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的理论基础、构成要素、互动关系及驱动机制研究
2024-04-14李炜斌邹青海
李炜斌 邹青海
(1.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2.哈尔滨工程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应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能级跃升,引领消费升级。《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22—2030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共同指出我国应努力开拓冰雪体育旅游新兴消费市场、提升冰雪体育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冰雪体育旅游行业数字化建设。现阶段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处于从增量发展进入到存量竞争的关键期,规模扩张效益逐渐减弱,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产品同质化严重、供需结构性矛盾、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难题[1-3]。鉴于此,深入探究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1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的理论基础
1972年美国学者艾尔斯提出产业生态概念,用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陈慧玲运用生态概念系统阐述了产业生态内涵、框架[4-5]。产业生态理论是借鉴生态学方法、原理、概念来研究产业与环境间、产业间的关系,借助能量有机和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有机结合,使产业发展形成生态网络,构建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6]。将产业生态理论作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的理论分析依据,有其内在适用性。首先,遵循系统观。总体涉及影响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诸多要素,产业生态理论解释力、综合性均强,高度耦合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其次,产业生态理论的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位、共生网络等重要论述,能增强对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机制的理解。最后,立足行动者利益维度,诠释系统变迁规律,增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内生动能[7]。
将自然生态系统与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在动态演化、主体协同、系统特性维度上具有共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可看作产业生态系统,借助网络化、共生式循环,释放了服务与产品效益价值,能有效利用资源要素,继而提高系统整体效益[8]。渐进性、本地性、循环性、多样性是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的构成要素
2.1 行动主体
行动主体是指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的多元主体,诸如社会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消费群体、金融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政府、体育协会等[9]。行动主体借助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元的网络结构,每个行动主体拥有相应的能力、资源位,行动主体间互联互通,驱动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与产品、资源要素流动,行动主体之间是互补共生关系,也是竞争替代关系,并在国家、区域空间集聚。
2.2 资源要素
行动主体开展生产活动离不开资源要素,冰雪体育旅游资源要素主要涵盖器材要素、技术要素、土地要素、数据要素、资金要素、信息要素、人才要素等。稀缺性是资源要素的重要特征。资源要素是行动主体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来源。行动主体间建立互联互通、协同合作的关键动机是提升资源要素的产出效益,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获取优质资源要素。
2.3 产品与服务
依据《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涉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可见相关服务与产品种类繁多。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产品存在海量数据特征,从生产者转向用户,促进冰雪体育旅游资源要素、服务与产品在不同区域间流转。
2.4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国际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行动主体与外部环境间存在多领域互动,且在与外部环境多元协调、矛盾适应过程中行动主体不断变化。冰雪体育旅游企业应增强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继而才能在环境变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3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的互动关系
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中行动主体间存在着服务与产品、资源要素流转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能够推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国际、国内循环,在循环中维持平衡状态[10]。行动主体借助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循环,降低风险、获取经济利益,使主体间建立利益共生机制,增强行动主体对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以提升整体发展效益。
3.1 国内循环
3.1.1 产业链循环
产业链循环具有战略性作用,冰雪资源经由多元主体开发转变成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与产品,依托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吸引用户前来消费,以货币形式补偿生态资源要素,借助数据信息反馈,实现产业链循环。这就需要保持消费和生产的平衡,生产要符合用户所诉求的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与产品[11]。如万科打造的松花湖冰雪小镇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有13家餐饮店、7家配套商业、16家品牌雪具店,有边城体育、BURTON等国际品牌进驻,也有物流快递、银行网点、自助超市等生活便捷服务保障,将小镇打造成冰雪休闲娱乐、餐饮、冰雪购物、高端租赁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体系。维持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功能和结构平衡,为用户提供消费体验的最佳目的地。同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要保障信息传递有效性,产业链循环需要数据信息在多元主体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强化外部环境、资源要素的保障能力,产业链循环动力的强弱、路径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市场规模的大小。
3.1.2 产业内循环
