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支冰激凌中存在着一个宇宙

2024-04-12苗园柯

读者·校园版 2024年3期

你能想象,冰激凌的制作和矿石的形成过程、动植物抗寒的原理,甚至森林再生的规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

冰激凌是冰晶、奶油和空气的奇妙组合,甜腻而清爽,软糯又润滑。其中水占据了冰激凌总质量的60%~72%,它们以小冰晶的形式存在。除此之外,8%~10%是美味的油脂,25%~50%则是空气。

冰晶尺寸是决定冰激凌口感的关键因素。如果冰晶太大,冰激凌会直接变成冰沙,再大的话,就会像嚼冰碴儿一样,只有小到血细胞尺寸的几微米的小冰晶,才能产生丝滑的口感。

那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水凝固成小冰晶呢?

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冰激凌的微观结构,会发现它和地球岩浆冷却形成的一块花岗岩没有太大区别。炽热的岩浆来到地表时冷却速度越快,岩石中矿物晶体的尺寸就越小。所以,要得到微小的冰晶,也可以用快速冷却的方法。

传统方法制作的冰激凌,冰晶只能达到几微米的量级,而用-196℃的液氮制造冰激凌,其内部的冰晶可以达到纳米级别。难怪家里的冰箱只能冻出大块的冰棍。

如果没有液氮,就不能生产出优质的冰激凌了吗?当然不是。获得微小冰晶的方法不止一种。

在冰激凌的生产工艺中,第一个步骤叫动态冷冻,也就是边搅拌边冷冻。在这个过程中,冰晶会不停地聚集在搅拌器内壁,搅拌器要迅速把内壁的冰晶刮下来,和其他冰激凌搅拌到一起——两次刮削的时间间隔非常短,只有0.1秒。如此迅速地操作可以防止冰晶一直生长。

不仅如此,刮下来的冰晶被打散之后还可以成为新的晶核,供其他水分子附着在上面长出更多冰晶。这样一来,冰激凌中的晶核数量不断增加,而水分子的数量不断减少,大量的晶核竞争有限的水分子,结果就是,每一个晶核都没有机会长大成冰碴儿了。

这个过程和森林再生的原理非常相似。当森林遭到外部力量侵袭,比如人类的砍伐活动、一场大的野火,或者飓风等自然灾害,很多树木会消失不见,留下空缺,新的小树苗会长出来。但一小片土地能够提供的资源有限,第二茬树苗的生长速度会非常慢,就像刮下来的冰晶一样很难长大。只有强壮的树苗才能长成大树。

很多生活在两极和高海拔地区的鱼类、昆虫和植物,可以生活在温度低于0℃的寒冷环境中,并保持体液不结冰。这是因为,它们的体内含有一种抗冻蛋白,可以吸附到冰核表面,阻止水分子聚过来,冰晶就无法继续生长,生物体也得以避免低温下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的厄运。

抗冻蛋白最初是在极地冰水中的鱼类身上发现的,后来,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用基因编辑酵母来合成。如今,抗冻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被放入冰激凌,以抑制冰激凌的重结晶,从而让我们在超市的冰柜中也能买到冰激凌。

冰激凌的主要成分除了水,还有奶油、牛奶中的油脂。我们知道,油和水是无法相互溶解的,即使混到一起也会很快分层,所以火锅的表面总是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脂。冰激凌中的水和油脂却混合得如此完美。

不妨看看冰激凌的微观结构。

大家可能都熟悉拌沙拉常用的油醋汁。油醋汁一般由三分油和一分醋组成,油和醋原本不相容,但放在一起疯狂搅拌,油最终会分解成微小的球形油滴,均匀分散到醋中,形成乳浊液。

乳浊液是两种不相容液体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大多数不稳定,放置久了两种液体还是会分层,恢复到更简单、更有组织的结构。但也存在稳定的乳浊液,比如牛奶和椰浆,无论等待多久,它们始终可以保持混合状态。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天然乳化蛋白,这些蛋白的分子结构一头亲水、一头亲油,可以降低油和水之间的表面张力,将一个个小油滴包裹在里面,使它们难以聚集,结果看起来就是油溶在水里了。

不过光靠牛奶中自带的天然乳化蛋白,还不足以让冰激凌保持长时间稳定。一般来说,制作冰激凌时还要额外加入卵磷脂、酪蛋白等乳化剂,来帮助冰激凌中的水和油脂更稳定地保持乳浊液状态。

卵磷脂不光是优秀的乳化剂,也是一种起泡剂。说到这里,还要提到冰激凌中的另一种主要成分——空气。

冰激凌中空气的体积通常可达25%~50%,这样才会有蓬松的口感。和乳化剂的原理类似,起泡剂也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让空气更容易被液体包裹起来,就像加了肥皂水才能吹出肥皂泡一样。所以,冰激凌中的气泡其实就像一大群被冷冻起来的微小肥皂泡。

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一支冰激凌中存在着一个宇宙。

(恒星摘自微信公众号“十点科学”,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