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如何表达“爱”
2024-04-15彼得·渥雷本
〔德〕彼得·渥雷本
动物有无私的爱吗?如果有,又该如何证明?
每年隆冬时节,都会有微弱的咩咩声从我家的羊圈中传来,那是小羊出生的信号。而羊妈妈会用比平时低一个8度的声音温柔地回应着,好像在说:“一切平安,宝贝儿,妈妈在这儿。”我一点儿也没有夸张,因为山羊妈妈的“话”似乎让它的孩子感到了安心。对于陌生小羊,羊妈妈会用犄角顶开这些小“偷奶贼”,或者干脆不让它们靠近。而对于自己的宝宝,羊妈妈可以说是关怀备至,它会用嘴轻轻地将小羊拱到乳房边,以确保孱弱的小羊能喝到乳汁。有时它还会闻一闻小羊的屁股,以确认这的确是自己的崽。
要是小羊在草场上看不到羊妈妈了,它就会发出急切而响亮的咩咩声,这与惬意的咩咩声完全不同。羊妈妈则会焦急地寻找这些小探险家。小探险家们被“解救”以后,不管饥饿与否,都要吮吸几口妈妈的乳汁,庆幸自己“劫后余生”,而羊妈妈也因为找回自己的孩子放下心来。动物也有母爱,动物妈妈愿为宝宝付出一切,不惜挑战天敌,只为宝宝能健康成长。
那动物之间还有没有其他种类的爱呢?大部分禽类都遵循一夫一妻制,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会与自己的爱侣共度一生。渡鸦就是其中一种。它们会与自己的伴侣共筑爱巢,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它们会一生相守(有时甚至超过20年),这也是欧洲中部的大型禽类容易灭绝的原因——当一只被射杀,它的伴侣就会孤单一生,不再繁衍后代。
当然,生物学家对这种密切关系有一种解释:如果抚养后代特别辛苦,而且需要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那么一夫一妻制是有好处的。人类不正是如此吗?不过这种解释与动物懂得爱的看法不矛盾。在进化的每个必然阶段,生物的天性都会对其潜意识发出适当的命令,要求它们选择最适合进化的行为方式。在需要稳定伴侣关系的情况下,适当的命令就是爱,这是可以想象的、最美好的命令。
(紫陌红尘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动物的内心戏》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