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使用对农村老年人人际交往的影响
2024-04-18王丹妮
摘要:当前,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正在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一媒介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帮助建立起“陪伴式”社交。不仅是年轻人,短视频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中也迅速流行了起来,农村空间壁垒被短视频这一媒介所打破。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渠道相对单一。对于原本因为年龄增长而愈发孤独、落寞的农村老年人来说,短视频的普及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基于此,文章以安徽省X村Y庄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短视频使用与农村老年人群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研究短视频对于其日常人际关系的影响。文章认为,短视频拓展了Y庄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互动空间,为他们补充了新的线上交往方式,突破了地理的限制,延伸了其交往范围。短视频进入农村老年群体的速度很快,这是过往的新媒介所不具有的特点。这一新媒介的巨大意义还在于,帮助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确定了个人价值。研究旨在发现农村老年群体的短视频使用特点,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短视频对于农村老年人群的作用,帮助农村地区的老年群体利用好短视频这一新型媒介,助力他们摆脱孤独情绪、适应社会生活。
关键词:短视频使用;农村老年人;人际关系;互动;交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5-0019-04
①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 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近年来,短视频软件在城市年轻人中逐渐趋于用户饱和,乡村和老年人群开始成为用户市场的重要着力点。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农村网民规模达3.01亿,占网民整体的27.9%。中国移动互联网51岁以上用户群体占比已超过1/4,达到26.9%[1]。农村地区的老年人陆续加入短视频用户行列中。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安徽省X村Y庄的老年人从一开始的被动型使用到后来的主动创新型使用,经历的时间并不長。使用越熟练,这一新兴媒介对其生活的嵌入就更加深刻。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虽然短视频是一种“缺席的在场”,但却是他们必需、必要的“机器保姆”[2]。在此背景下,探索短视频对于农村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一、调查路径与资料来源
本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两种研究方法。参与式观察是田野研究的一种,目的在于获得“自然情境”下关于研究对象的行为的资料[3]。深度访谈让研究者获得单凭观察得不到的信息,是一个研究者(想获得某话题信息的人)与报告人(假定有事关此话题信息的人)之间的谈话[4]。选择上述研究方法是因为本研究面向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更契合农村环境,更具可行性。
本研究所选定的研究地点为安徽省X村Y庄,距所属镇镇政府约3公里。Y庄共计80户251人,60周岁以上人口达39人,比例约15.5%。根据现行国际标准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笔者所选择的研究地点已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本研究在此具有开展的可能。此外,该地也是笔者的家乡,笔者在这里出生、成长,对村内的变化和发展有着真切的感受,所以能够就研究问题展开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交流,具备较为成熟的访谈条件。
在国家、地方政策支持下,Y庄大多数家庭都接入了宽带服务,确保了短视频这一媒介在该村具备使用的基础。
同时,老年人手机里安装了各种可以浏览短视频的软件,除常见的抖音、快手外,其他类型的软件也包含了大量的短视频内容,如调查中发现的UC浏览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由此可见,使用短视频已经成为Y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之一。
2023年6月至2023年,笔者在X村Y庄展开调查,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安徽省X村Y庄老年人的短视频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其对农村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互动空间: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
农村老年人的人际交往互动空间从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过渡到了现实与虚拟并存的状态。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交往行为主要围绕“土地”展开。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土地是农民赖以生活的核心,农村社会结构的组成和经济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着土地制度[5]。
这种基础导致的结果是相对受限的活动范围,村头的墙根、桥头等成为信息交换的重要空间;聊天交往的话题也主要围绕粮食收成、家长里短展开,很少就外界事物进行讨论和沟通。
在这一阶段,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为电视、广播和口耳相传。然而,数字技术升级后,电视的使用难度越来越大。受访对象WXP(75岁)表示,以前只有一个遥控器,打开还能看个新闻联播,现在一下子多出来几个遥控器,根本不知道咋用。与此同时,由于扫码出行的需要,智能手机迅速进入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