产业内循环是指资源要素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细分类别间的流动。因冰雪体育旅游前期投资大,受市场不确定性影响,为发掘商业价值、降低风险、分摊成本,可采用多元主体之间联合开发形式,打造冰雪体育旅游IP,推动冰雪体育旅游资源要素价值增值,促进产业内循环。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内循环主要是冰雪制造产业、冰雪培训、冰雪服务业等各方面业态的内循环,如“互联网+”模式激发发展潜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市场风向、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红利助力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冰雪体育旅游文化类的消费正蓬勃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内循环会上升到一种文化氛围的培育上,因此构建冰雪体育旅游文化立体化传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技术要素、资金要素、人才要素也可借助产业内循环,提升社会效益和利用效率。产业内循环驱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转型,促进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合作、互利共赢。
3.1.3 产业间循环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存在渗透性,依托冰雪器材生产、个性化服务来影响相关产业,通过资源要素价值,赋能相关产品创新,驱动营销精准链接,丰富内涵品质,为制造业、服务业带来竞争优势[12]。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从相关产业中获取技术、管理、资金、资源等要素,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如松花江上古老的渔灯、兆麟公园绚丽的冰雕、太阳岛雪雕艺术博览会、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在冰雪文化传播下享誉全国,为举办地哈尔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
3.1.4 区域循环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要“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为区域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扎牢底座。区域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体现为冰雪文化之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园、冰雪旅游度假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带等的建设。一类是合作帮扶、优势互补,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冰雪资源差异大的不同区域协调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地理位置属性强,倾向依托关键区域集群聚集,继而产生溢出效应。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能驱动资源高效流动,促进冰雪体育旅游资源要素多元共享[13]。打造产业集群成为东北部地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张家口、延庆等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地区一体化发展,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在城市区域多见,尤其冰雪资源丰富的城市,而偏远地区的冰雪旅游产业则有待开发。借助优势互补、合作帮扶机制,能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鼓励发展好的地区向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输出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利用本地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发展下沉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3.2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是指世界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大循环,服务与产品、资源要素跨国流动。冰雪体育旅游企业借助与域外国家开展贸易活动、域外企业交流合作、转移生产能力等,在世界范围内整合价值链、配置资源[14]。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吉林省牵头推进“冰雪丝路”计划,在探索跨区域、跨领域、跨国界的冰雪体育经济合作机制中,打造冰雪体育旅游经济国际合作前沿窗口,提升了吉林冰雪体育旅游在国内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挤出效应、排斥效应影响企业参与国际循环,域外企业排斥发展中国家企业将其视为竞争对手,更不愿看到发展中国家冰雪体育旅游企业超预期的价值创造活动,使发展水平低的企业无法走到价值链顶端位置。面对世界经济下滑的压力,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在域外发达国家不断蔓延,因各国贸易规则、市场监管机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差异,可能使国际循环发生阻隔,从而限制了服务与产品、冰雪体育旅游资源要素跨国流转。
新发展格局作为我国重大发展战略,对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国际发展至关重要。当本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跨国发展的同时携带着民族文化烙印并强调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身份,其必然成为一个国家主权的关键标记[15]。因此,需建立强大的国内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以民族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民族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产品质量。同时也要不断推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外贸易,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增强全球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继而为提升民族冰雪体育旅游企业国际话语权提供关键保障。
4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体系的驱动机制
自然系统不断从简单向复杂的平衡状态演化,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规律与其相似。基于双循环发展体系,实现产业生态系统跳跃式演化,关键在于发挥技术驱动、平台赋能、政策推动、需求拉动机制作用,增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循环发展动能。
4.1 政策推动机制
双循环发展的关键是产业政策的扶持。《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促进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可持续发展。对于政府主体而言,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能增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获取社会效益、经济利益,也能保护民族冰雪体育文化特质,提升民族冰雪体育文化软实力[16]。首先,产业政策通过改善消费环境、发掘消费潜力、发展新型业态、培育冰雪体育旅游企业等手段,能够有效拓宽冰雪体育消费市场,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品供给。《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指出,在冰雪体育政策引导下,截至2022年底,我国滑冰场地(雪车雪橇场、速度滑冰场、速度滑冰馆、滑冰场、滑冰馆)已有1 576家,同比新增126家,增速8.69%,占冰雪场地总数的64.27%,预计到2023年末冰雪运动产值将达8 900亿元。政策导向、制度安排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根基。其次,产业政策赋能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引导资源要素集聚,驱动资源要素流转。为助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中央等主体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17]。如《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瞄准世界级和国家级冰雪体育旅游度假区的目标,加快推进崇礼国际冰雪体育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设施服务优质、产业链条完善、特色鲜明的世界级冰雪体育旅游目的地;《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提出丰富高品质冰雪体育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国有冰雪体育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权、所有权分置,推进市场化、资本化、品牌化运作,重点打造冰雪节庆、冰雪旗舰景点、冰雪户外运动三大冰雪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最后,产业政策聚焦市场优势,促进双循环发展。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的关键是优化贸易结构,输出高质量产品、服务,既要输出民族企业价值观,也要体现企业收益。如何有效处理好二者的矛盾,是我国制定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政策的难点。
