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
2024-04-18苑洁娄琳
苑洁 娄琳
摘 要:在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存在课程体系西化、课程价值引导不成体系、缺乏中国元素、专业概念的抽象性等原因,导致出现难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困境。教学团队从中国服饰历史传统文化、融入中国故事、宣扬红色文化、关联科技时政、生态文明等切入点出发,在服装质量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政治认同、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生态文明和社会责任感等思政元素,探索出一套服装质量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为传统服装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思政教育;服装质量管理;专业自信;生态文明;社会责任;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S2-0168-05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clothing teaching, due to the westerniza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 the unsystematic guidance of the course value, the lack of Chinese element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ncept and other reasons, it is difficult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clothing, integrating into Chinese stories, advocating red culture,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current politics,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teaching team continuously integrates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politic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cultural confidence, scientific spiri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loth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explores a set of teaching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Clothing Quality Management", providing ideas for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lothing specialty.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othing Quali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elf-confide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ientific spirit
自2016年以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会议上指出,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
但是,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关于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个人成长认识的提高路径主要来自于亲身经历或者体验以及来自同学、朋友、亲人的影响,而来自思政课程教学影响的占比仅为4.7%[3]。这一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思政课程的路径探索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思维尚未形成[4],因此,高校课程思政,尤其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能否被大学生充分吸收和深入把握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服装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纺织服装行业领域对人才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结合纺织服装,尤其是制造领域在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社会、经济、贸易的强大推动力和带动作用,探索当前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需的管理理念与科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制造领域的关注度,增强民族自信、专业自信,结合时代背景探讨当下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的产业升级路径。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本文基于服装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经历,深入挖掘服装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途径,以服装质量管理课程为例,提出服装专业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学的切入点,并对服装质量管理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进行总结,为同类服装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提供参考。
一 服装质量管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工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纺织服装品牌培育。虽然一直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国和服装出口国,在世界服装产业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总体来看,首先,我国服装工业供应链质量管理能力整体薄弱,服装生产涉及环节多,供应链长,面辅料种类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良莠不齐,质量管理难度较大,整体管理能力薄弱;其次,我国服装企业质量意识较为薄弱,企业较多重利轻义;再次,服装专业管理人才不足、服装质量管理落后;最后,服装市场无序竞争,且服装标准不健全,我国的服装标准尚处于建设发展之中,许多服装标准在国内外尚未完成统一,我国和先进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进行国际间贸易时会产生一定的贸易壁垒,造成经济损失。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服装制造业虽然在数量上占据一定优势,但是在质量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这也是导致我国服装制造业的附加值和出口创汇额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将服装质量管理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坚定服装专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明白自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学生对质量内涵的理解,树立绿色制造的理念,加强对健康、安全、环保、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认知,确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以期在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改善中国服装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带动我国服装制造业经济大幅发展。
二 服装质量管理课程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
服装质量管理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一) 课程内容西化,缺乏中国元素
由于整个课程的理论基础体系,如“朱兰三步曲”“ISO9000标准体系”“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都是由西方学者主导建立的,而且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服装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大理论突破也寥寥可数,十分缺乏中国故事和红色文化。因此,在本门课程的课堂讲解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西化的现象。
(二) 专业概念抽象
由于服装质量管理课程中有较多抽象化的知识点,如质量、质量特性、质量管理程序、过程和标准体系等,属于较为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教师说、学生听为主的单一教学方式,课程思政的内容也大多是以专业课教师说教的方式呈现[5],学生能否深刻领会到课程思政的内容,与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的知识素养、意识和能力息息相关[6]。而专业课教师并非专业的思想政治教師,非常容易出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陈旧[7]、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脱离[8]等现实问题。想要将课程思政内容融会贯通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这也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9]。
