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2024-04-17刘书婷查开继李培杰张永高
刘书婷,查开继,李培杰,张永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的心脏病,该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见症状为突感心前区疼痛、发作性绞痛、压榨痛等[1-2]。冠状动脉是机体内负责向心脏提供血液的动脉,一旦出现粥样硬化情况则会导致管腔狭窄、闭塞,从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据报道,冠状动脉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易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坏死,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的损害作用下发生变性、坏死、凋亡,受损部位心肌在愈合时产生心肌纤维化,出现心脏体积增大,心腔扩大产生重构,临床多表现为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的预期寿命[3]。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病的检测与治疗,预测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肌重构情况,对改善患者预后非常重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以多层螺旋CT为基础、针对冠脉发展而来的特殊检查方式,其可清晰显示冠脉病变部位血管壁情况、病变血管位置、病变程度等,及早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冠脉狭窄等情况,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但其对于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4]。故本研究旨在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30~80岁,平均(58.28±7.92)岁。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较基线水平(55~65 mmol·L-1)增加>15%]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致命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需要血管重建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患者及家属均表示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5]中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因胸痛、胸闷等症状就诊;③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2)排除标准:①对碘造影剂过敏;②存在心脏手术史;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异常。
1.3 检查方法
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管电压100~120 kV,管电流300~400 mAs。层厚0.7 mm,层间距0.5 mm,矩阵512×512,视野250 mm,螺距0.2。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扫描范围为气管隆突到心脏膈面。采用高压注射器经上臂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帕醇(200~300 gI·L-1),注射剂量为50~80 mL,注射速率为5 mL·s-1。一般要求患者心率<70次·min-1,以提高图像质量,避免影响结果判断。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图像处理软件Syngo VA30,选出在40%~55%期相段内具有最佳图像质量的图像,根据血管段对冠状动脉进行多角度曲面重建,并将其可视化显示,评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析斑块特征。诊断医生使用双盲法,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解决。
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分为4级:1级为管腔狭窄程度≤24%,轻微狭窄;2级为管腔狭窄程度25%~49%,轻度狭窄;3级为管腔狭窄程度50%~69%,中度狭窄;4级为管腔狭窄程度≥70%,重度狭窄[6]。高危斑块特征:低CT衰减斑块(非钙化的易损斑块,平均CT值<30 HU);正性重构斑块(病变段最大血管直径与斑块近端和远端的正常平均管腔直径之间的比值≥1.1)。
随访1 a,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两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斑块负荷为斑块面积占血管面积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
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比较[n(%)]
2.2 影像学资料
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资料比较
2.3 预测价值
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见表3、4。
表3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
表4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较为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医学水平的不断革新虽然提高了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但介入治疗风险性仍较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7-8]。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冠心病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其与动脉斑块的改变有关,而动脉斑块的发展可能在斑块破裂前发生,因此检查动脉斑块整体情况有可能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展。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但患者不发作时多数无特异性,作为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也并不能直接诊断出冠脉血管痉挛。心室重构是指心脏原有的物质和形态发生改变,由多种损伤导致,表现为心肌肥厚、炎症细胞浸润等,随着病情进展,心室增大导致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出现心力衰竭,可能随时发生心脏猝停、猝死[9]。运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对患者体内的斑块进行区分。相关研究提出,给予冠心病患者实施诊断过程中,运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检出斑块,发挥定性诊断斑块的作用,有较为明显的临床优势,对斑块易损性进行判定,是未来开展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研究方向[10]。本研究对比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危斑块特征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ROC曲线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这是因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显示冠状动脉的精细结构及其毗邻组织,发现冠状动脉的各种变异和畸形、冠状动脉狭窄及引起狭窄的斑块性质,有助于识别高危斑块,其特征为低CT衰减、正性重构,容易发生斑块破裂,导致心脏不良事件[11]。在无左心室重构组中,37.23%的患者冠状动脉属于中、重度狭窄,这一结果意味着冠状动脉狭窄未对心脏功能影响明显,这可能与斑块累及的血管供血范围较小有关,冠状动脉血管并无明显狭窄时,血液运输通畅,可以保证心脏组织充足的血液供应[12]。另外,在左心室重构组中,19.23%的患者冠状动脉属于轻度狭窄,提示不能仅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测左心室重构。
冠心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较多,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冠心病病情恶化的表现形式之一[13]。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未发生组各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以CT诊断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新型血管疾病诊断方式,其检查时,经肘静脉,将对比剂高压静脉团注入血管内便可获得清晰显影,可为临床上评估判断患者血管情况提供参考。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通过造影剂促使冠状动脉显影,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评估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性质,确定斑块分布范围,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的优势,患者接受度较高,采取该技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概率,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14]。刘帅等[15]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沉积是动脉粥样斑块发生、进展的重要条件,可能导致粥样硬化,降低该指标水平能够缩小斑块体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4 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未获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中的标准,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期应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