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

2024-04-15李雪梅

奋斗 2024年2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数字

■李雪梅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国际竞争形势的深刻把握,展现了我们党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和把握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核

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新”与“质”。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升。“新”是指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标识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为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能是创新。“质”是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强调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根本性颠覆性作用,堪称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质的飞跃。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生产力跃升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生产力构成中科技和文化因素发生质的突破、质的变革,必然引发形成新质生产力。智能化、数字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具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以当代科技创新为主导、为动能,推动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核心技术变革而产生的生产力。因此,先进科学技术创新和掌握先进文化的人是新质生产力内在生成的根本动力。

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驱动。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各主要国家纷纷把科技创新作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当前,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和强国建设的艰巨重任,迫切需要培育和发展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培育形成和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力跃升的必然选择。

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所引发的是发展的命题、改革的命题、创新的命题。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呈现着高科技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特征。

高科技化。高科技化包括劳动者高新科技化和劳动资料高新科技化。劳动者高新科技化是指劳动者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掌握一定的数字技能。能够操作、控制、维护数字技术和设备,成为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劳动者的标配。劳动资料高新科技化的核心是劳动工具的数智化。传统机械为主的生产工具发生颠覆性变化,出现工业化和数智化融合发展,大工业时代的劳动过程从物理空间的流水线式、机械化流程向依托数字空间的平台化、生态化、共享化、远程化生产协作转变,生产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产供销、服务和消费一体化发展,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予生产力数字化的时代属性。新型数字产品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传统的生产设备、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设备、场景和人接入互联网,数据的生成速度越来越快,泛在连接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增强的算法和算力使海量数据的传输、存储、处理、利用成为可能,数据进入生产函数,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并通过与生产工具的高效结合,实现生产力的巨大跃升。这也要求劳动者不断提高数字素养、数字技能。

绿色化。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不仅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增长新亮点,而且能够造福子孙后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抓住历史性机遇,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把握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我国关键领域的“卡脖子”困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从培育新产业、推进制度创新、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着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要培育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要立足科技创新进步、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及时优化、调整和充实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又具备前瞻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并依据企业发展水平和产业布局,采取“一企一策”个性化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新兴产业,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要推进制度创新。要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全面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激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活力,促进创新创造。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通过扩大减税激励、支持设立科学基金、科学捐赠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支持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增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促进生产经营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要强化人才支撑。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促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加强基础教育,尊重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和热情。加强基础学科建设,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为创新人才提供坚实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支撑。优化长效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提供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加强顶尖创新人才引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拓展人才输入渠道。利用各种平台和机制,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吸引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数字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答数字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数字看G20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成双成对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