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sTREM-1、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分析*
2024-04-12杜洽军拜娅楠姜雯雯
杨 婧,杜洽军,拜娅楠,姜雯雯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肾脏替代疗法,该疗法通过借助血液透析设备建立体外循环,利用半透膜弥散原理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而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1-2]。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常用方法,但是导管作为一种外源性异物,随着置管时间延长,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早期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既往在细菌性脑膜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4-5]。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是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人体的主要存在形式,可介导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已有研究证实,血清sCD14水平上调与脓毒症病情、肺部感染等有关[6-7]。但是,目前少有研究报道sTREM-1、sCD14与导管相关感染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sTREM-1、sCD14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22~89岁、平均(59.03±17.26)岁。纳入标准:(1)规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2)临床资料完善。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2)脑、肺、心等器官功能障碍者;(3)需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者;(4)近期有外伤或手术史者;(5)精神或认知不正常,无法参与本研究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号:2023A-660),所有患者及其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纳入研究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等。
1.2.2导管相关感染判定标准 参考《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8],符合以下三项中任意一项即可判断为导管相关感染:(1)导管或外周血病原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呈阳性;(2)导管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渗出,或脓性分泌物;(3)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38 ℃),伴有寒战、畏寒等症状,拔管后症状消失。根据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79)。
1.2.3血清sTREM-1、sCD14水平检测 入院24内,采集纳入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标本,4 000 r/min离心10 min,保留上层血清液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TREM-1、sCD14水平。sTREM-1试剂盒购自上海瑞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CD14试剂盒购自上海研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流程参考说明书。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比较 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sTREM-1、sCD14水平比较
2.2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 血清sTREM-1、sCD14联合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效能高于单项指标预测,结果见表2、图1。
图1 血清sTREM-1、sCD14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ROC曲线
表2 血清sTREM-1、sCD14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价值
2.3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糖尿病比例、导管留置时间≥2周占比均大于非感染组,CRP、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见表3。
表3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单因素分析[n(%)或
2.4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作为因变量(否=0,是=1),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sTREM-1、sCD14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2周、sTREM-1≥82.84 ng/L、sCD14≥2.56 μg/L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4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血液透析作为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可清除有害代谢产物并减轻机体损害,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9]。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导管材料领域的发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导致其导管相关感染问题逐渐显现[10]。目前临床多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合并导管相关感染,准确度高,但是操作流程繁琐、结果等待时间长,容易延误治疗时机[11]。因此,考虑将易获取、检测方便的血清标志物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
sTREM-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可与对应配体结合后激活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诱导炎症细胞合成与分泌炎症介质[12]。同时,sTREM-1可以通过调控信号相关酶的磷酸化过程,驱动机体的炎症级联反应[13]。左玉等[14]报道发现,肺炎患者血清sTREM-1水平高于健康人,且血清sTREM-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血清sTREM-1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提示血清sTREM-1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中表达上调。究其原因,血清sTREM-1水平在健康人中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然而机体发生感染后,病原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可刺激细胞膜表面的TREM-1表达增加,并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下脱落成为sTREM-1后释放入血,故其血清水平明显上调[15]。sTREM-1作为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上调后可诱导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入血,扩大炎症反应程度,加重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sTREM-1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AUC为0.853,特异度为66.03%,提示sTREM-1高表达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由此推测,sTREM-1可作为辅助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且sTREM-1水平越高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越高。
sCD14是细胞表面糖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面,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壁的组成成分脂多糖有较高的亲和力,与感染因子接触后可介导炎症因子的释放过程,调控炎症反应程度[16]。徐莹莹等[17]研究发现,胸外科术后感染患者血清sCD14水平高于无感染患者。唐春雪等[18]研究发现,血清中sCD14水平有助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血清sCD1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提示血清sCD14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中呈高表达。究其原因,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感染后,CD14可与细菌脂多糖、脂多糖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从细胞表面脱落后即可形成sCD14释放入血,故血清sCD14水平升高[19]。而高表达sCD14可与对应受体结合后,增加促炎因子的表达,并激活炎症级联信号通路,加重炎症反应程度[20]。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sCD14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AUC为0.761,特异度为55.84%,血清sTREM-1、sCD14联合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效能高于单项指标预测。本研究结果提示监测血清sCD14水平变化可为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提供数据参考,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改善疾病转归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血清sTREM-1、sCD14水平升高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潜在的预测标志物,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