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儿童视角,实现文本解读

2024-04-15周燕

文理导航 2024年9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文本解读综合能力

周燕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意识到多视角的重要性。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仍从成年人的视角切入,这也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促进学生全面發展,无法引导他们感受文本解读的魅力。本文将从儿童视角出发,依托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文本解读的新方法。借助丰富的教学策略,儿童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课堂参与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可以领略语文的魅力和精彩。

【关键词】儿童视角;文本解读;综合能力;小学语文

从定义上来看,文本解读强调多个视角的阅读。专家认为,教师需要从作者视角、读者视角、编者视角等多个维度分析、解读文本。其中,唯独不包含儿童视角。在“双减”背景下,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主动的知识接受者。在此过程中,教师紧扣儿童的认知规律、知识储备量以及生活阅历,通过多元的切入方法,学生尝试着自主分析文本内容,自主完善知识架构。

一、以儿童为主体,构建教学情境

(一)创设趣味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借助色彩、声音以及形象展开思维的。”受年龄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小学生获取信息、经验、认知的主要方式一为实践,二为游戏。与此同时,小学生缺乏抽象逻辑思维,所以,他们对于直观的视觉、听觉刺激总是十分敏感。针对上述特征,教师引入情境式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策略。通过趣味情境的构建,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加深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即,借助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视频、图片资源。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纳米技术在身边》是一篇介绍纳米、纳米技术的科普说明文。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并未接触过有关纳米技术的科普文,所以,如何将生涩、难懂的科普文转化为生动、易懂的文字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从纳米技术的神奇之处出发,播放提前准备好的纪录片。通过视频化、生动化的视频内容,学生逐步被纳米技术所吸引,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场景。“纳米技术是什么?”根据这一内容,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同学认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也有的同学列举生活中的纳米技术。借助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分析其中的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使命。结合多模态表达以及教材内容,教师一边提炼教材内容,寻找趣味情境的插入点,一边借助趣味情境构建民主沟通氛围。借助有来有往的师生互动,学生尝试着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构建生活情境,优化文本解读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曾提出生活教育理念并重视教育与生活场景的关联性。因此,要想提升文本解读的质量就要构建丰富的生活情境。一般来说,生活情境的作用在于引导。基于生动、真实且颇具教育意义的生活情境,教师快速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然而,生活情境的拟定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自然兴趣点与实情。通过生活情境的合理插入,学生将文字化的教学内容与生动的生活案例结合起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父爱之舟》为例。“吴冠中描述了几个与父亲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的背后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随后,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比如,有的同学总结了下述的一段场景。儿时在小客栈住店时,“我”被臭虫咬得满身是包,这时,一贯不舍得花钱的父亲在得知加钱换房间就可以让“我”免受臭虫的骚扰时心动了。“这一段内容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依托形形色色的分享,学生初步构建起一个有关父亲的立体的人物形象。为了让他们充分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教师比对“客栈住宿”“逛庙会”“赶考”“上学”等内容构建“生病时父亲带我去看病”“父亲带着母亲和我一起逛超市”“父亲对我的教育”等多个场景。结合亲身经历,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父亲对于自己的爱,还能切身体会作者对于父亲的感情。

语文是一门兼具生活化、实践性的学科。所以,教师需要拟定适当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区别于以往的文本阅读方式,学生不再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理解,而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理解。

二、以儿童为主体,构建民主氛围

(一)预留探索时间,鼓励学生表达

目前,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主体并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颇具效率,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经常会丧失探索积极性。结合文本解读理念,每一名学生都是立体的人。受生长环境、性格、认知规律、学习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他们对于同一篇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构建民主氛围,预留充足的探索时间。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作为儿童的引导者,教师需要聆听他们的观点,了解儿童视角并予以理性引导。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童话的内涵,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拟定了一个讨论话题。“小女孩的悲剧是如何形成的?”从教材内容来看,作者并没有详细介绍小女孩的家庭背景,所以,学生往往要从字里行间中找答案。比如,有的同学认为,小女孩的悲剧来源于家庭环境,因为她的父母并没有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反而放任她在大街上卖火柴。也有的同学认为,小女孩并非特定的某个人,而是某一个群体。这些“小女孩”或是孤儿,或是穷苦人家的孩子。针对这些认知,教师充分肯定他们的思考成果并展开适当的引导。凭借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正是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使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离世。