4.2 需求拉动机制
一是支撑双循环发展的根本是消费需求增长。社会发展使人们关注精神层面消费体验,消费需求增长驱动冰雪体育旅游消费发展。中国旅游研究院指出,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44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为4 740亿元,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推动着冰雪体育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国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有所上升,但与域外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发展潜力有待挖掘[18]。为此,应立足双循环发展战略,通过冰雪消费券、财政扶持、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创新产品供给、实施数字化战略等手段,释放多元主体消费活力,健全冰雪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双循环可持续发展,以缩小与域外国家的发展差距。目前我国冰雪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向高品质演进,优化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结构,提升冰雪体育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是精准满足消费需求的关键。二是需求拉动在国际循环、区域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域外国家与地区、国内乡村地区冰雪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增长,能带动相关地区交通业、餐饮业、培训业等发展,进而积极释放下沉市场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潜力,使之成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19]。如黑龙江的雪乡此前主要是以林业采伐为主,在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通过大力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从偏僻小山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冰雪体育旅游休闲度假地,实现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需求拉动对产业间循环、产业内循环发挥特有作用。利用粉丝效应,打造冰雪体育旅游IP。粉丝用户是粘性最好的消费者,而且网上营销市场风险与营销成本相对较低。随着人们对冰雪体育旅游服务与产品体验价值、符号价值的重视,愿意购买冰雪体育旅游产品意愿加强,愿意支付高额费用来体验冰雪体育旅游。多边主体应把握用户群体消费心理,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冰雪体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3 技术驱动机制
技术创新对双循环发展存在多维度作用,因现代技术迭代加速、复杂性程度提升,对多元主体互联互通、协同合作也提出了新要求[20]。第一,推动数字基建发展有利于整合、融通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生态各组成部分。以超算中心、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建,以物联网、5G技术为代表的网络通信基建,以区块链、AR、VR为代表的融合基建,消解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中存在的产品壁垒,优化了资源配置。同时,推动数字技术与冰雪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控冰雪体育旅游景区人流、车流等数据,预知和控制入园的车流量、人流量,统筹进行指挥调度,能有效提升智慧停车场、智慧餐厅等配套服务的质量,实现景区设施资源的前置性配置,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体验感。第二,融合创新衍生新服务、新产品,增强消费体验。《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3)》显示,2022年全国冰雪旅游消费总额同比2021年全年增长36.3%,全国冰雪旅游订单人数同比2021年全年增长37.1%,消费需求增长推动冰雪体育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通过智慧化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深度学习等数字技术,利用5G网络的高带宽、低延时特性,在景区休息区AR沙盘上全方位展现冰雪体育旅游景观,同时将景区第一人称视角的高清或360度全景视频直播投放到5G+全景VR看台的屏幕里,游客不需要佩戴VR眼镜,通过裸眼VR就可以浸入景区冰雪体育旅游场景,实现了超越物理空间的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体验,通过产品创新满足用户消费需求。第三,数字技术赋能,促进精准协同、精准链接。数字技术发展密切了多元主体之间互联互通、交流合作,尤其畅通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冰雪体育旅游消费成为随地体验项目,提升长尾市场效应[21]。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为市场预测、智能推荐、精准营销、定制生产、消费者画像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能精准高效促进冰雪体育旅游消费、生产循环,驱动供需精准匹配,以满足用户消费需求,增强消费体验感。
4.4 平台赋能机制
平台的价值是多元共享、对接服务、资源整合。平台在冰雪体育旅游双循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为资源要素提供流通途径,促进多元主体之间互联互通、协同合作。平台包含线下、线上平台,涉及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不同类别的业态。以2023哈尔滨冰雪博览会为例,依托线上线下平台融合模式,来自19个国家、地区的500余家企业线下线上共同参展,冰雪装备、冰雪文旅、数字冰雪等各类展品3 000余件,新品首展率近40%,展商国际化比例达35%。平台赋能促进了国际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文化交流,驱动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双循环发展。第一,平台通过提供辅助资源、召集生产者的方式,促进产品生产异质化、规模化。小红书、快手、抖音、微信等媒介平台为人们了解冰雪体育旅游提供渠道,消费者成为冰雪体育旅游代言人,通过拍照上传分享方式,传播冰雪文化,不受空间、地域限制。第二,平台的对接服务、资源共享等功能,提升了冰雪体育旅游资源要素流转效率。通过打造数字冰雪体育旅游云平台,以及结合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以实现智能感知客户需求、精准推送相关信息和主动提供对应服务,形成咨询、旅游、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和商务活动的良性互动,健全集导航、导游、导览、导购、观光、休闲、商务于一体的智慧冰雪体育旅游消费体系。第三,全面发挥冰雪体育器材出口基地、国际合作项目、冰雪体育旅游交流活动、国际性展会等作用,推动冰雪体育旅游服务、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冰雪体育资源要素高效流转,为冰雪体育旅游装备、器材“走出去”奠定扎实基础。
5 结语
立足系统发展观思想,推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政策推动、需求拉动、技术驱动、平台赋能作用,驱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国际循环、产业间循环、产业链循环、区域循环,产业内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助推产业快速转型,助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的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