在这一背景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迅速占领了农村老年人市场,各类搭载短视频的应用软件也成为农村银发族青睐的对象。这使得农村老年人的人际交往空间出现了往线上转移的现象,通过抖音评论、微信群转发等行为,让人际交往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延续了下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开始成为老年人群的主要互动空间。互联网复制了血缘和地缘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即便是虚拟的线上空间,也会有很强的代入心理[6],他们通过对自己子女的短视频进行观看并点赞获得心理上的情感满足,短视频也由此成为便捷农村家庭联系和交往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人际互动空间在乡村地区仍然存在,这些现实的人际互动空间仍持续影响着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维系。受访对象WXE(70岁)说,“没啥事还是会出去转一转,说说话。说的东西更多了,都会刷视频,讲讲这、讲讲那,半天也就过去了”。同时,虚拟空间中老年人搭建的交流渠道也愈加成熟。笔者在观察过程中看到不少受访对象对着手机发语音,还会给短视频点赞送花,甚至还有老年人通过短视频认识了新朋友。观察对象WF(66岁)经常更新跳舞的短视频,因此结识了一些会跳舞的网上姐妹。对于发布短视频吸引其他用户点赞评论的情况,WF表示,开开心心的,我开心,别人也开心,老了就这点事。为满足用户的这种可见性需求,各平台尤其注重那些能够引起个体情感共鸣的内容传播,以此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7]。
短视频软件会根据浏览记录来生成老年用户画像,向其推送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增强用户黏性。一个软件基本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交、娱乐、打发时间等需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熟练程度自然就会提升,避免了切换软件就要重新学习如何使用的难题,并且也不会增加老年人的技能学习负担,或许这也是短视频软件能够迅速下沉至农村老年人群,并对其人际交往产生影响的关键所在。
三、交往方式:面对面互动与点赞、分享转发并存
Y村过往的人际交往活动以面对面为主,固定互动场所有村口的石桥、村南头的一个空猪圈旁以及村里唯一的一个小卖部。商店安装了无线网,大家来此仍然可以继续刷短视频,老板娘也经常在门口摆桌打扑克,除了打牌的牌友还有一些“看客”,平时人流量较大。受访对象ZDP(67岁)平时在商店驻留的时间较长,“坐这一块看,边看还能边讲,比一个人搁家得劲”。除这些固定地点外,老年人的人际互动的场所还有田间地头,碰到同样去打理农作物的村民,会停下来打个招呼叙叙话。
随着短视频软件的普及,过往端着碗边走边吃饭、边交流的情况有所减少,大多数老年人开始在餐桌前边吃饭边刷短视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短视频已在不知不觉间嵌入了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不过,此种影响并不是单向的,农村老年人的参与也让短视频中有了更多的乡村内容,向外界展示了更真实的农村,以及更真实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与此同时,短视频软件也在老人的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开发出更多适老化功能。如骆正林等人所言:“技术与身体的交互呈现出‘双向驯化的性质,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人的感官、习惯和思维;人也同样可以能动地塑造技术,让技术变得趋于人性化。这种双向的‘驯化既是一种角力和博弈,又是一种对话与协作。”[8]
学会使用短视频之后,老年人群也开始尝试将交往搬到线上,开启“云交往”模式。线上分享、转发点赞这种新型交往方式开始在Y庄老年人群中出现。Y庄中留守老人占比较高,他们常年无法见到自己的子女,而短视频给了他们一个“在场”观看亲人的机会,“只要看一看就很高兴,看到儿孙过得好我就没啥放不下的”(受访对象WXE),这说明短视频对促进农村老人与家人之间的交往具有重要作用。
“农村老人试图通过短视频使用来缓和在家庭空间和社会场域面临的隔阂感、边缘感和距离感,并挪用其原有的商品性意义消解孤独,以数字互动的形式带动心理互动、社会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融入。”[9]
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也让农村留守老人陷入了更加孤单的境地,部分留守老人甚至出现了情绪低落、抑郁、长期失眠等身心问题。短视频的出现,为他们拓宽了人际交往渠道,可以使其在线上和家人、朋友交往,甚至可以去结识新的朋友,对于打开他们的心结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部分家属的访谈得知,老年人在接触短视频后和自己沟通的次数、频率明显增加。老人使用网络对亲子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会使用网络的老人,能更好融入数字社会中,与子女的数字代沟将缩小,有利于减少代际冲突、促进代际团结,改善亲子关系[10]。受访对象WXP的孙子表示,“以前是我定期给爷爷打电话,最近他分享完视频之后就会打电话问问我的近况”。
显然,农村老人在接触短视频之后,在人际交往方面更加活跃。部分老人已经学会使用短视频软件的分享功能,会通过转发、口头转述的形式将短视频传播出去,这一过程本身也满足了他们的人际交往需求,“我还有点用,发给他们的视频他们看了,就感觉自己讲话还有人听”,受访对象WTQ(66岁)表示。
面对面互动和线上社交共同组成了当下Y庄老年人的人际交往版图。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家庭成员间媒体中介和通信工具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加速了传统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的变革[11]。面对面的交往延续了邻居情谊,线上点赞、评论则延续了亲情、友情。
笔者观察发现,使用短视频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Y庄老年人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其面对面的社交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对话内容不再只是家长里短,还有“华为”“亚运会”等热门话题。总之,短视频的使用让Y庄老年人有了更多的人际交往尝试,这一过程还伴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
四、交往范围:“小村庄”与“大世界”的交融
由于经济原因,电脑并未普及农村的大多数人群,Y庄老年人真正意义上的“触网”主要还是借由智能手机完成。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促进乡村振兴。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1年发布公告通知,表示将继续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地区宽带通信网和移动互联网建设[12]。经调查,X村Y庄互联网接入率为82.5%,80户人家中有14家尚未接入,其中5户为常年无人在家的状态,故互联网实际普及率为88%。在此之后,Y庄老年人的“小村庄”开始逐渐被打破,和“大世界”日益交融。