小学生虽缺乏抽象逻辑思维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取代他们思考的过程。基于文本解读的要求,教师构建民主的沟通氛围,拟定丰富的话题讨论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理解课文内容,一边分享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引入项目式学习,发散学生思维

文本解读并非知识点的理解,它还包含隐性信息的解读,即情感的感知、背景的理解、主旨的抓取等。此外,针对一些画面感较强的文章,如何发散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激发其阅读积极性的前提与基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致力于创新教学模式并引入丰富的教学策略。通过项目式学习等新颖的教学策略,学生一边挖掘文章已有细节,感受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言下之意,一边想象文章未涉及之内容,猜测作者的言外之意。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拟定合适的学习项目以及相应的讨论任务。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理解诗文的上半部分。通过“茅檐”“溪上”“青草”等词语,学生一边理解诗文的内容,一边还原江南农村的特色。针对下片中的场景,教师将探索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拟定学习项目。“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做什么?他们有哪些特点?”结合上述两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诗文内容并将每一个人对应一幅图片。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下片描写了正在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针对具体的描述,该生提炼出“大儿锄豆图”“二儿编笼图”“小儿剥蓬图”等三幅图片。“如果大儿子和二儿子劳作归家后看见正在剥莲蓬的小儿子时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对话?”通过有序的引导,学生尝试着发散自己的思维。

一般来说,作者并不会在文中详细地写明所有要素。与此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所以,教师一边分析教材内容,寻找书中未明之处,一边构建学习项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三、践行创造教育,创新教学内容

(一)引入跨学科思想,策划多元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儿童的感受、理解经常会被忽略。为了贴合学生的所思所想,教师策划多元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跨学科思想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策略旨在将语文与多个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一般来说,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语言,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跨学科探索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惠崇春江晚景》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包含了哪些动、植物?结合这一问题,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诗句中包含竹子、桃花等植物,包含鸭子等动物。“如果用美术绘画的方式翻译这句诗,你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随后,学生在A4纸上用绿色的画笔绘出竹叶,用粉红色的画笔画出几枝桃花,用蓝色的画笔画出春江水,用黄色的笔画出小鸭子。凭借具体的美术作品,学生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深入理解诗句的内容。

学生的自然兴趣点、认知规律作为教师布置活动内容的重要前提,不仅决定了活动的效率,还影响着课堂讲解的质量,所以,教师要观察儿童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

(二)秉承适度原则,构建创新氛围

陶行知曾提出“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理念。在他看来,学生的做是教和学的前提。与此同时,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为参考。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文本解读的效用,教师秉承适度原则。学生的知识积累有限,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一张白纸。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合理预估每一名同学的最近发展区。凭借难度适中的教学资源,学生既能保持探索积极性,又能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总结:作者用哪些景物描写小兴安岭?结合这一问题,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作者用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也有的同学认为,作者用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描写小兴安岭的夏天。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公布最终的答案,而是将学生的所思所想提炼出具体的关键词并将其罗列于黑板之上。一般来说,每一名同学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关注点均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引入生生互动这一评价方式。通过有来有往的生生互动,学生逐步总结出最终的答案。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不仅要构建创新氛围,还要优化评价体系。凭借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发展,学生既能加深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的监督者,而是他们的引导者。基于这一观点,儿童的视角、观点至关重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构建舒适的教学情境。通过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学生一边感受语文活动的魅力,一边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文翠.浅析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多维度选择[J].名师在线,2023(1):44-46.

[2]赵永攀.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四个着眼点[J].教学与管理,2022(17):34-36.

[3]倪晓琴.文化要素: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深度视角[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1(9):10-12.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文本解读综合能力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