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匠心铸精品 青春写华章

2024-04-16杨好学杨红强

中华魂 2024年4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工匠航天

杨好学 杨红强

历经多少岁月,劳动创造了人类的双手;历经多少流年,人类享受着用双手创造的幸福。

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就是在时光磨炼中用心血浇灌,靠双手劳动创造人类幸福的人,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何小虎就是这样的人。他钻刻火箭心脏部件,用匠心铸就国之精品,用青春书写人生美丽的华章。

何小虎是该年度陕西省唯一的获奖者,也是该年度中国航天系统唯一的获奖者。

1986年出生于革命圣地延安的他,32岁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最年轻的裁判,34岁成为全国裁判,能操作10多种不同型号、种类的机床,工作期间解决了75项航天发动机难题,获专利18项,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三秦工匠”等荣誉,被誉为火箭发功机心脏的钻刻师。

立初心,为逐航天梦而铺路奠基

山虽高,登必至;路虽远,行必达。何小虎的大国工匠绝技是如何炼成的?我们只能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去寻找。

那是2003年,17岁的花季少年何小虎在电视机前看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那一刻,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对航天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航天梦想的种子自此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个梦似乎遥不可及。梦在天上,人在地上。然而何小虎这个在革命圣地成长的少年,传承着祖辈吃苦耐劳、坚韧刚毅的性格,革命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滋养了他,他下定了决心,要去追逐心里的航天梦。

2007年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到学校后,他听老师说,西发公司每年都来学校招收优秀毕业生。这时,何小虎从心底溢出了笑容,庆幸自己离航天梦又近了一步。

在学院学习的三年里,他几乎每天都是离开宿舍最早,回到宿舍最迟的那一个,他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专注各门课的学习。学校也为他们创设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每年要开展的匠心筑梦、大国工匠进校园、技能大师技能展示等活动,耳濡目染,何小虎被大国工匠们高超精湛的技能和锲而不舍、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决心要学习大师们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作态度,成为一名大国工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时,学校按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建立了先进的实训基地,何小虎利用课余时间,从车、铣、刨、磨一点一点练起。有时因为磨刀,手上起了泡,他不顾疼痛,坚持练习,力求每项任务、每个动作尽善尽美。由于锲而不舍地钻研练习,他在校期间所有专业实践课达到全优。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一个专业技术社团,参加一项技能竞赛,参加一次企业岗位实践,参与一个技术服务项目的“四个一”活动,何小虎项项成绩突出。尤其在学校优业优扶,让学生问鼎卓越的活动中,何小虎不懂的就去问,搞不清的就去查,在不懈的努力下,他不但为实现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插上了騰飞的翅膀。三年完成学业后,何小虎在300多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以专业实操第一名的成绩被西发公司选招,成为西发公司的员工,梦幻般地走进了他向往已久的航天队伍。他为此而兴奋流泪,父母也为他自豪,逢人便说“我儿子是干航天的”。

下狠心,为提高技能而苦练硬功

何小虎十分清楚,每一位大国工匠的绝技都是一招一式练出来的,都是一刀一刀车出来的,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

如果说,学校的学习给他搭建了追逐航天梦想的阶梯,那么进入西发公司才是他追逐航天梦实践的真正开始。要站在航天制造这个平台上,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那时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飞速发展期。“神舟”飞船上天揽月,“慧眼”卫星遨游太空,“天问”探火,“羲和”逐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异彩。这些都激励着投身航天装备制造领域的何小虎,把青春与梦想融入国家的航天事业,脚踏实地从苦练基本功开始,一步步由“小徒弟”到“老师傅”,从“普通工人”到“大国工匠”,用实际行动助力航天强国梦的实现,也实现着自己航天报国的人生理想。

