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技术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

2024-04-15赵光辉张培培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赵光辉?张培培

【摘 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传统的红色文化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变得智慧化、多元化、便捷化、趣味化。为了做好红色文化传承,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红色文化教育元素,结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方法,提升红色文化课堂的沉浸感、在场感和共情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融合教学

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能够夯实文化育人的根基,是实现课程育人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教学红色文化题材类课文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性的熏陶与浸染,教学手段滞后,很难起到实效。而信息技术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提升红色文化课堂的沉浸感、在场感和共情感,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起到促进作用,为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融合于“大思政”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有效策略与方法。

纵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类的课文共计34篇,占比高达10.67%,教学导读系统、教学系统、课后链接以至快乐读书吧,无不处处呈现红色文化元素。从第三学段开始,教材还以革命文化为主题,集中编排一组课文,可见红色文化传承教育的凸显性。陈先云先生说,语文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尤其是革命文化题材,更要坚持语文性和思想性。因此,在此类题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挖掘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达到优质、高效的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实现红色血脉的赓续。

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着学校课堂教学的变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视频、线上分享、VR技术等,把红色资源变成学生触手可及的教学资源,将红色文化的教学从单一、被动的“听”“看”变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自主参与的交流与学习。

一、信息技术是桥梁,有效链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红色文化

(一)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课前读好文、备好“料”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知识整合力、主观判断力、自主学习力等,但传统的语文预习就是要求学生读课文、学生字、查资料,不仅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且缺乏“思辨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与成长。如果能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创设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借用信息技术完成预习任务,那么情况将大为改观。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课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实地探访相关场所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从文字、图片、纪录片中多角度、多方位了解有关周恩来的资料,了解周恩来的生平故事。这样,学生在查找、阅读、整合周恩来的相关资料中,更加了解周恩来、走近周恩来、崇敬周恩来,促进学生个人思想的净化。

再如,预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演一演”的任务,指导学生课前线上了解舞台剧的相关知识,观看同类型的影视作品,模仿表演文中人物;课中师生共同研读文本,从事件、对话、神态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感悟人性的光辉;课后演出汇报交流,塑造李大钊的英雄形象。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有备而学”的目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心灵受到震撼。

(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备好课、上好课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海量资源,为教师“用好教材”“走出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将线上查找的资料进行筛选整合。比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把搜集到的少年时代的周恩来、革命时期的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后的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制作成一段微课或小视频,介绍周恩来光辉的一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知识内容丰富,对课文的解读也更加深刻、直观,而且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创造,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人文素养、思想素养,如此才是高效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二、信息技术是方法,有效设计任务群,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浸润红色文化

新课标中设置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求立足思辨,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怎么设计任务群?在新时代、新教育背景下,教学革命题材的文章或单元,教师要有“大语文”“大思政”的意识,树立“巧用信息技术就是好方法”的理念。比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的教学中,教師可以分三个方面设置任务群:追寻红色足迹、探寻立志成因、弘扬红色精神。

任务一:追寻红色足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百年恩来》视频选段,介绍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教师适时补充周恩来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从而揭示课题,一起走进周恩来的少年时代,探寻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感悟生命的价值。

任务二:探寻立志成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从课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中华不振”,PPT展示三个连续问句激发学生思考,紧接着安排活动让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100多年前旧中国的资料,通过图文探寻“中华不振”的原因,用疑问引发思考,用朗读表达心情,用资料加深了解,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不振”的社会状况及背景原因。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周恩来为何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任务三:弘扬红色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悟革命之志,并配乐朗读《大江歌罢掉头东》体会振兴之为,同时思考: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周恩来?一个伟人的一生必然是波澜壮阔的,不是一节课能涵盖的。阅读是无言的老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去感受书中的人物形象。学习课文之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周恩来传记》,观看《海棠树下》等影片,并要求制作红色研究日志、撰写演讲稿,以及录制小视频上传到班级群,生成链接与同伴分享,鼓励学生参与点评,从而对人物的了解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感受革命者的不平凡,将红色精神植根心中。

三、信息技术是工具,有效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的传承不只呈现在课堂上,教师还应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充分利用本土红色研学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有效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践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大语文”教学,通过参观学习、聆听讲解、认识英雄人物、重走红军路、寻访红色足迹、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铭记光辉历史,弘扬革命传统,让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

(一)实践红色研学活动的价值

红色研学是近年来很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各地组织学生开展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研学活动,将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热衷的户外活动结合起来,开启“大语文课”,让学生亲身感悟、实践体验,接受红色洗礼。目前,六安市拥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6个,这些将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利用六安红色资源,在挖掘学习六安大别山精神、淠史杭精神等本地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常态化红色教育、红色研学等实践活动。

红色研学是一门行走的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追寻红色足迹。金寨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陵园内包括六个部分: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广场。其中,纪念馆内史料翔实,能充分展示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史和今日金寨的发展全貌。2020年7月,中宣部公布了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首批15家试点单位,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入选。试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红色资源数据化采集,提炼和展示红色文化的精神标识与文化精髓,将红色纪念馆呈现在电视机大屏和移动终端,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二)红色研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然而,大部分的红色研学局限于“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并没有真正落实学习红色文化,也没有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推动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有的展馆只是简单地进行物品陈列和图文介绍,不能吸引参观者的兴趣,育人效果不佳。如果展馆可以运用光、电、学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声音和画面更直观地介绍人物和事件,将历史再现,就能够更好地引发参观者的共情。

(三)关于红色研学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思考

研学过程将书本和实践学习有机融合,提供选择空间的非线性活动设计,让学生成为设计者、管理者和参与者。以红色研学——金寨为例,教师安排参观的地点有金寨县红军广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和金寨县梅山水库三个地点。活动之前,学生制作攻略,通过从网络搜集信息了解研学地点的相关情况,如红军广场的构成,主体建筑的意义,革命博物馆的分布,梅山水库的建设及功用等。途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了解到的知识,这样在实地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自己的思考、兴趣去选择自己关注的点,也能更好地理解讲解员的介绍,甚至可以当一回现场讲解员。这样的“研学”才既有“研”,也有“学”。

红色研学活动是引导学生价值观念不断内化的学习过程。学生经历关注、内省、转化等连续内化的过程后,才能将红色文化的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学生利用演讲视频、绘画作品、研究报告、论坛、小程序等方式分享自己的研学成果。在学习了《军神》一文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研学途中所获得的知识去写写洪学智将军的故事,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在朗诵了《七律·长征》一诗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写金寨十万儿女为国捐躯的壮志豪情,开展一次诗歌朗诵大会;在阅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写那些无名英雄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进行一场小小说创作大赛。将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去优化过程、展示成果,学生将会更加深刻地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语文教学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下,红色文化展示的方式得到突破,學生学习的方式得以变革,学生不仅能从教材中获得红色文化的熏陶,更能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洗礼,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注:本文系安徽省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促进红色文化传承与小学语文课程融合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AH2022106)。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不同计算机语言融合教学方法的探索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