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平衡原则指导对踝关节骨折患儿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

2024-04-12鞠炜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动静踝关节关节

鞠炜媛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小儿骨科,烟台 264001

踝关节骨折为常见骨科病,主要因暴力作用在踝关节导致,其发病率位于人体关节骨折之首,占比达3%~4%。临床上患者踝关节会出现疼痛、畸形及肿胀等表现,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1〕。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多为手术治疗,而解剖复位内固定术为主要治疗方案,以固定矫正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作为承重关节,少数患者术后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致使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不佳,出现踝关节不稳的状况。且手术易造成患者心理及生理应激,产生剧烈疼痛与负性情绪,严重的会引起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进而影响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尽早进行系统性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与踝关节功能恢复。踝关节骨折多发生于5~14岁的儿童,主要由于其骨骼未发育成熟,因体育运动、跌落摔倒等导致踝关节扭伤。动静平衡原则,依据踝关节骨折患儿特征,按照骨折恢复的规律,探索踝关节锻炼部位及最小锻炼量,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实施循序康复指导,进而提升患儿踝关节功能的康复速度〔2〕。本文拟探讨动静平衡原则指导对踝关节骨折患儿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经X线/CT检查诊断为踝关节骨折,且首行踝关节骨折术;②年龄5~14岁;③患儿及家长均知情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伦理批号:L770501);④患者依从性较好,愿配合治疗;⑤无沟通障碍。排除标准:①存在沟通障碍和精神类疾病者;②患其他严重疾病者;③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研究者。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5~14岁,平均(10.73±1.37)岁;骨折病因:体育运动10例、跌落摔倒22例、其他8例;单踝骨折18例、双踝骨折22例。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25例;年龄5~14岁,平均(11.91±0.91)岁;骨折病因:体育运动13例、跌落摔倒20例、其他7例;单踝骨折30例、双踝骨折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其他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包括组织定时换药清理,术后1个月拆去医学固定钢针,待结疤后,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开展踝关节伸屈锻炼,每组屈伸50次,持续时间15 s/次,护理时踝关节伸屈度应符合患者耐受度,可配合活血化瘀、口服止痛药物,时间间隔为1次/d〔3〕。除此以外,引导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与作息习惯,定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详细记录观察指标和数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动静平衡原则指导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具体如下。

1.2.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 通过对医护人员入院以来个人考勤、护理质量、护理经验、护理技能等方面分析,并以问卷的方式了解医护人员的参与意愿。完成相关查询及问卷评估后,从骨科筛选出主任医师2名、心理医师2名、营养师2名、护士长2名及专科护士若干名参与研究,并组建护理干预小组。为有效实施后续的护理干预与研究,该院对小组成员各自分工予以明确,其主要内容如下:主任医师主要负责入院后患者疾病诊断,引导患儿在术后进行关节伸展活动、石膏外固定及功能锻炼等;心理医师负责疏导患儿术后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高级护士长负责研究护理干预的具体操作培训,并根据研究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调配;专科护士负责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4〕。

1.2.2资料收集与方案构建 为了确保动静平衡原则指导护理及护理效果,研究小组成员从知网、BMJ、龙源、维普、万方及中华医学杂志等热门医学杂志及网站上,检索查询了关于动静平衡原则、踝关节骨折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临床案例。在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该院要求小组成员依据本次研究的方向与目标,对已收集的动静平衡原则、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及提炼,整理出了需应用的动静平衡原则,护理知识与护理技巧,并组织了针对性地学习与训练,强化相关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以确保动静平衡原则指导干预效果〔5〕。

1.2.3具体的护理干预的实施 ①术后3 d内,在家属的陪伴下,医院组织患儿进行轻微踝关节伸展活动,引导患儿跪在垫上,臀部压于踝关节,并向下压。保持节奏,重复动作,每个动作重复8次,不宜用力过猛,先行小幅度预热拉长,后再加大幅度,避免拉伤,以改善患儿踝关节血液循环,加快踝关节消肿〔6〕。②术后1 w,患儿疼痛及肿胀局部减轻时,可依据患儿身体恢复状况,引导其开展适度的踝关节活动,锻炼患儿髋关节肌肉、韧带及肌腱力量,以免患儿产生韧带粘连及肌肉萎缩症状〔7〕。③主治医师在患儿术后1 w后换药,依据患儿耐受行动范围,清洁刀口部位时,进行1次被动屈伸踝关节,应区分内固定稳定性与骨折分型差异,再继续进行石膏外固定。刀口表面皮肤大致愈合后,可进行拆线处理,先引导患儿进行1次被动屈伸踝关节,方可实施石膏外固定。④术后软组织大致恢复,骨折端形成纤维骨痴,骨折位置大致稳定,同时骨折断端内固定稳固,可拆除外固定,引导患儿进行功能康复锻炼。通过踝关节正侧位片,结果符合愈合标准后,主治医生对克氏针予以拔除。常规性消毒后,予以无菌敷料包扎。1 w后,嘱咐家属帮助患儿开展踝关节功能锻炼,多为3次/d的屈伸活动,于早中晚实施。家属全程参与患儿踝关节屈伸监督,并要求每个疗程结束则来院复查1次,每疗程2 w〔8〕。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疼痛状况。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9〕,治疗后第1天、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价,评分为0~1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术后疼痛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86。②关节肿胀状况。治疗后第1天、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后,患儿仰卧位,通过软尺,测量患儿健肢与患肢踝关节的周径(cm),取2次的平均数,按照患侧踝关节周径减健侧踝关节周径,计算出肿胀值〔10〕。根据数值为0~3分,详细评分为:无肿胀,计0分;肿胀值增加<3%,计1分;肿胀值增加3%~5%,计2分;肿胀值增加>5%,计3分。评分越高,表示关节肿胀越严重。③关节功能恢复状况。治疗后第1天、2个月、4个月及6个月后通过踝关节评分量表对两组患儿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11〕。评分愈高,则表示关节功能恢复越好。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Cronbach α系数为0.86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评估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状况评估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状况评估比较

