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亮点、特点与着力点

2024-04-16苏希胜

中华魂 2024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领域特色

苏希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并向全黨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研究和明确认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亮点、特点与着力点,对提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鲜明亮点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展现出许多新的亮点。

(一)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乱象,深刻阐明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明确提出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思想,领导全党及时制定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的任务目标和方针政策,明确提出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号召全党动手抓意识形态工作。这些重要思想和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提高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意识形态领域各单位党委党组认真履行职责使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风气不断浓厚;一些单位党委班子软弱涣散问题得到纠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的力量日渐强大;意识形态领域广大工作者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增强了听党话、跟党走、坚决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的自觉性。在意识形态领域各条战线,党的旗帜更高地举起,党的威信在干部群众中大幅度提高,党的领导作用显著加强;党的声音、人民的声音、社会主义的声音,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旋律。

(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加强。呈现这一亮点有三个原因: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征程包括意识形态工作在内的文化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从制度上法律上加以保证,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历史条件下的指导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意识形态安全得到维护。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社会舆论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从切身体验中深刻领悟到坚持这一重要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成果显著。广大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者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和百年大党长期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认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阐释,深受干部群众欢迎并在实践中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成果之多前所未有;反映执政党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大量出现,为世人瞩目;对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的挖掘和研究持续深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成果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实现了一次深刻思想解放,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大地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历史基础,使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资源更加厚重,而且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提供了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得到巩固壮大;传播手段建设、创新和管理得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极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意识形态领域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迅速发展,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希望所在。

(三)意识形态工作在全社会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扎实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强健了勇毅前行的筋骨,增添了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党员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持续坚定“四个自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推动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的团结一致明显增强。新时代以来,全党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认识不断深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文化自信显著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提高,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丰富,生活方式日益进步,身心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社会道德风尚展现出新的面貌。团结、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局面持续发展,重视理论、重视精神的意识日渐提升,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形势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这些成果,实现了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形成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创造了令人赞叹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坚定的政治性与主动的斗争性相结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系统化、理论化成果的集中反映。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而展开的,因此,它的政治性是非常突出的。在建设方向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在根本任务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提供理论指导、精神动力、文化支撑和舆论环境就是意识形态的根本任务;在主要内容上,突出展现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是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与世界各国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存在和发展的。既有对各国人民创造的对我国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的吸收借鉴,又有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思潮的抵制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中的理论工作者,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思潮进攻面前,要敢于亮剑,自觉拿起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与之进行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分清理论是非、思想是非提供理论指导。新时代以来,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中的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斗争的主动性显著增强,斗争的本领不断提高,斗争的成效日益显现。

坚定的政治性是党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性深刻把握的集中展现。主动的斗争性是党适应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然要求。二者的结合是党对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规律的运用。

(二)鲜明的时代性与深厚的历史性相结合

鲜明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从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手段到方针原则、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与时俱进,不仅实现了理论创新持续快速深入发展,而且呈现出向多方向多领域体系化发展的趋势,回答了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发挥了对我国经济社会顺应时代潮流、快速持续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展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崭新的时代风貌。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思想,极大地激活、指导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推动这一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成为源远流长、威力强大的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充实了不可多得的历史精华,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性特点。

鲜明的时代性,展现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说明意识形态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深厚的历史性,表明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历史根基进一步夯实,发展底气和后劲进一步增强。二者的结合,表明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不仅具有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具有坚实的历史根基和强大的历史现实相结合的文化力量的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和历史观在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至上的人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相结合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的广大党员干部和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武装、教育和指导下,树立了人民至上理念,懂得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这个基本道理,深化了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至理名言的认识;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作风逐步形成,认真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及时反映群众诉求、真实反映群众根本利益、積极推进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理论成果大量涌现,推出更多赞颂党、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作品,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建设中人民至上理念得到贯彻。

高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始终遵循其客观规律推进,推出重大成果的真理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高度科学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性。同时,各级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工作体系,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使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紧密连接的理论创新和落地生根的科学体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人民的意识形态,也必然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方向问题;高度的科学性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用什么样的精神食粮服务于人民的问题。二者的结合既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又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强大优势。

三、奋力实现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任务目标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出的任务目标。他在2023年10月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 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党同志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同志必须把这一任务目标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尽心尽责地完成好。

要持之以恒地不断提高对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文化中最具有导向性和凝聚力的重要部分。新征程,党领导14亿多中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任务艰巨而且难度极大;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有利于我国发展的积极因素,又有阻碍和破坏我国发展的不利因素,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在这种条件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既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续引领前进方向,又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中国人民的精神持续振奋起来,把中华民族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人民的强烈心愿、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理念。进一步提高对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大意义的认识,不仅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要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工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讲,就在于这种意识形态不仅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前进方向,而且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能够发挥出这样伟大的作用,从根本上讲,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指导地位,发挥着核心引领和凝聚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仅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采取得力措施巩固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征程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扎实抓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凝心聚魂工程。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好“两个结合”的重要原则,继续推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宣传,使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体系化、系统化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这方面的重要思想十分丰富,主要内容有:关于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认识意识形态地位作用的思想,关于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思想,关于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思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思想,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既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又要走向世界的思想,关于文学艺术工作既要有高原又要有高峰的思想,关于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思想,关于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思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破立并举、激浊扬清的思想,关于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创新与加强对新型媒体严格管理的思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广泛吸取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为我所用并向世界人民提供中国文化和智慧的思想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领导人民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中创造的实践经验进行深邃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重要认识,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怎样建设这样的意识形态等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是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指针,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要积极主动地加強意识形态传播手段建设与创新,实施对新型媒体的严格管理。媒体是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及其成果落地生根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媒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获取信息、开展工作、与社会交流交往等活动的基本工具。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继续加强全媒体体系建设,着力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重点突出传播内容的守正创新,确保传播内容既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知识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加快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着力提高广大媒体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同时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领域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领域·对峙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