(三) 服装制造业质量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形象正在全世界范围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服装质量问题频发,也造成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口碑并不十分理想的现状[10-12],更增加了课程思政教学的困难。
三 服装质量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
就服装质量管理课程而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内涵、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发展历史、服装质量检验、质量成本管理、质量评估、质量统计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等。因此,可以根据其课程特征和教学特点,深入挖掘可以融入课程思政的入手点,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一) 从中国服装业质量管理现状切入
服装质量管理是在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与经验基础,中国是传统纺织大国,虽然目前的纺织服装质量现状仍未尽如人意,但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服装行业也曾有过辉煌时刻,服装质量管理也自然与中国服装历史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在介绍第一章节中国服装业质量管理现状时可以通过结合中国服饰历史传统文化、融入中国故事、关联科技时政热点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宣扬红色文化。
首先,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因此,可以从历史角度阐述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的主题,向学生传达质量强国的国家战略。纵观中国、德国、日本以及英国的质量兴衰史,不难看出,国因质而强的潜在哲理。中国丝绸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长盛不衰,也源自中国服饰传统纺织手工业制作而成的精美质量。在介绍第一章节服装质量管理的特性时,可以中国传统精美服饰,如马尾绣、苏绣、云锦等服饰面料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理解服装质量管理过程会因其产业链长、做工精细等原因,具有跨度大、波动大的质量管理特性。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其次,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劳动人民以双手和智慧不断铸就着民族产业的辉煌。因此在介绍服装制造产业现状时,可以通过经济数据与行业数据分析,向学生们阐述基于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和全球服装业发展情况和进出口贸易的概况,使学生们认识到纺织服装业在我国以及全球的行业地位及竞争格局,认识到我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制造国和服装出口国,中国服装产业的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占据了世界纺织服装产业的半壁江山,出口量也接近全球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在一串串不断攀升的排名数字中,让学生们体会到,虽然在人民生活困苦、物资匮乏等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使得国家不断强大,以此激励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增强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国家不断繁荣富强的自豪感。此外,在课程的开端,也为学生树立了精准正确的行业认知,理解纺织服装制造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的极大推动作用,进而增强行业自信和专业自信。
最后,可以通过关联时政要闻让学生体会到服装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一直以来,中国制造的服装普遍以量大价优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但是其服装质量却一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中国质量新闻网也频繁曝光各大国内知名服装企业以次充好、掉色染色、残留甲醛等服装质量问题,这很大程度是企业片面追求利润而忽略产品质量带来的恶果。结合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现象、服装制造业面临的转型、国家倡导专精特新科技发展策略等,由此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服装已经到了需要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关键时刻,从而增进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发展的义务担当精神,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 从服装质量标准体系切入
在介绍第七章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9000国际服装质量标准体系时,可以通过引入当代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的应对之策,使学生们认清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在我国服装制造业发展和参与全球服装产业链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来自不同国家、各类国际贸易组织所制定的贸易法规与协定的限制甚至是刁难,产生一定的国际贸易壁垒,进而对经济和行业领域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在学习和认知行业所处环境及格局时,一方面必须正确客观地分析和认知各类事件,牢固把握民族立场,坚守国家利益和底线,保持法治意识和爱国姿态;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严谨的科学精神,夯实专业知识与实践基础,从专业、科学的角度给予有力的回击。
(三) 从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切入
一直以来服装制造业在全球被列为环境影响第二大的行业,在生产制造各环节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进行设备技术、管理手段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更新与完善。在介绍ISO14000 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时,可以融入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
在服装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除了会产生有意识向顾客提供的服装产品之外,也会产生无意识的产品,如:纺织业的染整加工而产生的水资源浪费和废水污染、生产合成纤维时释放的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丢弃衣物产生的土壤污染等[13-14]。每吨染色的织物最少需要200吨的淡水,平均生产一件牛仔裤要使用7 000升的水。平均一个成衣服饰品牌,一年就要用掉相当于43 000座标准游泳池的水[15]。此外,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 600万吨旧衣被扔进垃圾桶,这一数据在2030年后则会提升至5 000万吨[16]。因此,时尚服饰行业的绿色化、生态化,成为当下时尚界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各国纷纷制订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出口商品如不符合环境标准,将面临巨大经济损失,演变为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从而影响着国际间贸易的顺利发展。
作为未来的服装行业人员,十分有必要让本专业的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服装行业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在正确认识这一客观现实的同时,应该积极思考应对方案。一方面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可持续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等角度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长效治理和良性循环为目标,积极思考使更多企业投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制造与绿色营销的行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另一方面为引出后续知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作铺垫,鼓励学生通过使用质量管理统计图表分析产品品质并思考优化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将环保相关处理方案及设备纳入成本计划。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延伸拓展至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的应用相关讨论,使学生將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创新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转化与灵活应用,提升科学探索的能力和职业素养,重视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四) 从SA(Social Accoutability)8000社会责任标准切入
