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全面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

2024-04-16左停

人民论坛 2024年6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文化建设

左停

【关键词】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不断深入,中国乡村的文化价值不断彰显。北方的雪乡、那达慕,南方的梯田、泼水节等文化符号伴随乡村旅游的兴盛进入大众视野。近年来,融合了乡村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元素的“村BA”篮球大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央视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国家层面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支持推广这一乡村体育文化活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维度是人和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不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因素。

乡村文化的内涵与类型

乡村文化是建立在村庄自然环境、知识和价值体系之上的整体文化系统,其大体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划分为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村庄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三个类型,每一种类型的乡村文化都具有其独特价值。

首先是居民生产生活中蕴育的乡村文化。其是指特定区域内乡村居民独特的生产、生活行为方式,具有体验性、动态性和持续演变的鲜活性。在生产层面,不同村庄的居民基于其栖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依然延续着独特的耕作制度、生产经验、作物品种、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其中蕴含着与自然紧密联系的独特价值。如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有存续千年的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其中蕴含了劳动人民适应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农耕智慧。当地居民利用山区溪流资源在房前屋后建造流水坑塘养殖草鱼、鲤鱼等,形成了整合山林泉水、人工水利和鱼类养殖的生态农业模式。在生活层面,乡村居民围绕农业生产形成了多样化的地域性生活方式,其具象表现包括方言、服装、建筑、饮食、娱乐、体育、节庆、仪式、宗族、礼节和艺术等。以体育项目为例,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殷巷古镇依然保存着传统石锁体育项目,乡村居民通过各种方式抛扔石块雕刻的石锁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其次是村庄内景物景观中呈现的乡村文化。其是指长期以来乡村居民生产生活行为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塑造的結果,是整合了特色民居建筑、村落形态和自然风光的有机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在现代化和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具有独特的观赏性,成为一种可运营的资产,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一方面,物态空间构成的文化场景是乡村文化重要的场景形态。乡村的自然景物景观本身能够提供城市中少有的生态服务和视觉体验,不少乡村依托其独特的景物景观资源实现乡村的文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以大自然为背景的人文景观与当地生态环境相映成趣,能够提供浪漫的文化想象。桂林的山水与当地夜间捕鱼的习俗共同构成了漓江渔火的独特景观,这一景观本身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到乡村旅游,同时还能作为一种文化元素嵌入到文化产业链当中,帮助乡村文化产业链向高端领域延伸,漓江渔火就被作为一个重要艺术元素嵌入到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当中,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代表性文化产品。

最后是社会历史记忆中包含的乡村文化。其是指乡村居民关于本村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这些人物和事件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结关系,联结着乡村居民的集体意识、制度规范乃至价值信仰等中华文化的根脉,还直接影响村庄的凝聚力和社会整合程度,牵挂着离开乡村人们的“乡愁”。乡村重要历史人物是生长于本村或人生历程与村庄紧密联系的历史名人。近年来,依托名人故里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历史人物是乡村社会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更是乡村文化价值实现的重要抓手。乡村重要历史事件是发生于本村或对本村产生影响的历史事件。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不仅凝聚了乡村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共同记忆,更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乡村文化的重要价值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具有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效用性和价值性,如何开发其效用和价值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议题。尽管当前理论与实践领域已经对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大量讨论和探索,许多乡村文化已经实现了较好的价值转型和开发,但仍然有不少村庄止步于就文化谈文化,对于乡村文化的理解停留在修建村史馆的保护层面,其乡村文化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大潜力。乡村文化如果不经开发,其作为一种资源和福利的功能难以全面彰显,也难以转化为文化资本,更好地发挥文化价值。从乡村文化到乡村文化价值充分彰显,中间仍然有复杂的转化机制和路径,应从价值、福利和资本的视角理解乡村文化,不断开发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是与乡村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呈现。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有别于城市的独特景观、接近自然环境的地理优势以及多样化趣味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将越来越具有稀缺性,其转化为旅游文化产品并为乡村带来其他经济价值的潜力也越来越高,成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的重点领域。公共交通和互联网的发展是乡村文化经济价值的放大器。2022年8月,“村BA”由于短视频在全网爆火,村民用梯子观赛等细节片段被全国人民关注转发,贵州乡村的体育文化、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在全国范围内获得热度。这些视频曝光带来的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的旅游经济繁荣,该村2022年夏季“村BA”比赛期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154万元,其所处的台江县在2020年才刚刚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二是与乡村社会发展相联系的乡村文化的社会价值呈现。中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乡村文化历史人物和事件所构成的故事对下一代有教育启迪意义,也隐藏着吸引本村人才为乡村公共事业作贡献的向心力。乡村文化体系中如婚姻、祭奠等仪式礼仪以及其他许多道德文化元素与乡村居民的集体意识紧密联系,是乡村社会建设内核,对于发展乡村社会事业至关重要。“村BA”在贵州兴盛的社会基础,就是当地乡村少数民族在每年农历庆祝收获时的聚会习俗,而“村BA”的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社会习俗,增强了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近年来,其他挖掘乡村文化在社会层面价值的实践越来越多,正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为居民带来的幸福感和公平感,成为乡村社会网络的新的黏合剂,为乡村社会整合与社会团结提供动力。

