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者在场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

2024-04-16刘振前

外语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权势第三者意图

孙 敬 刘振前,2

(1.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2.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0. 引言

“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人们在交际中怎么称呼别人和自己”(孙维张1991:114)。作为重要的交际用语,称谓语的选择受各种因素制约。汉语称谓语系统非常复杂,受到社会语言学者和语用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聚焦于制约称谓语选择的各种社会、语用规则。然而,现实的语境错综复杂,称谓语选择并非对规则的镜影式投射,而往往充满了变化。这种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与一般的称谓规则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这些问题目前未见专门探讨。考虑到称谓语的选择与语境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本文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对话为原始语料,在扩展的情景语境理论框架下考察旁听第三者(以下简称“第三者”)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

1. 文献综述

自从Brown & Gilman(1960)发现了“权势关系”(power)和“等同关系”(solidarity)在称谓语使用中的重要性,称谓语的选择问题就在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领域引发了普遍关注,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主要从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展开:理论探索方面,建构了称谓语选择的历时性推进模式(Brown & Ford 1961;李素琼,吴庄2005),提出了称谓语的一般选择流程(Ervin-Tripp &王菊泉1984;文秋芳1987;祝畹瑾1992),为揭示称谓语选择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启示;实践应用方面,研究者重点考察了权势和等同理论在称谓语使用中的跨文化可适用性。这期间,权势和等同存在相互依存关系(刘永厚2007),权势的作用逐渐减弱而等同的影响日渐突显(Morford 2001;Dittrich&Kulinskaya 2011;张积家,陈秀芹2008;刘永厚,朱娟2015)等结论陆续呈现出来,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内涵得到丰富和拓展。

语用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以总结、概括各种称谓原则或准则为重心,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其中既涉及整个称谓系统,也包括某个/种特殊的称谓现象。前者如礼貌原则(Brown&Levinson 1987;Gu 1990;Gabriella 2003; Kádár & Pan 2011)、等差和/或情感原则(李树新2004;储泽祥,张言军2013)、“表敬”与“示近”准则(黄健秦2006)等;后者如亲疏原则、地位原则、文化原则、得体原则(温锁林,宋晶2006)、语用距离(Maalej 2010)、礼貌与面子(罗胜杰,张从益2011)以及情景化原则(夏登山,邹媛媛2021)等。

无论是社会语言学对称谓规律的挖掘,还是语用学对各种称谓原则/准则的总结,这两个领域的共同目标在于揭示称谓语使用中一般的、规约性的特征,为得体选择称谓语提供指导。然而,称谓语属于语用范畴,其选择与使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实践中具体选择哪类/个称谓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语境,上述发现仅作为参照。以汉语亲属称谓成员中的丈夫与妻子为例,双方的面称方式并非固定不变,而往往是动态的,在不同的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假设妻子名叫李小红(化名),是一位会计。丈夫对她的称呼为“老婆、夫人、太太、小红、红红、红、亲爱的、孩子他妈/娘、老李、小李、李小红、李会计、李小红会计、李小红同志”等等。每一种称谓都蕴含了称呼者本人不同的情感、态度、意图等,表达了各不相同的语用含义。由此可见,称谓语选择充满了动态性。这方面,学界虽有零星涉及(如伊英莉,孙启耀2001;张明芳2008;黄碧蓉2009;熊永红2010;程伟,陈琛2014),但都局限于称谓语的历时动态性,即伴随不同社会因素的历时变化而产生的改变,如因交际者职务升迁而引发的称谓方式调整,对共时动态性则缺乏关注,导致对称谓规律的认识不全面、不充分。

所谓“称谓语选择的共时动态性”,指的是具体言语交际中因不同情景语境因素的即时变化而引起的称谓改变。情景语境因素所涉众多,其中之一便是旁听第三者,其在场会导致其他因素随动,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对话例[1]就直观地显示了这一点:

[1] a.(廖主任不在场)

方圆:老汪,吃饭了吗?