2010年,何小虎到西发公司后,做好基础工作是首要任务。与上学期间只需要反复做零件、磨刀等基础操作不同,工作中代码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对代码很陌生的何小虎犯了难,每天大量重复练习动作,认真对待每次打磨,手磨破了,人急得冒汗,但总磨不好钻头。为此,何小虎买了关于机床指令的书,每天早上趁预热机器的间隙,学习指令内容,然后按照步骤仔细加工产品,直到晚上11点多才回去休息。最初的三年间,他每天都要重复同一动作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为锻炼反应能力,他把原来每分钟200转速加工零件的机床,调到每分钟1500转速。“好车工一把刀,我的职业生涯是从磨刀开始的。最初没有手感,一把看来精度并不高的刀具,我也要磨上三四个小时,有时候返工好几次,手上血泡都磨出来了。”要成为好车工,苦练是唯一出路。这期间,他每天将产品装到数控机床上,加工测量,清洗放置,一遍又一遍,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师傅董晓文眼中,他跟别的“新人”不一样,“满头大汗,满脸油污,浑身沙砾,鼻子里都是灰土”。三年后,师傅加了另一句评价:何小虎会给自己找困难。

鼓信心,为攻坚克难挑战不可能

2014年,经过三年磨炼的何小虎,基本功已经娴熟。用师傅董晓文的话说:“这孩子勤奋、踏实,又善于思考和总结,陕北孩子的拗劲、韧劲,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拗劲和甘于吃苦的韧劲,何小虎很快在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在全国竞赛中不断获奖。不久,他便遇到了工作以来第一个“大拦路虎”。“推得精,飞得稳,变得妙,落得准”是大家对月球着陆器和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所使用的变推力发动机的写意描述,其关键部件是燃烧室喷管,该部件的加工一直是公认的行业难题。

“让我试试吧,我们的困难自己可以战胜。”一天,何小虎鼓足信心,主动请求攻关。所有人都被这个只有4年工龄的年轻人的举动震惊了。人们私下想,这怎么可能?自那以后,同事们每天见何小虎泡在车间里,一会儿埋头操作,一会儿测量检验,很少说话。一年后,令所有人不敢相信的是,何小虎通过大量试验独创了一种冷却液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及车削加工技术,彻底解决了该世界级难题,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时人们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他还是那么专注地干着自己的工作。只是从此以后,何小虎不断寻找工作中的难题,并利用下班时间,全力攻克解决。“我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较难的目标,然后不断去挑战和突破自己,最终享受这种挑战带来的充实感。”何小虎说。

用精心,为问鼎卓越而奋力冲锋

第一次冲关成功,何小虎的信心更足了,他用三个月时间创作的12面体,在行业中只有极个别人才能做到。这时,他向下一个难关发起了冲击。液氧煤油动力火箭心脏的核心部件离心式喷嘴,它的加工精度直接影响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的稳定性,可能导致火箭发动机剧烈振动、局部烧蚀,因此,其精度要求极为苛刻。作为精密组件,每个喷嘴有12个直径为1.05毫米的孔,精度误差全部要控制在0.005毫米内,而每台发动机则需要200余个喷嘴同时工作,需求量巨大。喷嘴的传统加工不仅工序繁多,而且面临精度低、毛刺多、合格率低、劳动强度大四个难题。为有效提升以长征五号等为代表的120吨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的高可靠性,给空间站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2017年,何小虎决定承担该难题的攻关。他多次请教大学教授和相关专家,一起试验激光加工等多种方案,经历百余次反复迭代,他将传统钻削改为铣削,在直径0.005毫米,也就是半根头发丝大小的空间内实行三轴联动加工,最终精度完全达标,并实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离心式喷嘴无毛刺加工,将产品合格率从60%提高到99.9%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两倍多,人员减少一半,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上百万元。该项技术获得国际专利,同时也在我国首台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立下汗马功劳。

何小虎有钻劲,有闯劲,更有永不停步的韧劲,他专注自己的工作,一会儿凝视沉思,一会儿动手实操,永不停歇地思考着,力求把制造提升为“智造”,努力把常规思路提升为便捷思路,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使自身的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变成了一个个绝技。在破解北斗导航等重大任务发动机“卡脖子”问题中,某部件的加工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10,公司没有一台设备可以生产这个产品,初期合格率仅为20%。何小虎主动接下这个难啃的骨头,他提出“设备稳定性”加工概念,独创了“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和“首件稳定参数法”,即准确掌握机床黄金时间进行精密加工,这个思路完全颠覆了传统方法,开创了公司超精密加工新方法,产品合格率达到100%,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守恒心,为不断超越而求变创新

在追逐航天梦的路上,何小虎取得了一次次成功,业绩骄人,然而他没有丝毫倦怠,总是向着下一个目标奋进!