三是与乡村自然环境相联系的乡村文化的生态价值呈现。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与之紧密联系的生态文化,对其进行充分开发能够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的生态价值。“村BA”的篮球场建设中也能够看到乡村文化的生态价值。与贵州“村BA”相关的诸多报道当中,有一条关于“溶洞球场”的短视频也曾吸引全网目光,网红溶洞球场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猪场乡新春村,球场依托溶洞建成,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怕日晒雨淋,其背后也正体现了村庄遵循自然条件进行球场开发建设的逻辑。可见,“天人合一”“敬畏自然”是中国乡村生态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些理念与现代化发展后整个社会对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的需求相契合,乡村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集约化利用自然资源的生产模式不仅是乡村本身的生态资源管理的实践基础,更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带来启迪。

乡村文化价值的实现举措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文化将越来越彰显其多方面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尽管当前一些地方在开发乡村文化价值的过程中面临乡村文化产品开发同质化、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保护难以兼顾等挑战,但全国范围内同样涌现出了许多实现乡村文化价值的积极创新探索,为乡村文化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方向性启示。具体而言,进一步实现乡村文化价值需要政府以及各方社会主体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第一,多样化开发乡村文化产品。一方面,依托多样化的乡村资源开发乡村文化产品。在开发乡村文化产品时,不仅要打造乡村文化的“拳头产品”,还要以亮点产品带动其他乡村文化产品繁荣。如“村BA”赛事上不仅有篮球比赛,还有当地村民队伍穿着民族服饰,为广大观赛游客提供免费品尝的特色农产品。这一做法不仅有利于拓展文化产品牵引调动乡村文化资源的广度,更有利于避免亮点文化和显性文化掩盖甚至削减当地文化多样性,导致外来游客对当地乡村文化产生认知偏差,确保乡村文化在产品化、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仍然保留体系化、多样化的本质。另一方面,面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开发乡村文化产品。乡村文化产品与其鉴赏主体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在开发乡村文化产品前应首先对其主要鉴赏主体的文化需求层次进行深入分析和类型划分,避免向文化需求差异化程度高的不同鉴赏主体供给同质化的文化产品。应注重提高文化产品开发工作的精细化水平,面向不同鉴赏主体,设计差异化的文化产品,如面向“特种兵式旅游”游客,就需要提升文化产品的易打卡、好上镜属性,并保证其包装便于分享、携带与馈赠;而面向深度体验式的文化鉴赏主体需求,则需要为文化产品嵌入文化价值与内涵,在保证文化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强文化产品的故事属性,持续提升文化产品品牌接受度与传播力。

