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24-04-16罗盈盈
罗盈盈
[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新媒体的兴起已经深刻地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思考的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亟须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文章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碎片化、多元化,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传统模式。当前,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在新媒体时代显得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获取和互动交流的新需求。同时,部分虚假信息、低质量信息的泛滥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获取和理解信息,成为高校思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思想引导渠道较单一、受众固化、传播形式陈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突破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摆在高校面前的紧迫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
当前,新媒体以其高速传播、低限制性的特性,成为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媒介。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思政教育相关信息可以快速、广泛地传播,触及更多的学生。因此,教师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传播媒介,拓展思政教育范围,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获得更全面、立体的学习体验[1]。新媒体的互动性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教师通过新媒体可以实时传递信息,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学生通过新媒体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观点,这样的互动不仅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具参与性和互动性。
同时,新媒体的引入也改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思政教育更具开放性和多元性。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构建更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思政学习过程。新媒体也促进了思政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中获取更多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丰富课程内容,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在线教育活动、短视频、动画等多元教学方式,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通过开展线上活动,如知识竞赛、虚拟实境参观等,使得高校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灵活、直接,有效地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现阶段,大学生习惯于通过新媒体表达自我,这种方式避免了传统面对面交流可能存在的尴尬,使得学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2]。因此,教师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一)优化师资队伍,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强化师资建设是高校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高校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可以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是组织技术培训。为了确保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新媒体、熟练掌握相关技术,高校应该积极组织新媒体教学技术专项培训,在培训中,不仅要求教师了解新媒体的概念、功能和用途,还要帮助教师摆脱传统思想和教育方式的束缚,使其在自我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这种培训应当是系统化的,高校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培训机制,并基于思政教育中常用的新媒体平台,分别策划专题进行培训,确保培训活动向纵深发展。以“微信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之路”为例,高校可以邀请新媒体达人、资深思政教师等专业人士,就微信的概念、功能以及如何创建高质量群组、如何有效利用小程序等议题,组织系统化和专项化的培训活动,这样的培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际操作和教学经验的分享,使教师能够在培训中真正提升能力。
二是重整教师队伍。高校可以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融合的方式,强化教师的内驱力和能动性。在“引进来”方面,高校可以考察国内优秀院校思政教育专业毕业生,将其纳入人才储备体系,为思政教育队伍引进新的力量,不仅关注其专业能力,还注重其新媒体教育意识和技能。在“走出去”方面,高校应当为思政教师提供定期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不同院校实施新媒体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促使他们自觉更新课程教学方法[3]。
三是建立学科交叉培训机制。新媒体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高校可以建立学科交叉培训机制,使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能够共同参与培训,分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这有助于教师形成更加综合、全面的新媒体教学理念。例如,高校可以设立跨学科的培训课程,邀请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让教师了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新媒体与各自学科相结合。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学科交叉的培训团队,由来自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士组成,定期开展研讨和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更为全面和专业的指导,促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教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构建灵活保障机制,奠定思政教育发展基础
在新媒体环境下,完善保障机制是构建现代化思政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此背景下,高校迫切需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以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变革和挑战,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此,高校可以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引入网络监管体系,为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新媒體环境下,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是高校完善思政教育保障机制的首要任务。高校通过建立开放、高效的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在不同高校之间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资源共享平台既包括线上资源的整合,也包括线下实体场馆的共建共享[4]。例如,高校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构建起一个全国性的资源汇聚体系,并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实体场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教育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校也需要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建立网络监管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加强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监督和管理。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信息泛滥和传播失控的困境。因此,高校亟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监管体系,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和筛查。该体系应当整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的纯净性和权威性。
为了更好地达成上述目标,高校还需要强调保障机制的灵活性、持续性、适应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机制设计上注重创新,及时调整和优化,灵活运用科技手段,不断升级和完善系统,并通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和不断的修正,提升机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模式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一环。高校可以鼓励教师通过巧妙地利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在思政教育中引入更为灵活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在微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来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在微信群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纳入一个线上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生观点和需求的渠道。教师通过微信群的语音通话和直播功能,还可以开展线上教学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展思政内容的传播范围,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线上交流,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5]。
在微博方面,教师应正确运用这一时效性强、资源丰富的新媒体平台,以微博热点资源的整合为基础,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新的元素。教师可借助班级微博账号,通过整理每日热搜信息,搜集与思政课相关的素材,形成图片或文档上传至微博,为学生提供及时了解热点事件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博的超话和评论功能,结合思政内容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话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表达真实见解,并将课程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以此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感悟和认同。
在抖音方面,短视频平台的普及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机遇。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以思政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抖音账号,由学生负责运营,将思政教育的过程和成果以短视频形式呈现,这种形式不仅符合学生对短时、直观信息的偏好,也为思政教育打造了独特的育人品牌,从而更生动地展现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实践,激发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
结合以上新媒体渠道优化思政教育模式,高校可以实现更全面、立体的发展,从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贴近时代潮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健全评价机制,推动思政教育多元化发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中,评价机制的完善既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也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科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评估、创新能力测评等多维度指标,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社会参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果。在学科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教师也可以采用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在线考试和论文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展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论文评价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术表达水平。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在线评卷和远程监督,更好地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思政教育的全面性。
在社会实践评估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践案例分析和社交媒体反馈,全面地了解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线上社区讨论、创办社交媒体账号推广思政理念等方式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从而检验学生对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并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公共参与意识。此外,创新能力测评作为评价机制中的重要一环,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验数据和案例分析,更具体地了解学生在创新性思考上的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线上创新比赛,通过观察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理念,评价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的研究旨在引领高校思政教育迈向更加开放、多元、富有活力的新阶段。在新媒体的引领下,高校思政教育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展望未来,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将会在不断创新中实现更为卓越的发展,为培养更优秀的社会人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成卓异.数字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困境与进路[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5):32-36.
[2]赵婉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2):99.
[3]张琳.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探讨[J].品位·经典,2023(14):84-87.
[4]王車琚,王仕葆.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及优化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0):193-195.
[5]王晓靖,岳龙.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究[J].秦智,2023(0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