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段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2024-04-15黄健华

文理导航 2024年9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提升策略小学

黄健华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运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师的重要教研课题,数学教师需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具有实用性与有效性的教学措施解决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高段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数学教师提供有效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数学计算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与生活实际中最常运用的数学能力之一,同时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标准的基本要求。从学龄段特点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不具备扎实的运算能力,在进行计算时也易于出现多种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分析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加强教学结构的构建,从而有效地达到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高段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运算不仔细

审题是学生计算的第一步骤,只有学生在完成审题后掌握其中的已知条件与题目要求,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运用自身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多数小学高段的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计算公式,但在实际进行运算时存在不仔细的情况,如审题不认真,在计算时仅仅是以自身的感知为主,关注表面现象与个别特征,不会在审题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往往在掌握基本题意后便开始计算,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导致学生运算不仔细的原因主要是在低段与中段两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正确的计算习惯,如在数学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题目时采取一眼带过的方式浏览题干,导致抄错数字,无法计算出正确的答案,或是书写不端正,数学的书写较为潦草,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看错数字或符号,使后续的计算步骤出错。

(二)对运算基本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小学高段的学生在完成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后虽然能够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但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依旧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难以深刻地理解运算的规则以及意义,因此在计算时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更加复杂,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完成整数加减乘除后需要学习分数与小数的加减乘除,而整数、小数、分数在加减乘除的运算上存在一定的共通点与不同点,部分学生对运算基本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出现计算规则混淆的情况,当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易于出现忘记计算规律的现象,造成计算错误。此外,部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具备系统性,由于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并进行的过程,吸收的数学知识与知识的学习难度也有着递进式的变化,在实际学习计算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受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等因素所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在前期学习时便没有对知识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数学教师讲解新知识时无法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导致后续的学习难度提升,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点为例,若学生在前期没有充分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点,在进行通分时便无法迅速确定公分母,进而出现计算障碍。由此可见,学生基本算理掌握不扎实易于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困难。

(三)学生练习不足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都有着新的标准,教师要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与作业负担,因此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与作业设计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一名数学教师需要负责对多名学生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师能够投入的教学精力与时间相对不足,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采取的教学策略也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多数数学教师通常都仅仅是为学生讲解错题,让学生进行纠错,不会重视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导致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学生形成应付的心态,虽然能够按照数学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但缺乏自主纠错意识,不会主动进行练习。此外,数学作为一门具有严谨性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目标,部分学生在做题方面仅仅局限在数学教师的课堂练习以及布置的课后作业,对于运算规则不够熟悉,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不明显。

二、小学高段数学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进行考试时,由于考试时间固定,需要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考试题目。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需要让学生可以精确、迅速地计算,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对计算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要结合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在完成某一知识点的教学后让学生进行限时练习活动。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课的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对教学环节的所需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为学生留出做题练习的时间,并在学生完成练习后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三分钟内完成布置的课堂练习,在后续的课堂练习中,数学教师可以将类型、难度相近的题目规定在2分30秒内完成,缩减学生的练习时长。在做题前,数学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置计时,为学生提出明确的做题时间要求,让学生在紧迫感与压力的驱动下可以自觉把控做题速度,通过让学生先关注时间后做题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在规定时间结束后,数学教师必须要求学生立刻停笔,通过培养学生时间观念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软件为学生上传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进入作业界面时,学习平台可以自动进行计时,并将时间提示设置在界面角落,让学生可以时刻注意时间。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学习平台需要计算学生的做题时间,并反馈给数学教师,数学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批改学生的作业,同时还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各个问题的做题时间以及完成所有作业的总时长,对学生的做题速度形成较为直观的了解,并整合学生的学情反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提高学生把控做题时间的能力,为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做题思路

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学生能够理解、应用数学教科书当中的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式以及基本概念,在做题时可以独立完成题干信息提炼,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其次是学生可以加强自身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形成结构完善、严谨的解题逻辑,做到融会贯通,总结较为直观、普遍的规律,掌握同类别问题的内在联系,通过系统化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最后是学生可以理解数学规律、原理以及公式推导过程,基于数学知识的底层逻辑完成题目的拆解与构建,做到理解概念。因此,数学教师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时,需要让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逐渐形成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以解决做题障碍。部分学生在分析数学题时需要较多时间进行思考,做题速度慢,做题正确率也较低,其主要原因便是学生缺乏清晰的做题思路,不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做题思路,让学生在做题时可以明确解题方向,对需要应用的知识点有着准确的判断,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的数学教学活动时,首先需要进行基本的阐述,为学生讲解整体教学主题、目标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本课时的计算规则与方法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与概念,如运算原理、计算格式等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以及公式原理。在此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设问,如某一柜子的长为1.8米、高为80厘米、宽为70厘米,要将柜子装入纸箱中需要多少米的箱子。在学生分析问题时,数学教师首先需要要求学生对题干中的已知信息进行总结与概括,构思解题思路,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对解题思路进行实际应用,对于解题思路存在错误的解题方式,小组需要对问题进行记录。在讨论环节结束后,各个小组需要派出一名代表对讨论内容进行阐述,再由数学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解决思路进行分析与纠正,让学生经过构思、尝试、总结到纠错的过程,将其中正确的解题经验转化为解题思路,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解题条件的重要性,并加强教学的引导性,指导学生构建综合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达到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做好评价指导

评价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可以在评价环节中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课堂上概括的解题思路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例题让学生结合已有解题经验与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对题目的解題过程进行罗列,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评价方面,数学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评价进行调整,重视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丰富评价的内容与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针对性教学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同一问题的解题速度、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时还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落实因材施教。学困生的数学思维不够灵活,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数学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困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错题,设置纠错练习本,对易于出错的基础题目类型进行总结,进行针对性学习,以加强基础知识巩固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基础题目,因此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完成时长在3至5分钟之间的口算练习作业,中等生与优等生的数学思维较为灵活,基础知识也更加扎实,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以提高学生能力层次为目标,设置具有综合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此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高段学生的运算能力,必须要明确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明确学生在运算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具有差异性与层次性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重视时间的分配。此外,数学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做题思路,做好评价指导,加强教学目标的导向性,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习惯以及学习心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顾晓晴.小学高年段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长,2022(5):175-177.

[2]邵开庭.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22(32):91-92.

[3]尹新玉.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3(4):119-121.

[4]王文竹.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亚太教育,2022(10):169-171.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提升策略小学
提高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