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融合理念下唱响语文课堂

2024-04-15汤添福

文理导航 2024年9期
关键词:跨学科小学语文音乐

汤添福

【摘  要】音乐是一门颇具感染力的艺术,它不只是一个独立学科,更能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工作已成为广大一线教育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不同的学科是相通的,利用各学科优势可以实现学科整合,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造就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更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对音乐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度探究,提出一系列措施加以改善,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音乐;跨学科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刻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培养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使人们渐渐地意识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想发展这一能力,还应该以语文实践为先导。新课标提倡“综合性学习”,这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把学科内容或活动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学习的模式。其尤其重视探索与研究过程,倡导跨领域学习,结合其他课程。因此,音乐作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让音乐走进语文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将音乐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将要学习到的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作为辅助,由此抛砖引玉,把音乐和语文的内容互相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轻松地领悟语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教材,挖掘文本内蕴含的音乐因素,让学生能够从音乐欣赏中学到更多知识。这也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文本内容,借助音乐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主动体会文本带来的特殊情感体验。

二、将音乐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导向

(一)将歌曲作为新课引导

歌曲包括歌词与乐曲两大部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音乐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享受。其文学性强、易传播性强的特征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而且还表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一首优秀的歌曲,能够在社会中广为传唱,经久不衰,并且能够影响一个时代人的意识形态。好歌有强烈的审美价值。歌曲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歌唱或者聆听乐曲,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启发灵感与志趣、陶冶性情。所以合理地使用歌曲,让歌曲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北朝民歌《敕勒歌》时,可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及其MV,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鉴赏乐曲,从而在脑海中浮现草原概貌,帮助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放乐曲前,教师要为学生明确目标,比如对乐曲旋律的赏析,领略意境等等,让学生自觉从事审美活动。此外,教师要善于从音乐作品中捕捉音乐形象,抓住作品主题与情绪变化的特征,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去感知和体验音乐。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迪,让其深刻领悟乐曲之寓意。当学生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技能之后,可通过各种途径让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习兴趣。必要的时候老师可在乐曲中配独白,以便于学生了解乐曲。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自己的喜悦和满足。音乐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它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此在整个音乐欣赏活动中,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前对过渡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比如,要注意设计提问和问题的发展。同时,要根据不同内容和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及形式。当乐曲演奏结束后,应顺应时势,瞄准问题进行探讨,让其自然引入到新课教学中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记忆与理解,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歌曲导入并体会的时间以五分钟为宜,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印象,同样也不会因此环节而延缓教学进度。如教《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节课,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备课音乐教材《为了谁》为课前导入,透过坚韧悠远的旋律,使同学们体会到当代中国军人为民不畏牺牲的顽强拼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由此体认课文中雷锋叔叔乐于战胜困难,助人为乐的品德,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运用音乐协助朗诵活动

歌曲的旋律节奏能够有效协助日常教学过程中朗诵活动的开展。将朗诵内容配以相关乐曲,能够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走进角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上课注意力,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在配乐朗读的过程中,要讲究乐曲意境、格调与旋律。如果是抒情诗式的作品,可配以轻缓的钢琴曲,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受。愉快的乐曲要和喜剧性内容相协调,低沉的乐曲、要配合悲剧性内容,如《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为红军圆满结束长征而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长征的感慨,还表达了他的乐观开朗、勇往直前的性格。在教学时,可以选择《征服天堂》这首音乐,同学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吟诵着诗歌,从苍劲有力的音乐中,体会到前人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的艰辛,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革命乐观主义。同时教师可以用课件播放歌曲或诗歌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这一配乐朗读形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另外,还可以通过歌曲旋律与歌词结合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内涵。用配乐朗讀的时候,要选择大众化的曲目,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读下去,并能从歌曲中品出其中蕴涵的哲理与情感,体会作品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三)利用歌词进行词段作文的教学

除了歌曲外,歌词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素材库,它不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内容的载体,还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数歌词语言凝练清丽,富于表现力。因此,要想使学生对课文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就必须把歌词与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在歌词里摘取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字词、语句,进而用于修辞、写作等教学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累歌词材料并加以分析、归类和整理。除经典歌曲之外,流行歌曲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辅助手段,流行歌曲包括歌词与乐曲两部分。它既可以用来演唱,也可用于欣赏,其文学性、传播性强。歌曲的创作过程就是对音乐素材进行选择与组织,然后将其编制成各种形式,最后通过演唱者把这些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结合起来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形象。此外,流行歌曲还可以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写作视野,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教师可将流行歌曲的歌词进行合理运用,导入作文教学,有时可达到化腐朽为神奇之功效。周杰伦的《青花瓷》就是很好的教学例子,“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方文山独具特色的歌词加上周杰伦的演唱,兼顾了对清与雅的体现,宣扬了独到的中国式美学观点,学生便可以在其中进行作文词段的仿写训练,同时提高美学素养与文学素养。

(四)扩宽教学资源

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必须以恰当的方式做保障。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教育教学工具与资源也随之大大地丰富起来,所以,我们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并掌握可供教育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进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教学时,我们便能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借助互联网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MV,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认识各民族生活习俗具有的特征,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民族小学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个民族的特色与魅力。另外,阅读教学还是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当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借助音乐,引导学生领略文本作者所阐释的意境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到愉快放松,这样就使复杂的语文知识简单化,进而更好地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例如在进行《找春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读课文来指导学生,体会春天给同学们带来的快乐,进而引入《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为教学背景,由此领略到春天所带来的美妙景色,体会投身于自然的趣味,领略春天中的意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习习惯。

(五)消减对情景的模糊感

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较弱,为有效地协助他们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选用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帮助他们对学习知识的熟练掌握。而通过对音乐旋律渲染,小学生便可以轻松领略到课文的意境美,通过在课中引入音乐,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旋律,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由此消减对教学情景的模糊感,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课堂中,老师们可以通过音乐的渲染,由此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的创作情感,促进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的把握,进而体会到课文的意境之美。例如:学习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一堂课时,作者透过月亮的描绘,想起了故乡的种种,而在此时播放《故乡的云》这首乐曲,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去领略作者内心的情感,体会文本作者的思乡情怀。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单的节奏和旋律,结合歌曲进行朗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加深记忆。

小学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科学性和统一性,语文课就是这一有机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德和高雅审美训练的场所,将语文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能够克服文学作品中的抽象知识,把抽象艺术直观化、形象化,运用音乐给文学作品营造优美的教学场景,它能使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感情变化,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音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音乐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画龙点睛之效,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意识地思考问题,从而促进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但是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具备一定音乐鉴赏能力,必须选用与课文相适应的音乐素材,千万不要盲目误用。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作品意境,使他们感受到音乐之美。

音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忌过度使用,有些老师要学会合理运用音乐进行气氛的渲染,不能在一堂课中多次使用音乐,构成喧宾夺主的局面。这样做既不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兴趣,又会影响教学效果。音乐被过多地应用到課堂之后,就会使学生对这种外界刺激失去积极反应,甚至感到厌倦,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相反地,如果教师能够恰当使用音乐,则会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已经成为了众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热情,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在追求的事业。而音乐能够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陶冶他们的情操,让音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教学体验,并且能够体会到学语文的快乐;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参考文献】

[1]员美英.音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3):60-61.

[2]唐丽.浅谈音乐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散文百家,2019(12):61.

猜你喜欢

跨学科小学语文音乐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