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文化自信

2024-04-14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刘小君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立德中华民族情境

文/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 刘小君

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都有机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其立德树人的当代价值,坚守共同理想信念,筑牢民族文化自信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21 年开始,广东省高考生物学科采用自主命题,单独考核方式。分析这三年广东生物试题可看出,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境设置,评价学生价值取向,测试学生学科素养的题目非常多。生物教学中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试题中常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

1.天人合一的和合理念。体现和合理念的高考题目情境设置,主要是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主题,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最近三年,高考题中出现了《诗经》中描绘的自然生态系统、唐代诗人张说的《下江南向夔州》一诗中的绿水青山等,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古代美丽中国画卷;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海南热带雨林的战略意义、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绿色发展的国家新发展理念、珠海海岛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提升等,彰显了大国形象,展示了国家的文化自信,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2.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体现民本思想的高考题目情境设置,主要是精准脱贫的富民养民、关注健康的忧民乐民两大类。最近三年,高考题中出现的新石器时期中国开始养蚕取丝织绸,《诗经》和《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先民智慧,源远流长的制茶工艺,令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太极拳内外兼修,刚柔并济,那是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场新冠疫情,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3.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体现创新精神的高考题目情境设置,主要是创新推动进步的实例、创新问题解决方式两大类最近三年,高考题中出现了古代先民杂交手段培育蚕种、尿泥促根的生产实践等情境,智慧的光芒闪耀千年。现代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玉米等作物种植的研究、南海科考船的科考成果、淀粉生产肌醇解决污染问题,粤西卷羽鸡的培育等,创新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教学建议

1.从学校的角度,需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顶层设计。学校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教育的必备内容,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程。一是要深入挖掘学校的精神文化,对三风一训、办学理念等,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形成师生认同的道德准绳、价值取向。二是要精心打造学校的课程体系,对三级课程体系认真设计,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让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课堂。特别是校本课程,要顶层设计、形成三全育人的完整体系。三是要兼容并包丰富学校的育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只是局限于校内,还可延伸到社会、家庭,寻找更加丰富的资源,如珠三角的醒狮、咸水歌、香云沙、中草药种植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2.从教师的角度,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更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使命担当。教师要先厚其德,才能容载万物,立德树人。教师要系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一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等中华传统美德;三是俭约自守、以文化人等中华人文精神。对于不同学科的教师来说,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生物老师,要重点学习忧民之忧惜民之力的民本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和合理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追求等,在学习中内化为精神力量,挖掘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

3.从教学的角度,应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西周《周礼》中“辨五地之物生”,明确了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春秋《诗经》中“荼蓼朽止”,观察到秸秆肥田的物质循环再生;西汉《礼记》中“雁北乡”,记录了动物的迁徙行为;东汉《论衡》中“物生自类本种”,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唐朝《四时纂要》中“梨向木瓜砧上”,介绍了近缘植物的嫁接技术;宋朝《陈旉农书》中“地力常新壮”论,阐述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明朝《农政全书》中“最盛于夏秋之间”,归纳了蝗灾的爆发规律。古人的智慧之光,是我们能文化自信的力量和源泉,教学中,要认真研读教材、研究课标,找到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切入点,从而感悟中华民族智慧、厚植学生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立德中华民族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