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非线性”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2024-04-14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非线性学习者动作

文/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 耿 进

非线性教学模式融入初中体育课堂,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激情与运动动机,同时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非线性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规范性、重复性和训练性的线性教学方法转变为更具自主性、探究性和情景化的新颖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指引教师将教学的重心由教授标准化的技术动作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组织运动学习模式。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是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在自身与周围运动环境的协同作用下,就可以发挥出非线性教学的真正意义,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让他们所学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更合理、更有效的在不同运动场景中得以充分体现。

一、非线性体育教学概述

非线性教育和以往的线性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线性教育主要是根据体育中运动技术固有要素特性和技术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则进行教和练,并突出技能动作训练的复杂性和规范性。在运动生态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而成的非线性教学,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教师在课堂中,立足于现实的运动场景中,运用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具等要素为学生创设具有丰富想像空间的运动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决策,创造个性化技术动作以应对和适应多变的运动环境,是一种更为贴近于实际,非线性的创新型教学手段。

在生态动力学理论视角下,非线性体育教学主要是在不同的约束任务、环境和有机体三者的交互作用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我组织、认知和感知行动以产生功能性运动解决方案。约束引导是非线性教学思想的实践表现,为体育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框架。

二、初中体育非线性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基于生态动力学理论的非线性体育教学模型对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非线性问题至关重要。教师作为学生运动环境的“设计师”,秉着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遵循为学生设计代表性的学习情境、施加约束条件、减少对学生的机体内部控制以及运动项目的不确定性和维持相关信息-运动耦合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机体自身、任务和环境限制的交互作用实现体育学习目标。

1.设计代表性的学习情境

非线性教育学为体育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置生活、社会司机有密切联系的真实情境之中。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中,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动机驱动下,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实现学科知识建构与素养的发展。Davis 指出,学生的学习应被看做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应反映出更高水平的真实学习情境,并以学生为中心。Fajan 等人通过研究证实提供有代表性的学习情境的意义,强调学生需要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根据自身和周边的人和物等外界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等要素为学生创设丰富而充满想象空间的教学场景,把握与界定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技术,并给予充分肯定与适时点拨,使运动能力结构通过各要素的非线性相互机制得以扩展形成。

2.学习任务简化

传统的线性体育教学模式倾向于为学生创设过于详细的运动学习情境,教师分步骤创设练习场景,让学生逐步完成练习,最终达到完全掌握标准化的技术动作的目标。这种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级递增的教学方法注重技术动作掌握的完整性和标准性,但将完整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学习不利于动作的整合和应用。确保信息和运动之间的强耦合效应是非线性教学法支持的一个关键作用机制。从非线性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任务简化而不是技术分解的体育教学策略是促进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学习任务的简化,可激发学生自身创造能力并保持可用的信息与在运动环境中产生的行为之间产生强大的功能耦合效应,在实践中,学习者可以感知信息,从而约束他们的行为。例如,在起跑教学中,通过设计不同的起跑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最佳的起跑姿势。任务简化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成功的机会,同时保持了执行任务的时间和空间挑战的可控性。

3.操纵约束条件

非线性教育学理论认为,操纵与学习者、任务和环境相关的交互约束条件是实现目标导向行为产生的关键。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发出指令、制定活动规则、布置场地器材等任务约束条件干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产生不同的运动表现行为。例如,在羽毛球教学中,通过改变比赛区域的宽度引导学生获得前场上网技术和高吊技能;在排球教学中,通过调整排球网的高度挖掘学生传球和扣杀的潜力;在网球教学中,使用较短的球拍可以减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对于初学者学习网球运动更加容易。

4.充分利用运动功能的多变性

非线性教学法利用在学习环境中的外界干扰因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自身感知运动空间范围内进行更广阔的探索。当学生在运动中遇到疑惑或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任务限制来引导学生尝试新的运动协同模式,从而适应练习。

5.关注个体差异化

Wulf(2007)将外部注意焦点描述为“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向运动的效果”,而内部注意焦点则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向动作本身”。在运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动作对环境的影响与集中在所涉及的身体活动上有所不同。非线性教育学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运动的效果上,而不是动作的模式上,过度强调动作模式会导致学生自身对动作的过度控制,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变能力。然而,以关注运动效果为导向的指导并不是绝对的,对于一些运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动作模式上的指导更加重要,但在指导过程中可采用类比或隐喻的手段,让学生自身去感知动作模式的变化,而不是对身体运动模式进行直接指导。对个体运动的内部控制会限制学习者对运动环境中关键信息的感知,这些信息将在指导他们运动行为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强调外部注意力可以进一步加强学习者对运动环境特征感知的敏感性,这些特征将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功能性表现行为。

猜你喜欢

非线性学习者动作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电子节气门非线性控制策略
基于SolidWorksSimulation的O型圈锥面密封非线性分析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状态估计
工业机器人铝合金大活塞铸造系统设计与研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