汪其铭:吃什么饭啊……

b.(廖主任在场)

汪其铭:这……这事主要是赖我……

方圆:汪主任,这事不管跟患者自身有没有关系,手术是我做的,责任在我……

c.(廖主任不在场)

汪其铭:你就先别管我啦!我先去医务处……

方圆:老汪、老汪……(《小别离》第28 集)

谈话中,方圆对汪其铭的称呼方式随着第三者廖主任的出场、退场而前后不同:廖主任不在场时称“老汪”(如例[1]a、c),在场时称“汪主任”(如例[1]b)。这表明,第三者虽然不直接参与对话,却是影响称谓语选择的关键因素,其在场增强了会话氛围的严肃性,进而影响了称谓语的选择。

关于旁听第三者的作用,研究者曾在讨论三方交际中的听者类型(Bird 1975; Goffman 1981; Bell 1984;Levinson 1988;Kerbrat-Orecchioni 2004;夏登山2012)、“联盟”构建方式(Caplow 1968; Wilmot 1975; Bruxelles&Kerbrat-Orecchioni 2004;Traverso 2004;Laforest 2009;Perelmutter 2013;陈婧等2014;夏登山,蓝纯2015a,2015b)以及三方交际的交际责任问题(Clark&Schaefer 1992;夏登山2017)时有所提及。他们普遍承认参与型第三者(话语形式或话语意图的指向者)在话语设计和理解中的重要地位,但没有结合具体语料充分挖掘旁听第三者的作用与功能。表面上,旁听者几乎不参与话语设计,也无助于话语意图的理解,是边缘性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不参与“说话”,角色旁听者却是进行言语选择时的重要参考项。以汉语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为例。通常情况下,如果第三者(尤其是孩子)不在场,祖父母、外祖父母对成年子女可以直呼其名,但如果有第三者在场,则一般不直呼其名(孙新爱2011)。

从交际事件的角度看,任何一次参与者数量的变化与调整都会引发现场交际状况的改变。虽然只是旁听会话,第三者出现或在场会使交际情景更加复杂,不仅参与者的背景信息如年龄、职业、知识水平等更加多样,交际者结构也会发生内部调整,交际话题、人际关系等情景因素随之改变(徐玉臣2005:128),最终作用于语言选择。由此可见,第三者并非可忽略不计的边缘参与者,而是至关重要的语境变量,必须引起重视。虽然徐盛桓(1992)和卫志强(1994)曾强调旁听者在礼貌和称谓语选择中的重要性,遗憾的是,他们的研究缺乏与具体语料相结合的进一步论述。总之,学界对第三者的考察还是零散而缺乏系统的,对其功能与作用机制的讨论也较为匮乏,导致对第三者的认识仍是片面的。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本文聚焦情景语境中的第三者因素,以影视剧会话为依托,系统考察第三者在场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旨在更加充分地呈现称谓语使用的动态性。

2. 理论框架

为了使分析过程更加有理有据,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本文首先对第三者所在的情景语境理论(context of situation)进行简要介绍说明。

情景语境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成果,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逐步发展和丰富化的过程。Malinowski(转引自Halliday 1978)在考察语言理解时首次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概念,以之特指围绕言语活动的直接语境。Firth(1957)将其引入语言学领域并进行了适当的抽象化,提出情景语境是一组与语法范畴处于不同层次但具有相同抽象程度且彼此相关的范畴。Halliday(1978)则更进一步聚焦言语交际中最本质的因素(发生的言语活动、涉及的参与者、交际的媒介或渠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三个抽象变量的情景语境框架,三者从交际主题、参与者关系以及言语行为的媒介或渠道呈现了情景语境的特征,其不同赋值决定了语篇的语义和词汇一语法选择。此框架的提出结束了简单罗列情境因素的研究范式,使语境研究具有系统性。然而,对框架的理论性的过度追求导致对三大语境变量的描述过于宽泛,三者的具体所指仍较模糊,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清晰,从而影响了框架的实践可操作性。其他研究者注意到这一点,尝试提出了修正方案。

