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索

2024-04-16李桂芳

考试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李桂芳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习质量与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关系。数学学科作为小学教学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作业作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仅仅是简单地将数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作业设计,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深。“双减”背景下要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以及教学进度设计相应的数学作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1-0091-04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实施,以及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不能仅是让学生简单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当中,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布置,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作业布置层次性不强、忽视了作业的趣味性,导致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数学作业的完成效率最终也就难以提高。

一、 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其有效性,还要注重其层次性。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时候,仍然存在布置形式单一以及没有多层次布置数学作业的问题,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时候经常存在不会做和做不完的情况,从而失去了数学作业应有的效果。例如,有的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只布置了基础题,没有设计有针对性的拓展题和提高题。还有的教师只是布置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解决问题,降低了作业的难度。又如,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没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最终导致数学作业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

(二)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

小学数学作业一般为书面作业,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会在课堂上布置书面作业,下课后让学生回家完成。但是,对学生书面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书面作业不仅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学生厌学或不做数学作业等问题。另外,大多数数学教师都是用最基本的方法布置家庭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觉得很无聊。

二、 小学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

筆者近几年主持“小学数学课堂研学‘五步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研学“五步”是指“学、展、导、用、评”。“用”即学用结合,问题探究,指向学生的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在应用内容中可以呈现有趣的探究问题(如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探究实践作业,可以是动笔写的、也可以是动手操作的……),也可以呈现后续学习内容的探究问题,进而体现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总结,梳理出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布置作业要分层

实施大班额教学,学生个体有差异,因而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存在差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基础来进行分层。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个性特征有充分的认识,以此为基础,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内容、难度,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中获益。在课时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三个层次的作业设计,即3星级作业。第一个层次是1星级作业,针对数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第二个层次是2星级作业,针对自身数学功底相对较好,能够对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利用的学生;第三个层次是3星级作业,针对对于数学知识理解较为深入的学生,即使是一些没有学习过的数学知识他们也有大致的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制定出相应的作业目标,同时学生自身也需要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平面图形的总复习》时,作业设计如下:

1星题:下图是小明家院子的平面图,图中画虚线的是用木条围起的围栏,请你分别算出花圃、金鱼池、饲养角的围栏长度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1米的围栏造价是28元,请计算饲养角的围栏要多少钱?金鱼池底部要贴单价15元1平方米的瓷砖,请计算出金鱼池底部贴瓷砖需要多少钱?

2星题:(1)在下面方格纸中画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1格代表1平方厘米,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画?

(2)在正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62.8厘米,请分别计算出这个正方形和圆形的面积?

3星题:算一算OD有多长?

分层布置星级作业,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作业形式要多样

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作业,使作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例如,在进行可能性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形式的数学作业,或者布置一些调查问卷,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完成调查问卷,了解身边相关知识;可以布置一些制作转盘模型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自己设计并制作模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些简单的图画等。具体来说,想要更好提高数学作业布置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采用以下五种形式的作业。

形式1:动手实验作业。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比例的相关知识后,布置学生回家配制浓度为90%的盐水或糖水,一边实验操作一边讲解,并录制成视频提交。再如,学习了升、毫升的单位后,让学生回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量感;学习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长、正方体盒子并测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布置学生回家测算出自己房间或是家里客厅的面积等实验操作作业。学生在完成这类动手操作形式的作业过程当中,能够深切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形式2:实践探究作业。有时作业可以适时提前,比如,教学“探索与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学生通过看书都会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基于此,可以设计一道前置性的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回家探究,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后,布置实践探究作业“圆的变形记”,让学生盡己所能用画一画、写一写、或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表示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至少写出2种)。学生会兴致盎然地写出圆变形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方式,记录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形式3:说题展示作业。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尝试布置说题展示作业。结合教材或自行设计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的好题或是自己写错的题,作为说题展示作业题。教师给出一个说的基本框架:先说题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再说分析和思考过程,接着讲解解题思路,最后说解题关键处或注意点。学生要把以上环节说清楚,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这类作业不仅能起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还能培养提升学生多项学习力,效果极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形式4:创编故事作业。在学习体积单位后,笔者让学生运用多元方式表达出对所学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理解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生选择用创编数学漫画故事的方式来呈现作业。这种方式能够增强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使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通过绘制漫画学习数学,也能实现美术、语文等多学科的交叉互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形式5:单元整理作业。单元知识整理作业一般是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单元整理复习前,布置给学生的一项作业。例如,(阅读课本1~10页)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你能画一个思维导图将它整理出来吗?

这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单元学习内容的模式,能够清晰呈现出学习知识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归纳、整合单元学习内容。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发现”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三)作业结果要开放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以此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布置时,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让学生完成,这样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基础,对作业进行解答,这对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和数学知识吸收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这种开放式数学作业的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与理解,还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数学作业完成过程当中。

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将数学知识的特点与社会的实际发展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如某老师在教学“会说话的百分数”时,设计了一道非常有意思的开放题,笔者借鉴应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堂出现了精彩的动态生成,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97.3% 4% 150% 38% 2.7% 45%

啤酒的酒精约占(  )%,白酒的酒精度约占(  )%。学生会根据日常生活实际进行选择,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此题设计的结果是开放的,学生也得出了各种结果,进而说出了各种不同酒精度的酒。

还可以在最后设计一道涂一涂,画一画,用绘图工具创造出图形的10%的作业。此题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得出种种不同图形的10%。

再如,“分数的再认识”作业中设计开放的作业有:猜一猜哪一袋糖多?(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一写或通过画一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进行开放结果作业的设计时,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创造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四)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策略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是拓宽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责任感的有效方式。设计作业与完成作业属于两种思维模式,前者要求学生站在大局观角度设计完整的题目内容、解题步骤,需要综合考虑各知识点的衔接,因此,对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为素材。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的认知障碍,设计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打开学生思维之窗的练习。同时,还要关注练习的“运作”过程,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思辨的乐趣。

比如,教学完运算律的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编写利用各种运算律进行简算的计算题,并计算出来。学生能自己按要求把题编写正确,说明他对知识点有深度的理解应用能力。再如,教学完笔算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题:请你编写几道整数除法的笔算题,并进行竖式计算,比一比看谁编写的题目有特点?学生为了编写出有特点的笔算除法,会去查看课本,或是自己分析学过哪些除法笔算题?此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编写题目对不同类型的除法笔算题进行归类、分析、比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经常布置学生模仿例题设计这样的作业,“考考你:我的例子”,学生会根据自己对例题的理解与思考创造性编写出各种作业题,并且在课堂中展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学生不会因为学习而感到厌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能够促使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并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来达到提升数学综合素养的核心教育目的。而在实践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基于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原则来合理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使学生能够在数学作业的引导下,真正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让小学数学作业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功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黎聪.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9):34-36.

[2]陈满秀.“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3(23):147-150.

[3]苏双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3(22):46-48.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策略研究小学数学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