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大学里的“网红神兽”
2024-04-12秋裤
每一所大学,都少不了一位有着独特魅力的“镇校宝”。
上海海事大学:大白鹅“咕咕”

上海海事大学曾经录取了一只名叫“咕咕”的鹅——通知书得到官方认证的那种。
“你好,我是一只宠物鹅的主人,大鹅非常英俊,已经养了一年半了。现在准备搬家没法继续养,想问一下上海海事大学是不是有鹅,能不能帮忙收留……”
由于“咕咕”原主人的新居不具备养鹅条件,经网友介绍后,主人便向“养鹅大户”上海海事大学求助。
对此,上海海事大学官方微博做出回应:“经过请示,已经决定接收‘咕咕’加入‘上海海事大学的鹅’这个大家庭啦,希望‘咕咕’在海大茁壮成长。”
有热心网友为“咕咕”制作了专属的“录取通知书”:咕咕已被“智慧湖生态养殖学院家禽养殖与研究专业”录取,成为一名“农学生”。
中山大学:猫头鹰

常年位居“全国大学校园观鸟赏鸟排行榜”榜首的中山大学,向来是高校中的观鸟胜地。
早在2012年,“中大校园里有猫头鹰”的消息就传遍了观鸟界。一时间,这种小生物既成了“团宠”,又成了“网红”。可没想到,疯狂追捧猫头鹰的不是活力四射的小年轻,而是扛着“长枪短炮”的大爷大叔们。
“好林,好鸟啊,拍!”有人打着手电筒来拍猫头鹰,还有人为了拍鸟而踢树。这样一来,可把不少鸟儿吓坏了,也让中山大学的学生们很担心。
对此,中山大学的学生曾在网上呼吁,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扰这些可爱的生灵。甚至有多名学生自发到树下为猫头鹰“守夜”,可见学生们对猫头鹰情真意切。
西北工业大学:流浪狗“三哥”

如果说不少“校宠”是凭借可爱或珍稀获得殊荣的,那这只名叫“三哥”的流浪狗之所以能在西北工业大学“笑傲江湖”,靠的是血性和硬气。
“三哥”可不是凭空而来的绰号。
据该校学生介绍,这只流浪狗在学校里长大。2012年,它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右后腿,却也坚强地活了下来,“三哥”的名号自此打响。
因为励志,“三哥”的事迹还登上了当地的报纸,彻底在校内外火了一把。
有同学将“三哥”当作精神楷模:“每次看到它在校园里一瘸一拐地奔跑时,都觉得既心酸又励志。三条腿的狗都能坚强活着,我们遇到的困难和小麻烦,又算得了什么……”
上海大学:孔雀

据说,上海大学有五大“神奇宝贝”,按名次排,依次为傲娇的孔雀、肥美的鲤鱼、七嘴八舌的鸽子、仙气的天鹅以及传说中的鸳鸯。
既然位居第一,当然有当第一的非凡气质。早前,据《新闻晚报》报道,上海大学校园内的这只孔雀曾偷偷跑出笼子,闲逛于校园,气定神闲,悠然自得,对笼子外的生活毫无畏惧。
毕竟,它集上海大学学生的宠爱于一身,胆子自然大了嘛。
不过,小家伙的失踪,在校园里引起了一场寻找孔雀的风波。幸好孔雀最后被顺利找到,并送回了笼中,这才让同学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虚惊一场,足见真情了!
北京师范大学:乌鸦

一到冬天傍晚,北京师范大学的上空不时会猝不及防地黑压压一阵。
不是变天了,而是“师大天使”们集体飞来了。受热岛效应的影响,白天,乌鸦们爱飞到郊外觅食,晚上则飞回城里休息。由于位置好、植被佳,北京师范大学一带成了北京乌鸦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据统计,最多的时候,校园里会出现1.2万多只乌鸦。
乌鸦的青睐,虽然点赞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态环境,可“天使”一多,稍微没有绷住,就会变成灾难。
在不少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的回忆中,乌鸦成了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在北师淋过乌鸦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北师人”。
华南理工大学:鱼

“华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别人家的校园宠物大多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而华南理工大学的鱼还要承担起改善伙食的重任。
由于环境佳、水质好,华南理工大学的湖里有不少野生鱼,其中以罗非鱼居多,还有草鱼、鲫鱼和塘鲺鱼等,它们长势喜人、可爱活泼,为校园增添了不少生机。
有一年冬天,天气转冷,湖水供氧能力不足,为了避免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影响校园景观和师生生活,学校后勤处聘请捕捞队进行捕捞,把一部分鱼拿去食堂免费做给师生吃,把另一部分直接发放给教职员工。
还有一年夏天,广州暴雨,华南理工大学的西湖被淹,湖里的鱼全跑到校道上,全校又切换成抓鱼模式。
(秋水长天摘自微信公众号“惊蛰青年”,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