首先是Gregory & Carroll(1978)。他们将话题分为技术的(technical)与非技术的(non-technical):前者如医疗指南、学术报告等;后者如诗歌、散文、日常会话等。语旨分为反映交际双方社会角色关系的个人基调(personal tenor)和体现言语活动目的的功能基调(functional tenor):前者如亲密的夫妻关系或疏远的陌生人关系;后者如说服性的产品广告或指导性的菜谱说明。语式分为口头的(如面对面交谈)、书面的(如学术论文)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如课堂听写练习或广播新闻)。

另一项研究是Leckie-Tarry & Birch(1995)。他们用活动场所(arena)、参与者(participants)和语义域(semantic domain)描述语场;以正式性(formality)、角色(role)和焦点(focus)区分语旨;用计划(planning)、反馈(feedback)、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以及媒介(medium)呈现语式,赋予原先比较空泛的语境变量更加丰富的内涵。新近的研究中,Matthiessen(2015),Matthiessen & Teruya(2015)将情景语境类型具体化为活动场(fields of activity)、交际者角色(institutional roles)以及交际媒介、话轮(medium, turn)。三个变量的不同取值实现为不同的语境。语境变量的“值”化或者说“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对语境的精准分析与系统描写。

经过多次调整,Halliday 的情景语境框架得到进一步细化,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然而,Halliday的框架更加适合以静态文本形式存在的书面话语,对口头话语分析的指导力则相对较弱。事实上,位于语域渐变体(the cline of register)两端的书面话语和口头话语存在诸多不同,例如,相较于前者的“提前准备性”,后者的“现场性(site specificity)”更凸显(王珏,洪琳2013)。语境总是与语言活动相伴相生,不同的话语类型决定了不同的语境分析模式。不同于书面话语的产生与理解主要依赖已经符号化的、更具稳定性特征的语场、语旨等变量,对会话话语的分析与理解却更加“仰仗”其具体的发生环境(即会话发生的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以及其他特定环境因素)。也就是说,会话语境是情景性的,是一个由时间、地点、人、事件、关系等构成的自然语境(徐永2018)。

结合话语分析的现实需要,参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表达意义就是在作出选择(making meaning is making choices)”(Halliday 2013)的观点以及“作为过程的选择(choice-as-process)”的思想(王文峰,张敬源2018),本研究对语式进行了更精确的界定,认为语式是基于特定目的的语言选择(language choice for specific purpose),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扩展的情景语境理论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扩展的情景语境理论框架

此框架中,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前者包括语场/交际话题和前言后语;后者包括会话场景(时间、地点)和语旨。交际话题即交流的内容,是会话的核心(Watson & Potter 1962:251,转引自于国栋2022),从总体上限定了语言选择的范围。前言后语是当下话语单位在言语链条中的前后环境,是最直接、最现实的语境因素(廖美珍2010),对语言选择形成刚性制约(李海平2005:75)。

会话场景由谈话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组成。场景不同,场合的正式度有别,语言选择也不同。语旨即参与者特征,具体包括参与者数量、人际关系类型、动态人际关系以及交际意图等。不同的参与者数量和人际关系类型导致语言选择不同。交际中,人际关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发生动态变化(冉永平,刘平2015)。交际意图也是重要的语境因素,与语言选择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意图导致不同的语言选择:请求类意图往往伴随礼貌、委婉的语言形式;告知类意图则决定了直白的话语形式。另一方面,交际者之间不同的意图关系(对立的、统一的或协作的)会导致截然不同的语言选择。再一方面,交际意图会与其他语境因素形成复杂的关联。会话氛围是指由会话场景、参与者、交际话题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整体会话“情状”或“气质”(陈丽霞2013)。氛围不同,则语言选择不同:在正式、严肃的氛围中,语言选择也庄重、严肃;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语言形式也活泼甚至轻佻。会话氛围是个易变的因素,与诸项语言和非语言因素保持错综复杂的关系。

