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2024-04-14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刘 向 军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问题上,我们党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做出了大量论述。正因为表述方式不同,使得人们不容易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到底包含哪些内容。201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在此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就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这一问题作出过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一个方面是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题就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其所有的论述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都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产生,适应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给全人类指明了在减免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减免重、脏、险、差的体力劳动之后,人人得到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社区自治的愿景”[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开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指导思想上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个方面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就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占据社会历史认识的制高点,就在于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找到了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现实力量和“历史必然道路”,正是这一点使得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区分开来。第三个方面是指人的发展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形态。人的发展价值追求就是指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就是指每个人的发展。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体系中,人的发展是一个总体性价值范畴,它“在价值取向上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统摄性”[6]。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人的发展具体体现为人的解放。也就是说,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首先要实现人的解放。要实现人的解放,就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人的解放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人的发展蕴含于人的解放目标之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中,无论理论研究的重心如何转移,人的发展价值追求都始终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占据社会道义的制高点,就在于它坚守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价值追求,植根于人民之中,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得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其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理论基础,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核心内容,人的发展价值追求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只有“信马”,才能“信共”。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会有政治上、价值上的更加坚定。任何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都有其特定的理论作支撑,没有理论作支撑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人的发展价值追求的理论基础。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刻认识,不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人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就必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很难经得起各种风险、风浪的考验;全面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就能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坚定的人的发展价值追求。其次,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人的发展价值追求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目的性及合理性,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着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的客观必然性,只有首先认识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必然性,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追求人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如果抽象谈论人的发展价值追求,否认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定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就势必导致将共产主义伦理化的错误。另一方面,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本身不是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一“历史必然道路”,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发展。如果片面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而淡化人的发展价值追求,就会陷入经济决定论的窠臼。离开了人的发展价值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共产党人既注重社会的发展,也注重人的发展;既致力于人的解放这一现实价值目标,也致力于人的发展这一长远价值追求,从而实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科学性与道义性的统一。

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长期以来,我们只是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两个方面来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也就是说,我们注重凸显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这个方面,而淡化了人的发展价值追求这个方面;我们注重对人的解放条件和途径的探讨,而淡化了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无力为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应有的价值导向,进而无力引领人的活动和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之所以存在上述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涉及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重点转向的问题,也涉及时代主题制约的问题,还涉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误读的问题[7]。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前提下,把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人的发展价值追求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价值导向功能,才能真正满足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际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由两个方面扩展为三个方面,体现了我们认识上的一大进步,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在中国的发展

在10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不断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增添了很多新内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第一,在科学理论方面我们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指引着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主题,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主题。历史和现实都在不断地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8]427-42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关于人的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其革命性、科学性和人民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必将继续得到证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必须坚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第二,在社会理想方面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就社会性质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我们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找到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途径。“我们依据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这样整个逻辑才成立。如果前提都不要了,就完全变成了实用主义”[9]。就发展阶段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呈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8]429,需要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艰苦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越是发展,发展得越是完备,就越是接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基础。第三,在价值追求方面我们形成了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就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4。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与人的发展价值追求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与共产主义社会还相距遥远,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仍然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就是人的发展这个终极价值追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具体体现。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价值追求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汇聚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11],可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凝聚力量、团结一心,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美好生活目标而奋斗。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致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谋发展,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谋一己之私利,也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谋发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其根本依靠力量也不是少数人,而正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一致的,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尽管具有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却是其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向往,对共同富裕的向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共同富裕的需要。总之,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的解放问题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的发展问题具体体现为人的美好生活问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表述问题上,我们要适应时代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吸引力、凝聚力;如果脱离时代,故步自封,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就会失去它的成长根基与发展活力。

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增添的这些新内容本身也形成了一个体系,即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第一,只有认真学习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学深悟透,保持思想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12]。例如,如果“两个必然”的观点不牢固,就不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如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不牢固,就不会有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的必由之路。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的最终实现要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安排来保障。“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日,就是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实现之时。另一方面,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还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其根本动力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没有这一价值追求,我们的奋斗目标就只能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抽象空洞的文字。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切实增强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凝聚力、吸引力。

建党100多年来,在理论基础方面,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既信仰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信仰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理想方面,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时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价值追求方面,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实现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也坚持实现人的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信仰体系,所以,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了新突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取得了新进展。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这一强大精神力量的指引和支撑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为宏伟的奋斗目标,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号角。要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完成新的使命任务,更加需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支撑。因此,我们要在注重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建设。第一,做好做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社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思想上更加的团结统一,党员干部队伍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念更加牢固。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精神迷茫,信仰缺失,在思想上患有严重的软骨病,与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背道而驰。我们要坚定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要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一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二是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互联网平台使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与媒体深度融合,做好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工作;三是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大众化要求,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讲道理,使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做到日用而不觉,润物细无声。四是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第二,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信心满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看到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展望未来光明前景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恐慌,他们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称霸论”,与此同时,极力鼓吹各式各样的“陷阱论”和“中国崩溃论”,极尽各种手段试图来动摇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试图使中国重走老路,误走邪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顺应了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潮流,是中国人民唯一正确的道路,试图走别的什么道路都是行不通的。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种攻击,我们更需要在道路选择上,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一棒接着一棒干,满怀信心地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第三,要进一步凸显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的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问题同时凸显。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生活扩展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差距拉大、资源环境危机、拜金主义盛行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障碍。为此,只有进一步凸显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才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难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都能够享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多一些、更直接一些、更实在一些。只有进一步凸显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收入差距拉大、资源环境危机、拜金主义盛行等人的发展问题的办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13]。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视域下对若干重要论述的解读

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就能够准确解读我们党以不同表述方式所做的相关论述了。其实,尽管表述方式不同,但这些论述在实质上却是一样的,都是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三个方面基本内容所做的论述,我们对此分别作具体解读。

第一种情况,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单独表述。例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8]433。这一论述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科学理论方面进行的单独表述。再如,“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14]。这一论述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社会理想方面进行的单独表述。又如,“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5]3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0]3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5]1;“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6];“不断坚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15]547。这五段论述都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价值追求方面所做的单独表述。

第二种情况,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表述。例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7]。这一论述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科学理论和社会理想两个方面所做的综合表述。

第三种情况,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三个方面进行完整表述。例如,“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这一论述就是围绕科学理论、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做了完整表述。研究讨论这一论述,不能就事论事,要把相关论述贯通起来加以思考。“信仰”既指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指坚定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既指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也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信心”既指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也指对实现人的美好生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信心。这一论述,重要的不是强调信仰、信念、信心这三个词语,而是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和人的发展价值追求这三个方面的实质内容,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的完整性。在一定的语境下,“信念”和“信心”两个词语在内容上并没有实质区别,是可以通用的;而且,“信念”“信心”与“信仰”也是可以通用的。如果我们纠结于信仰、信念、信心这三个词语本身,就永远也不可能理解这一论述的真谛。今后,为了表述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当我们表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时,最好使用“信仰”一词;当我们表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最好使用“信念”一词;当我们表述人的发展和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时,最好使用“信心”一词。

第四种情况,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做灵活表述。例如,“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18]。“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一表述就是对人的发展和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所做的灵活表述,它与人的发展和人的美好生活价值追求是完全一致的。再如,“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15]313。“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的表述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的表述在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中社会理想方面的内容。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