10分以下较差 ][表1  评分量表]

2.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过程的融合

(1)确定主题。

主题是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统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项目,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出项目主题,并以教学情境为依托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了解本项目的表现性评价目标、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要求,知道评价规则及评价方式。随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情境中迁移已有信息技术储备和生活认知,探寻与项目主题有关的信息,分析、判断信息,并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合作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明确项目主题。

(2)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表现自我、教师观察学生表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子任务,分解子任务,并依据彼此的实际情况选择承担不同的任务,主动使用恰当的方式探究、完成任务,获得任务成果,與小组成员共享任务成果,展开集体交流,建构统一认知。在整个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要关注彼此的表现,根据合作评价量表明确彼此的表现维度并进行打分。

(3)制作项目。

制作项目的过程是结合表现性评价任务与目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制作项目、展现项目成果。尤其,学生要针对项目成果展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搜集、整理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制作。教师同样要观察组员的表现,借助合作评价量表进行互评。

(4)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是指教师搭建项目成果汇报平台,引导各组展示项目成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具体地,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应当提前向学生说明项目成果的汇报流程,让学生心中有数。在学生汇报成果时,教师对照表现性评价量表中的具体内容确定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进行打分。同时,教师应当结合生生互评结果和教师评价结果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学习表现,指明学生的进步和不足。针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进行赞赏;针对学生表现的不足,教师提出完善建议。教师的建议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脚手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内容,查漏补缺。

3.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融合

融合表现性评价与学习结果是指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借助表现性评价结果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素养等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促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还指学生自主应用表现性评价结果进行学习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自主探究弥补的对策。

具体地,教师在应用表现性评价结果时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做出不同的教学反馈。例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良好表现组织深度教学,让学生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实现进一步发展。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不良表现调整教学进度,尤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弥补自身表现不足。如此应用表现性评价结果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性。又如,学生可以自主地应用表现性评价结果。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当下的发展情况,对比以往,认识到自己在不同方面的进步或有待提升之处,重新制订学习计划,积极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由此获得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应用表现性评价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他人的具体表现,便于自觉地汲取经验,弥补自身不足,也便于从他人身上获得警醒,避免出现此类问题,尽可能地践行良好的学习行为。

总之,表现性评价既可以直接测验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可以推动学生体验学习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自身不同方面表现的同时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水平。在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同时,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对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把握教学评价改革时机,关注表现性评价,遵循目标导向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将表现性评价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融合起来,及时、精准地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技能、能力、素养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推动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尤其使学生在表现性评价的助力下全面地认知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式,一步步地提升自我,助力信息技术学习提质增效。

基金项目:重庆市开州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素养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kzjkghb2023030yb)。

参考文献:

[1]郑勤华,陈丽,柴唤友,等. 基于信息技术的表现性评价:内涵、作用点与发展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3(3):55-61.

[2]潘庆纳,周锦程,杨朵,等. 近十年来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述评[J]. 教育信息技术,2022(9):52-55.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