语言选择是一个随“境”而变得复杂过程。作为人类语言系统的重要成员,称谓语的选择深受语境的影响。为了确保理论的完整性,笔者拟构出一个较为系统的情景语境理论框架,但考虑到篇幅的限制,本文以参与者数量中的第三者为切入点,系统考察它与称谓语选择之间的关系。

3. 研究语料与方法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独特视角真实反映了当下中国的一些政治和社会问题。剧中丰富的话题内容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为称谓语选择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因此,本文选择此剧中的人物会话作为研究对象。为了降低语料选取的随意性,增强后续分析的严谨性,按照以下步骤对剧中会话进行了初步划分和选择:(1)按照“反腐查案”“官场生态”和“家长里短”三大主题将剧中会话进行分类;(2)对隶属同一主题的会话,按照会话场景的正式/非正式进行再分类;(3)根据人物之间的不同角色关系对会话进行第三次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交际双方和交际话题都固定,且包括第三者在场和不在场两个阶段的会话进行统计。最终共选择6 组可供分析的会话。本文采取了质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扩展的情景语境框架视域下,以话轮为基本单位,对每组对话逐一进行具体分析,呈现第三者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

4. 第三者在场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

第三者在场会导致语境对称谓语的选择制约由单因素制约转变为多因素协同制约。具体而言,第三者在场会引发交际话题、权势关系以及亲疏关系因素之间的互动,三者协同影响会话氛围或交际意图,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

4.1 第三者在场对会话氛围的影响

会话氛围是一个容易变化的因素。诱因之一是第三者,其在场会引发“情景合力”,导致会话氛围质变,或强化原有的会话氛围,最终影响称谓语的选择。

4.1.1 第三者在场改变会话氛围的性质

经过初步分析,共有4 组对话体现了第三者作用于会话氛围进而影响称谓语选择的过程。这些对话中,第三者以个体或集体身份出现。

(1)个体第三者在场

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具有对称性与非对称性之别(陈历荣1994)。与称呼者处于非对称角色关系的个体第三者在场会凸显交际话题、权势关系和亲疏关系,三者协同导致会话氛围质变,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请看下例:

[2] a.(季昌明不在场)

陈海:亦可,回局里待命,所有人不许离开。

陆亦可:是。

b.(季昌明在场)

陈海:陆亦可,马上带着一处的同志到现场,盯着目标。

陆亦可:是。

c.(季昌明不在场)

陈海:亦可,谁在现场盯着呢?

陆亦可:周正、华华他们。……(《人民的名义》第1 集)

谈话的双方是反贪局局长陈海和侦查处处长陆亦可,二人既是上下级,也是好朋友。因此,对话一开始,陈海即称对方“亦可”,如例[2]a,体现了关系的远近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徐玉臣2021);检察长季昌明出现后,陈海对陆亦可全名相称,这是因为季昌明不认同陈海绕过汇报环节直接抓人的做法,加上季位高权重,与陈、陆关系疏远,这些因素联合交际话题,产生了“情景合力”,导致会话氛围异常严肃,进而影响了称谓语的选择。所谓“情景合力”,指的是不同语境因素临时组合产生的整体效应,在本例中指第三者(季昌明)拥有权势,他与陈、陆二人双方关系疏远,交际话题与其工作密切相关。伴随季昌明退场,“合力”消失,陈、陆之间的权势关系隐退,朋友关系突显,会话氛围变得轻松、自然,称谓方式变回“亦可”,如例[2]c。

由此可见,处于非对称角色关系上位的个体第三者在场会引发交际话题、权势关系以及亲疏关系之间的互动,三者“合力”,引起会话氛围质变,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当第三者处于角色关系的下位时,又会对称谓语选择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看例[3]。

[3] a.(侯亮平在场)