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状况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评估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比较

3 讨论

3.1 踝关节骨折术的治疗现状以及流行病学

踝关节骨折比较常见,较易发生于日常生活及运动场,踝关节骨折外加踝关节韧带损害,占比4%~5%。踝关节为人体负重关节,其骨折都是关节内骨折。如对位较差,会产生创伤性的关节炎,致使踝部疼痛僵硬,患者行走困难,疼痛甚大。且该类损伤,主要是骨和韧带间的合并伤。损伤后,临床上基本通过手术固定治疗,见效快,对关节功能恢复帮助较大〔12〕。但是,疼痛是术后常见并发症,该症状为人体正常反应。而术后如疼痛难以控制,不利术后康复,且会出现难以意料的不良事件。常规护理中,医院对患者疼痛干预效果不佳,而引起护患纠纷较多,针对患者疼痛、情绪及生活实施干预,引导患者保持积极情绪,掌握有效处理疼痛措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在术后康复期进行踝关节功能训练,促使踝关节骨折尽快愈合。然而,因学龄期患儿难以忍耐疼痛、好动、自律性不足及依从性差,无法确保术后功能康复效果,致使少数患儿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缓慢。所以,选择切合的康复锻炼方案,确保踝关节骨折患儿术后尽早恢复,长期以来均是临床热点。

3.2 动静平衡原则指导方案

动静平衡原则根据骨折特征,结合骨折愈合规律,寻求锻炼范围及最小康复量,指导髁关节骨折术后训练,促进恢复肢体原有力平衡。以肢体功能活动固定为目的,动、静结合,固定限度不受影响。该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安全性。康复锻炼必须确保骨折稳定,要求稳定性一直位于有助于骨折愈合的区间。②有效性。强调功能康复应当最大程度恢复损害的髁关节功能。研究表明,通过动静平衡原则指导髁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期,促使髁关节功能恢复,并减小并发症的发生率。动静平衡原则采用了筋骨并重的治疗理念,主张通过功能活动愈合骨折,在骨折愈合中实现关节功能恢复〔13〕。

3.3 动静平衡原则指导护理实施效果

本研究对踝关节骨折患儿实施动静平衡原则指导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关节术后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肿胀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上,医院基本采取手术固定,术后给予定时换药清理、拆除医学固定钢针、结疤后进行踝关节伸屈锻炼以及提供活血化瘀、口服止痛药物。但是,学龄期患儿缺乏疼痛忍耐、自律性不足、依从性差且好动,术后功能康复效果无法确保,致使少数患儿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缓慢。而长期治疗会产生并发症,困扰患儿身心健康,致使其心理弹性变差。且出院后患者仍要自我药物延续治疗,大多医院提供相关护理时,护理效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影响了患者整体康复效果〔14〕。研究中,该院通过筛选一批工作经验丰富、护理态度与质量良好的医护人员组成干预小组,通过权威医学网站检索查询到相关资料与案例后,通过专业的分析与提炼后,强化其核心理念后,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方案。具体实施中,小组成员按照动静平衡原则,结合骨折愈合规律,寻求锻炼范围及最小康复量,在家属的协助下,引导患者进行轻微踝关节伸展、适度的踝关节活动、石膏外固定、踝关节功能锻炼等训练,保证患儿得到科学护理。完成干预后,针对过程、内容、效果以及后续巡视情况,小组成员严格进行了把握,通过反馈告知患儿功能康复锻炼注意事项,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而保证整体康复治疗〔15〕。

综上所述,动静平衡原则指导护理应用在踝关节骨折患儿的护理中,可减轻解患儿的术后疼痛,消除其踝关节肿胀,并逐渐恢复踝关节功能,对临床上学龄期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治疗护理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具有较好应用前景。虽从研究相关数据看,干预实施效果不错,但因研究选用病例及其他方面不足,本次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再进行相关的补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动静踝关节关节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微·视界
“动静”之中话物理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