第二,积极推动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首先,应延长乡村文化产业价值链,拓展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如依托乡村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山水环境,建设旅游露营点基础设施,并在旅游观光产业链环节的基础上,将本地乡村文化元素嵌入风味菜肴、特色饮品、民乐演出、篝火晚会、团建培训、亲子研学和体育运动等多种服务中,提升各类消费项目的文化吸引力,增强乡村文化产业的系统性和本土性。其次,应运用市场化机制改善乡村文化经营主体的运营状况。乡村文化产业经营主体应树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理念,在乡村文化保护和市场化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做好乡村文化产业运营管理,保证乡村文化产品有品牌标准、有多样品种且能快速更新迭代,又要兼顾乡村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和公益属性,确保文化产业与当地居民之间存在紧密利益连接。最后,应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的开放性和参与性。随着乡村文化产业逐渐繁荣,本地政府和企业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运营乡村文化产业,有序将参与产业运营和管理的渠道向乡村本地居民、外来居民、小微企业和公益组织开放,如在文化产业经营空间为本地农民和小微经营主体开辟农产品和杂货零售区,为其提供新的收入来源,建设更具包容性的文化产业合作经营和利益分享机制,提升各方主体的公平感和获得感。

第三,搭建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平台。一方面,应注重筛选推广基层涌现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形式。应持续挖掘如“村BA”“村超”等有效融合体育、文化、乡村和民族多种元素的创新公共服务形式,对其进行政策性支持,通过打造和推广代表性的乡村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品牌,以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促进乡村文化价值实现,彰显我国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繁荣景象,进一步满足社会层面对于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另一方面,应引导各地从当地人民群众需求出发,发展差异化的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公共文化事业,根据本地乡村人口情况,发展有针对性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尤其在推广“村BA”等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创新形式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各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差异性。从数据比较看,贵州省的篮球场数量并不多,2021年贵州省全省篮球场仅有41905个,与其他省份相比并不占优势。但“村BA”能够“爆火出圈”,并非单纯因为地方政府对篮球场等硬性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还要依靠地方政府挖掘民族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地支持群众举办其喜爱的体育文化活动。“村BA”的起源地台盘村绝大多数居民都是苗族,每年夏季当地村民举办斗牛、吹芦笙、唱苗歌和篮球赛以庆祝苗家农事节日“吃新节”已经是由来已久的文化传统,近年来“村BA”比赛短视频引起全国关注,使其走进大众视野。

第四,从城乡融合角度拓展乡村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城乡融合带来的人口、信息、产品和服务要素双向流通对于实现乡村文化价值至关重要。在提升城乡融合深度方面,政府应不断改善城乡之间的信息通讯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硬件条件,通过扩大5G网络覆盖面,开通县级高铁站,根据需求加开高铁班次,完善县域层面的通村公路网络等,改善城乡之间的信息和交通互联水平;在软件层面,应加大数字技能培训力度,引进培育本土化的电商、短视频数字技能培训团队,为基层干部和农村居民开办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村居民数字能力,培育更多乡村网络达人,开辟数字时代的乡村特色文化展示窗口。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博主深入乡村,制作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高品质纪录片,为城市居民拓展了解乡村文化价值的途径。在城乡融合广度方面,应以县城为载体,不断拓展城市、县城和乡村三者之间在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资源互补关系。一方面,将县城打造为乡村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集中展示的平台,以及乡村居民获取就业机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通过开发村级惠民演出、体育赛事或音乐会等县域层面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设置文化产业就业岗位,丰富县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另一方面,县城应面向城市体系不断输送本县优质乡村文化产品,为本县乡村文化产业拓展城市市场,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县域乡村体验特色文化并消费,还可从乡村选拔优秀的文化人才向城市输送,同时承接更多城市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當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村BA”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推动其火热发展的动力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村BA”的小切口思考乡村文化可以发现,乡村文化是一个整合了居民生产生活、自然景物景观和社会历史记忆的有机文化系统,村级文化体育赛事的繁荣有其特定的乡村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未来,推动乡村文化价值实现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主体共同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认知,协同开发多样的乡村文化产品,助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并在更加宏观的层面谋划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城乡融合不断提升乡村文化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文化价值实现拓展更多路径。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注: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项目编号:21AZD03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陆益龙:《乡村文化的再发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②章爱先、朱启臻:《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思考》,《行政管理改革》,2019年第12期。

③翟坤周:《后全面小康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想象”:意蕴、场景及路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④索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贵州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责编/于洪清 美编/陈媛媛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文化建设
十八大以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反思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