高育良:祁同伟,千万别再这么说!别说陈清泉是我的一个前任秘书,就是我的亲儿子,他也不能犯法啊……

祁同伟:可是他们毕竟是在山水庄园抓的人。

b.(侯亮平不在场)

祁同伟:老师……我建议您找达康书记聊一聊……

高育良:同伟啊,你以为我能当得了季昌明和检察院的家吗?……(《人民的名义》第27 集)

谈话中,祁同伟(公安厅厅长)两次请求高育良(政法委书记)向李达康(市委书记)求情,意图“捞出”其利益共同体成员陈清泉。第三者侯亮平(反贪局局长)虽然官职略低,但独特的机构身份赋予其较高的权势(蒋婷,刘瑾瑾2014),加上他与双方关系疏远,交际话题与工作密切相关,这三方面“合力”,营造出严肃的会话氛围,故而高育良对祁同伟直呼其名,如例[3]a。待侯亮平退场,“合力”消失,会话氛围变轻松,于是高育良选择以“同伟”称呼对方。

此二例印证了第三者对称谓语选择的连锁式影响过程,即第三者在场会凸显交际话题、权势关系和亲疏关系,三者“合力”导致会话氛围质变,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作为表征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权势关系既体现为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角色差异,也涉及由交际话题引发的交流角色逆转,前者体现了权势的静态特征,后者突出了其动态属性(任育新2020)。

(2)集体第三者在场

除了个体第三者,以集体身份出现的第三者也会影响会话氛围。请看下例:

[4] a.(工人不在场)

沙瑞金:达康同志,你们的信访窗口很有特色呀。……

李达康:沙书记,我检讨、我检讨。我一看见这个窗口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啊……

b.(工人在场)

沙瑞金:听见了吗,李达康?这孙连城还有一点责任心吗?……

李达康:我回去之后,马上召开常委会落实……(《人民的名义》第39 集)

对话发生在沙瑞金(省委书记)和李达康之间。相同的政治立场引发了二人的价值观共鸣(杨宜音,张曙光2012),拉近了其心理距离。因此,第三者不在场时,沙瑞金以调侃语气称呼“达康同志”,如例[4]a。大风厂工人在场时,其群体身份对领导干部有心理压力。在全民反腐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效果更加明显,会话氛围因此变得严肃,于是沙瑞金对李达康直呼其名,如例[4]b。这表明,以群体身份出现的第三者拥有权势,其在场会引发交际话题、权势关系以及亲疏关系之间的互动,三者“合力”导致会话氛围质变,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

4.1.2 第三者在场强化会话氛围

第三者在场还会强化原有的会话氛围。请看下例:

[5] a.(陈岩石夫妇在场)

高育良:祁同伟,马上成立专案组……

祁同伟:育良书记,您放心……

b.(陈岩石夫妇不在场)

高育良:同伟啊……还有陈海的车祸,你怎么看?

祁同伟:老师,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把陈海从人民医院接出来……

高育良:好啊……(《人民的名义》第9 集)

谈话涉及陈海的意外车祸。话题的沉重性决定了氛围的严肃性。陈海父母在场将严肃的氛围推向高潮,导致高育良对祁同伟直呼其名,如例[5]a,体现了交际话题和会话氛围对称谓语选择的双重影响。第三者退场后,高育良无需再顾及第三者的面子(陈海父亲曾是高育良的上级),沉重的氛围开始淡化,称谓方式随之改变,如例[5]b。由此可知,作为利益相关方的第三者在场会凸出交际话题、权势关系和亲疏关系,三者“合力”导致会话氛围的严肃性升级,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

综上所述,称谓语选择表现出明显的第三者不在场与在场差异:第三者不在场时,称谓语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话者的亲疏关系;第三者在场时,交际话题、权势关系和亲疏关系协同导致会话氛围质变,或强化原有的会话氛围,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这两条路径合称为“第三者对称谓语选择的第一种影响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第三者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模式(一)