他负责加工的发功机传动轴、轴承座产品还是高新工程等武器系列的姿控发动机、轨控发动机的核心部件。这两个部件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弹体俯仰、偏航、滚动控制,事关保家卫国重器的快速反应,精准打击,容不得半点闪失。一个传动轴有72个齿,每个齿的精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变轨精度,如何进一步提升變轨精准性,是当时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他利用高精度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经过半年时间摸索,总结出“车——铣——磨集成加工法”,将8道工序缩减为两道,实现该产品“以车代铣”、“以车代磨”的创新,将产品精度保证在0.001毫米,加工合格率和准确率提升至100%。

在发动机轴承座的加工技术创新过程中,他自行设计工装、刀具,总结试验参数,变革沿用近30年的加工方法,实现由普通手工设备加工向数控自动化设备加工的技术革新,将加工效率提升4倍,一次加工合格率提升至99%以上。

思路就是出路,何小虎不停地思考着,探索着,改进着,鉴于他精湛的数控加工技术,公司将加工精度最高的多轴车削中心交给他,以完成微米级产品加工。他经过反复实践挖掘设备加工潜能,提炼出“微小孔高效加工法”、“异型零件高效找正法”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用匠心,为航天事业而带徒育人

在攀登者的眼里,永远是视野中那个最高的山峰。何小虎踏实、勤奋,创新改革,追求卓越,矢志不渝,技艺达到极致,而且荣誉满身。但在他看来,这还不够。自己距离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还有差距。但他有一颗匠心,又有不竭的动力催他奋进。“在我看来,我的动力来自每次看到火箭发射升空的时候,自己加工的产品在为推进中国人的梦想产生作用,感觉我的人生就有价值和意义了。”何小虎说。

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航天六院西发公司最年轻的一线技能专家,何小虎用了13年时间,和自己刚入行时仰慕的“引路人”一样,何小虎如今也成长为徒弟们敬重的师傅。然而,他的目标更远,要用匠心为航天事业培育新人。航天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师傅带徒弟,都是倾囊相授。在何小虎看来,成为“大国工匠”并带领更多年轻人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是自己的理想,也是责任。“一人先进孤单单,众人先进推倒山”,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总结出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新技能分享给同事,而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叮嘱刚入行的年轻人,航天产品,质量至上。“我们发动机产品的好坏就是我们个人的好坏,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不是口号,是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每个人必须了解的事情。我希望我带的徒弟能够做到有理想、有目标,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中来,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何小虎不光如是说,他还下功夫带领更多年轻人成长进步。他积极组织青年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先后带徒20多名,其中成长为高级技师2人、技师9人,1人获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2人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10人获陕西省技术能手。

何小虎成功不忘母校,他主动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依托学校与西发公司共建的何小虎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和指导学校技能大赛,取得了很多成绩。曾经他以母校为荣,而今母校因他而自豪。

学无止境,技亦无止境。何小虎表示,他将和更多年轻人一起,奋楫新时代,扬帆新征程,建立新功业,共同助力中国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继续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无愧于“中国航天人”的身份和“大国工匠”的荣誉称号。

这就是何小虎走过的路,他立初心追逐航天梦,下狠心苦练基本功,鼓信心挑战不可能,用精心问鼎卓越,守恒心改革创新,用匠心为航天事业育新人,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春春之歌。而今,他仍奋进在追梦路上,我们期待着他继续谱写更加精彩的青春华章!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工匠航天
90后大工匠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工匠风采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逐梦航天日
工匠神形
工匠赞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