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04-15许雯蔚肖凯龙李水洪
文/许雯蔚,肖凯龙,李水洪
卒中(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闭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脑功能损伤[1]。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卒中而死亡或永久性残疾[2]。尽管卒中患者在生理上获得一定程度的康复,但在心理方面往往伴随着许多严重的后遗症,尤其是抑郁情绪的出现。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表现为长期的低落情绪、对生活失去兴趣、自我否定、悲观思维以及身心疲惫等症状。对于卒中患者而言,抑郁的发生率尤其高,其中又以卒中后抑郁最为常见。卒中后抑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干扰康复过程,增加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因此,对于卒中后抑郁的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治疗中。CBT 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以达到减缓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然而,由于卒中患者往往面临身体状况的限制,接受传统的长期CBT 治疗可能并不实际。因此,针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简短认知行为疗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干预方式[4]。本研究意在了解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本院接收100 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洗牌分配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50 例,对照组50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6 例/24 例。年龄处于43~68 岁之间,平均年龄(53.43±2.3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7 例/23 例。年龄处于42~67 岁之间,平均年龄(52.67±2.1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齐全。(2)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1)患者拒不配合。(2)患者无自主沟通能力。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仅接受舍曲林药物治疗,没有进行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药物的目标剂量为每日100~200mg,起始剂量为每日50mg,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调整。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简短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使用辉瑞公司生产的舍曲林。药物的目标剂量为每日100~200mg,起始剂量为每日50mg,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调整。另外,观察组接受简短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以行为激活和干预负性自动思维为主,并采用编制的专门针对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手册作为指导。每周进行一次疗程,每次约50min,共进行4 周的疗程。简短认知行为疗法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师来实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本院自制干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5 分以上;满意:65~95 分;不满意:65 分以下。
采用HAMD 测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越低说明生活越优。
采用SAS、SDS 测量表评定患者情绪状态,分值越高说明患者情绪状态越不稳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则用率(%)表示,采用t 检验法和x2检验法进行检验。通过验证(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8.00%)比对照组(84.00%)更高(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干预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干预后HAMD评分对比
观察组HAMD 评分比对照组更优(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干预后HAMD 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干预后HAMD 评分对比(±s,%)
组别(n=50)焦虑或躯体化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绝望感观察组1.41±0.211.21±0.230.14±0.020.43±0.08对照组2.53±0.221.86±0.421.72±0.120.97±0.31 t 26.0399.59891.83611.927 P 0.0000.0000.000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 评分与SDS 评分比对照组更优(P<0.05)。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 评分与SDS 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AS 评分与SDS 评分比较(±s)
组别(n=50)SAS 评分(分)SDS 评分(分)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53.41±3.1228.46±5.2360.58±6.1331.36±4.27对照组53.43±3.1542.34±5.1660.59±6.1642.16±2.43 t 0.03213.3590.00815.544 P 0.9750.0000.9940.000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患者是指在经历了卒中(中风)事件后,出现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抑郁症状的个体。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受损而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导致相应的脑功能损害。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它可能出现在卒中发生后的任何时期,包括卒中急性期、康复期和慢性期[5]。卒中后抑郁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持续的悲伤感、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乐趣、缺乏动力、疲劳感、自卑感、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以及对未来充满悲观和绝望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干扰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社交、家庭关系、工作和康复进程等,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可能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脑部损伤和功能障碍是导致抑郁症状的主要生理原因。卒中引起的脑损伤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影响情绪调控中枢的功能,从而诱发抑郁。此外,身体的生理变化、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康复进程中的挑战,以及对未来康复前景的担忧,都可能为抑郁的发生和持续提供了温床。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6]。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抑郁症状,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个方面。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恢复神经递质的平衡,减轻抑郁症状。而心理干预,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培养积极的心理应对策略,从而减轻抑郁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7]。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卒中后抑郁患者还需要得到全面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涉及生活自理、运动康复、言语康复、职业康复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同时,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也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它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增强其康复信心,促进康复效果的最大化。卒中后抑郁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康复过程。
在面对卒中后抑郁的挑战时,简短认知行为疗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干预方式,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为卒中后抑郁患者带来重要的意义[8]。以下为该疗法的效果。有效减轻抑郁症状:简短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的简化版本,侧重于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通过对患者的认知进行干预,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未来展望,减少消极情绪的滋生,从而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卒中后抑郁患者往往在康复过程中面临许多身心上的挑战,抑郁症状会严重干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简短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改善其社交和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康复:心理康复在卒中后患者的整体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卒中后抑郁患者常常面临着对康复前景的担忧和不安,这会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转变消极的康复态度,增强对康复的信心,促进心理康复的积极进展[9]。建立自我管理能力: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让患者学会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挑战。通过掌握简短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增加心理抵抗力。高效时间利用:由于卒中患者可能受到身体状况的限制,长期的心理治疗可能并不实际。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在时间上更加紧凑,通常在数周到数个月内完成,适用于卒中后患者的特殊情况。患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干预,快速收获心理康复的成果[10]。预防复发:卒中后抑郁患者往往面临着抑郁症状反复发作的风险。简短认知行为疗法教授患者识别和应对抑郁症状的早期信号,并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复发的风险。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卒中后抑郁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减轻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心理康复、建立自我管理能力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同时,简短认知行为疗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也使其在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应该因人而异,结合个体特点来选择最适合的干预方式,以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11]。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联合治疗。与单一药物对比,二者联合使用能够针对患者病症制定合理方案,显著提升了患者干预满意度。二者联合帮助患者管理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同时,帮助患者掌控自身情绪,减少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简短认知行为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影响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具有一定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