4.2 第三者在场对交际意图的影响

言语交际通常伴随明确的交际意图,即“交际者通过社会交际要达到的目的,或要获得的结果(张德禄1998:22)”。不同类型的交际意图导致谈话者使用不同的称谓方式。然而,实际对话双方的关系会因第三者而变得错综复杂:第三者的出现会赋予交际意图“新义”或强化原有的交际意图。

4.2.1 第三者在场赋予交际意图“新义”

考虑到实际交际过程中意图的复合性或多层性(李军华2007),本文将其分为事务类交际意图和人际类交际意图,前者侧重交际互动中信息的传递,后者强调交际互动中的人际关系管理目标(陈新仁2018)。第三者在场首先会引起交际意图的类型转换,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请看下例:

[6] a.(季昌明不在场)

侯亮平:喂,老学长,是我,侯亮平啊。我今天第一天来汉东报到……

祁同伟:亮平啊,这个事儿可能有点儿难……

b.(季昌明在场)

侯亮平:师兄,我侯亮平啊。我说你们是不是坑人啊……

祁同伟:亮平啊,这件事情比较复杂……(《人民的名义》第11 集)

为了使祁同伟尽快将举报人送到检察院,侯亮平以惯常的“老学长”称呼对方,如例[6]a,体现了事务类交际意图对称谓语选择的制约;季昌明出现后,为了提高连带地位、凸显自身的政治存在,侯亮平以“师兄”相称,如例[6]b,体现了人际类交际意图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纵观整段对话,第三者在场催生出新的交际意图类型,并对称谓语的选择产生影响,揭示了交际意图的衍生性和动态性。

4.2.2 第三者在场强化交际意图

除了丰富交际意图的类型,第三者在场还会强化原有的交际意图。请看对话例[7]:

[7] a.(李达康不在场)

程度:老郑,你怎么还穿这身衣服啊?

郑西坡:这你给我穿的啊,……

b.(李达康在场)

程度:西坡同志,你赶紧(被打断)

郑西坡:别别别,这……这挺好看的……(《人民的名义》第13 集)

程度(公安局局长)和郑西坡(大风厂工会主席)就脱“号服”一事展开对话。一开始,程度以“老郑”称呼对方,如例[7]a,意图拉近距离、缓和关系,以顺从上级;面对李达康时,他却改称“西坡同志”,如例[7]b,旨在凸显尊重,以取悦上级。由顺从到取悦,体现了人际类交际意图的不断增强,揭示了提升关系的人际关系管理取向(王美琪,何春燕2022)。

综上所述,第三者不在场时,称谓语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单一型交际意图;第三者在场时,交际话题、权势关系以及亲疏关系“合力”产生复合型交际意图,或强化原有的单一型交际意图,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这两条路线合并即为“第三者对称谓语选择的第二种影响模式”(如图3 所示)。

图3:第三者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模式(二)

总之,第三者在场会凸显交际话题、权势关系和亲疏关系,三者协同影响会话氛围或交际意图,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换言之,第三者与称谓语选择之间并非直接的影响关系,其间包括交际话题、权势关系和亲疏关系的“合力”效应以及会话氛围或交际意图的中介作用,体现了互相配合、协同一致的语境运作机制。

5. 结语

本文以扩展的情景语境理论审视第三者在场对称谓语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三者在场会引发交际话题、权势关系以及亲疏关系之间的互动,三者“合力”引起会话氛围或交际意图的变化,进而影响称谓语的选择。研究加深了对称谓语使用的动态性的认识,揭示了语境因素之间精密而复杂的关系。语言选择涵盖各个层面,本研究只考察了称谓语的选择。未来可丰富研究对象的类型,系统检验扩展的情景语境框架在会话话语分析中的适用性。

猜你喜欢

权势第三者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权势中的部分等同关系——高等学校校长毕业典礼致辞的批评话语分析
骄傲与谦卑
把婚姻逼上绝境的,绝不是第三者
第三者
谁才是第三者
狐假虎威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