过往的“小村庄”就是村庄内部。除却日常打工和过年走亲戚,Y庄老年人的交往范围基本就是整个村庄,很少会和村庄之外的人有接触。目前,市面上的短视频软件大都具有定位和读取通讯录的功能,会优先给用户推送附近的、熟悉的人发布的短视频,这有助于维系农村老人以村庄为基础的熟人关系圈层,同时,在“熟人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关系网络。新媒体作为人类技术进步的产物,具有各种整合与联系的功能,能够重构新的交往场域,重塑新的人际交往理念,从而再次连接被时空阻隔的人际关系[13]。这使得老年人在维系熟人关系的过程中,提升对软件的好感度和依赖度。
短视频的普及让老年人得以窥见“大世界”的样貌。Y庄老年人开始浏览多种多样的短视频,遇到符合自己喜好的视频就会及時点赞。老年人通过智能手机的线上交流可以联络各个地区的朋友,足不出户便可以和老友谈天说地,弥补因身体状况或地区限制思念朋友的遗憾,完善了农村老年人的社会网络[14]。
抖音、快手等具有推送直播的功能,Y庄部分老年人也会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深度参与到账户主体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她就坐在我边上,和我叙话,我不识字,这样听她讲话也挺好的,比看电视有意思”(受访对象LF,66岁)。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特殊的在场方式给其带来十分强烈的心理满足感,“对于人们来说,那些‘貌似缺乏内容价值的视频,不在于它表达了什么内容,而在于它为人们营造了具有通感意义的传播情境”[15]。
探索欲望强烈的老年人会尝试在短视频中交友,主动拥抱“大世界”。老年人从朋友、邻居等那里习得使用技巧、获得支持、感知压力通常是非刻意的,是在与同辈的日常交往互动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具有较强的社交特性[16]。在Y庄的老年人中,这类老年人以女性群体为主,他们会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互相关注、点赞评论,手机屏幕的双方地位平等,并围绕共同的话题展开对话。在一次次的点赞、评论中,短视频完成了Y庄老年人与熟人和生人的关系勾连,熟人和陌生人关系圈层共同存在,逐渐为其搭建起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网。
五、结语
诚然,人际交往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本质上来看,短视频是人际交往变迁的一个助推器,对其的应用促使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网络愈加完善、人际交往更加便捷,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推动了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本文建立在短视频入村和乡村振兴的社会大背景之上,从短视频对农村老年人人际交往的影响入手,主要考察了短视频影响下农村老年人人际交往空间、方式、范围的变化。首先是互动空间层面,由原来的现实空间过渡到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并存;其次是交往方式的变化,除了面对面互动的传统交往方式,线上点赞分享等交往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最后是交往范围的扩大,实现了“小村庄”和“大世界”的交融。
尽管本研究有如上发现,但仅为就Y庄这一个地区展开的研究,个案研究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可能无法成为普遍性结论。同时,本研究只是对农村老年人群人际交往的初始探索,仍存在较多不足和问题,而如何理解短视频与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的交互关系,以及未来农村老年人人际关系研究的新趋向,仍有待进一步确证。
参考文献:
[1]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3-08-28.
[2] 李娜.虚拟与真实的回声:农村老年人媒介交往的话语意义与原生政治[J].中国传媒科技,2022(12):37-40.
[3] 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7.
[4] 阿瑟·阿萨·伯格.媒介与传播研究方法:质化与量化研究导论[M]. 4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177.
[5]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1-4.
[6] 冯强,马志浩.科技物品、符号文本与空间场景的三重勾连:对一个鲁中村庄移动网络实践的民族志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9,41(11):24-45.
[7] 何志武,董红兵.可见性视角下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生产、消费与价值悖论[J].新闻记者,2019(10):12-19.
[8] 曹钺,骆正林,王飔濛.“身体在场”:沉浸传播时代的技术与感官之思[J].新闻界,2018(7):18-24.
[9] 晏青,李宁馨.联结、驯化与社会应许:农村老人短视频使用与社会融入研究[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2,75(6):26-36.
[10] 艾秦雯,袁同成.数字融入与代际团结:老年人网络使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1):26-35.
[11] 陈雪薇.移动场景与共同在场:家族微信群对新时代家庭的重构和关系维系[J].北方传媒研究,2018(1):61-63.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数字皖农”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省政府办公厅文件,(2022-01-13)[2023-04-07]. https://www.ah.gov.cn/public/ 1681/554089051.html.
[13] 冯广圣,王灿.消解与重构:新媒体与乡村人际关系的再造:基于豫东南C村的田野考察[J].新闻知识,2021(10):59-64.
[14] 宋佳琳.强关系-弱关系视角下农村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文献与数据学报,2021,3(2):91-101.
[15] 王晓红.论网络视频话语的日常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2):133-136.
[16] 蒋俏蕾,刘入豪,邱乾.技术赋权下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以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1(3):5-13.
作者简介 王丹妮,研究方向:乡村传播、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