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该章节与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谋而合。在介绍该章节时,可以通过黑砖窑事件、童工、强迫性劳动、虐待与歧视员工等反面案例的方式引发学生重视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保障人权,使学生意识到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
(五) 从服装质量管理现状调研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切入
在服装质量管理的课程作业中,可以设置服装质量管理现状调研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的作业,让学生们通过神秘顾客、市场调研、线上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某个品类或品牌的服装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进行现状调研,并运用所学习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统计方法对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如分层法、帕累托图法、因果分析图法和相关图法等,分析出该服装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以及引起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最后,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参阅文献,提出相应的提升该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参阅文献等一系列作业过程,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国当前的服装质量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巩固了本课程所学知识。此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会引发有关质量问题的思想政治道德思考,并在汇报作业中互相交流所学。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说教百遍,不如亲身一验。通过这种方法,更能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化。
四 服装质量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与不足
教学团队通过诸多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从以上教学切入点对服装质量管理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初探后,颇有一些成效。在提交的质量管理现状调研的作业中,有学生在思政感悟部分提到“把控好服装制造的每一步是所有服装企业应尽的责任,提升服装质量,打造质量强国,我们在路上”,深刻认识到了服装质量管理对于打造我国质量强国的重要意义;有学生提到“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我也会将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带入工作,加强企业和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提升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也有学生写道“我深刻认识到服装行业应该转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型,服装行业每年带来的污染是巨大的,水污染、大气污染都是”,树立了生态文明理念。总之,其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可归于六大维度:政治认同、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生态文明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经过实践,教学团队对服装质量管理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也进行了思考,发现了一些不足,如: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素养有待提高、整个课程的价值引导体系不明确、课程思政教学评估机制尚不健全和思政内涵的深入力度不够等。此外,由于当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越来越显著[17],加之当今社会环境思想混杂,难以避免地会使学生存在一些叛逆思想[18]。因此,十分有必要增强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和亲和力,摆事实讲案例[19],使之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愿意理解并接受课堂中的正确思想道德观念。
五 结束语
虽然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课程团队通过教学实践的积累,以服装质量管理课程为例,从中国服装业质量管理现状、服装质量标准体系、环境系列标准、社会责任标准和质量管理现状调研等切入点,通过讲述中国服饰历史文化、融入中国故事、关联科技时政等方式宣扬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认同、专业自信、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生态文明和社會责任感等思政理念。通过这些切入点和思政元素,以期实现立德树人、思政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新长征(党建版),2021(3):4-13.
[2] 二十大报告(实录全文)摘录[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1):113.
[3] 薛小怀,江雨泽,朱睿陶,等.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调查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S1):107-114.
[4] 林建华,梅亮,李咏梅.共生实践:重庆大学Co-op教育模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6):5-13.
[5] 张丽.关于服装设计课程中思政内容的融入与延伸[J].西部皮革,2023,45(5):58-60.
[6] 靳铭,杨雨霏.课程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9.
[7] 范丽,戴世莹,花甜,等.“智能教育+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探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52(1):200-202.
[8] 孟粉叶,王琴华,曹杰,等.国家双高专业提升计划下服装材料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J].纺织科技进展,2023(3):61-64.
[9] 曹文英,袁飞,郑小飞,等.“课程思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研究——以服装专业课程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7):60-62.
[10] 梁欣欣,闵雯,李红章,等.牛仔服装产品常见质量问题及建议[J].中国纤检,2022(9):37-39.
[11] 史清源,杨峥,杜军.关于纺织服装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的思考[J].纺织报告,2021,40(6):48-49.
[12] 吴志玲.广东省儿童纺织服装质量检测的思考与探索[J].纺织报告,2021,40(6):35-36.
[13] 刘思雨,安妮.服装产业环境污染对消费者生态消费意愿的影响[J].服装设计师,2023(Z1):159-164.
[14] 张彩芳.平南县某工业园纺织印染废水水质特点简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11):77-79.
[15] 鄂晓湉.环保诉求下中国染整技术的演进[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22.
[16] 李波,宋立鑫,李婷.土壤污染防治及修复措施分析[J].清洗世界,2023,39(4):126-128.
[17] 张荣香,郭建新,丁文革,等.“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物理光学课程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23(5):94-100.
[18] 杭弢.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初探——以上海交大材料物理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S1):102-106.
[19] 裴雪丹,黄振永,方娇莉,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23,9(9):129-134.
基金项目:浙江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研究——以《服装质量管理》为例”(jgybylrd2022013);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项目“基于移动终端品牌营销理念的非遗织造技艺课程数字化教学研究”(18614001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2023R406071)
第一作者简介:苑洁(1993-),女,汉族,安徽阜阳人,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学。
*通信作者:娄琳(1983-),女,汉族,浙江台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纺织服装材料结构及产品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