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成性笔记的应用

2024-04-14张妮娜

文理导航 2024年8期
关键词:教学应用高中生物

张妮娜

【摘  要】生物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实践性自然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记笔记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能有效整合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本文从生成性笔记的功能入手,结合传统记笔记方法存在的问题,探究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成性笔记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成性笔记;教学应用

课堂记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伴随着整个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抓取听课重难点,为日后复习提供有力的支撑。传统记笔记的形式固化,缺乏灵活性和同步性,无法很好地发挥笔记的作用,不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学生的知识使用能力也会受到影响,而且考虑到生物的抽象性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不能很好地回顾整理,无法发挥笔记的作用。但是生成性笔记则不同,因此,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利用生成性笔记概括教材内容、对比综合知识、构建思维导图、开展评价反馈。

一、概括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生物理论,理解原理,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内容涵盖相关生物知识的方方面面,但是不能完全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所以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概括教材内容,整合知识点,架构知识体系,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图解表示知识体系,发展生成性笔记。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DNA的本质,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知晓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和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定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然后,教师播放DNA的三维结构的图片,请学生根据预习活动说一说对图片的了解,检验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预习成果。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关于DNA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思考:DNA的化学元素组成是什么、组成D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DNA的结构是什么样的、DNA长链是如何组成的。然后,教师展示沃森和克里克本人关于DNA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信息,了解科学家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找出其中涉及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这种方式,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技巧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物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带领学生学习DNA的化学组成,探究DNA的基本单位构成,思考DNA的碱基和脱氧核苷酸以及DNA每一条链是如何组成的,形成生成性笔记。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模型,设置问题:DNA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是简单的基础单位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吗?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两条链的连接方式如何?能否由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推断整条?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DNA的立体结构,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的特点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DNA分子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将学生制作的DNA模型投射到多媒体上,要求学生参照并思考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否正确,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形象和意境方面嵌入DNA分子结构,培养学生的认图能力和知识使用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每讲完一个片段都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或通过试题或通过文本资料,引导学生利用生成性笔记概括教材內容。

二、对比综合知识

生物学涉及生命现象的探索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究,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教材中并未得到充分的描述,甚至由于课时的不同,导致知识点单独存在,这也是生成性笔记的有效切入点。而且,如果这种对比综合知识是由教师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的,缺乏参与感的学生并不会珍惜,只能让部分学生进行学习,只有借此机会,让学生自行参与、亲身实践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也能有效区分易混淆的事物,理解不同事物的特征和内涵。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细胞增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胚胎发育的视频片段,直观显示生命的奥秘,贴近现实生活,就此导入新课,引出细胞分裂,并激发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设置问题:细胞周期、阶段、分裂间期、纺锤体形成过程?它何时出现和消失?核膜、核仁呢?各时期有哪些主要变化?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开展自主学习,初步建构细胞分裂概念模型。教师请学生自学细胞周期,并且思考假如用一个圆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那么它的起点可以是圆上的任意位置吗?教师请学生深入研读教材,寻找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并勾画简图,使学生准确理解细胞周期。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思考每种细胞分裂持续的时间都相同吗?需要做些什么准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细胞分裂的间期开始时与结束时的图像,比较细胞核内一条长丝状的染色质经过间期发生的变化,形成对比,促进生成性笔记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提升。然后,教师展示染色质、染色体模型,展示染色体的复制,讲述相关的知识,引出染色单体的概念,并总结间期的主要特点,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分裂期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做铺垫。随之,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明晰有丝分裂过程,并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亲自动手制作有丝分裂结构模型,系统归纳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从复制、分裂次数以及分裂结果等方面归纳特点,引出意义,完善学生关于生成性笔记的更新。

三、构建思維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文并重、简单高效的实用性思维工具,能够有效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课后总结中要求和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形成生成性笔记,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总体的认识,理清并接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开展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请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勾画思维导图,而后,教师联系实际生活,设置情境“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商品条形码”,请学生思考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就此延伸到生命领域,要求学生想想生命的信息是怎样传递的?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和发现知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和阐述遗传的概念,同时让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和认同各种信息是需要载体的,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不同肤色的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他们是否相似,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总结遗传的概念,尝试分析遗传的特点,让学生意识到遗传是生物界普遍的现象,降低知识点的起点,缩短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教师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对自己勾画的思维导图进行填补和修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遗传信息的中心是什么?教师要求学生利用伞藻模型分组模拟实验,同时向学生介绍选择伞藻的原因。教师在一旁巡视,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不干涉学生的思维和选择,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启发和指导。教师先学会了区分伞形帽伞藻和菊花形帽伞藻,合作探究伞藻的实验,并派代表上台演示、分享成果。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时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知识教学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并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请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补充。

四、开展评价反馈

生成性笔记的评价反馈工作关系到对笔记内容的正确性的判断,以及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了解,最终影响教学成果和学习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对生成性笔记做评价分析,推动学生的生成性笔记不断完善,做到内容清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从而推动笔记的二次生成。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及时检查学生的笔记,寻找其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情景,展示黑腹果蝇的视频、文字资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配子是怎样产生的?能否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从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请学生从教材中找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带着问题,“精子在哪里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细胞的名称是什么?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是什么”,进行阅读,分析减数分裂概念的要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对减数分裂有一定的认知,引导生成性笔记。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系统归纳和整理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动态变化,帮助学生深化理解,锻炼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说明,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重点说明减数分裂的本质,强调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共同完成减数分裂每个阶段的模拟情况,并相互点评,找出不同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把抽象复杂的现象转化为直观具体的过程,完成自主知识构建。课程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生成性笔记进行分析,指出错误,反馈给学生,促进二次生成性笔记的形成。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成性笔记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针对生成性笔记的优越性,教师在教学时通过串讲和留白帮助教师搭建知识体系,给予学生充足时间进行笔记生成,倡导团队交流协作,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开展集体分析和点评,完善笔记结构及层次。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进一步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使用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丹丹.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成性笔记的运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3(6):70-72.

[2]栾鑫慧.板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生成性应用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3]谢砥.生成性笔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1):52-54.

[4]黄凌云.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教学应用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