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结合夜间噪声管理在ICU患者日常护理中的应用

2024-04-12陆晓洁司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谵妄音频噪声

陆晓洁 司欢

1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重症医学科,宿迁 223800;2沭阳县中兴医院呼吸肾内科,沭阳 223600

入住ICU的患者大多意识形态薄弱,部分患者甚至无意识形态,故ICU患者普遍具有卧床需求;而患者在经历长期卧床后,大多出现相应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于其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ICU夜间噪声来源较多,如医疗仪器噪声、医护人员谈话声、患者自身声音等,医护人员往往缺乏对于噪声的管理,如何改善ICU的夜间噪声管理情况,是现阶段ICU护理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谵妄作为ICU患者常见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为意识、定向、记忆及感知等方面的障碍〔2〕。相关研究表明,谵妄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既包含外界因素,也包含患者自身的因素〔3〕。ICU患者在出现谵妄后,其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显著延长,同时患者负面情绪显著增加,睡眠质量显著下降。如何有效降低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是现阶段ICU护理的一大难题〔4-5〕。传统ICU护理中并未对此进行针对性干预,仅在患者出现谵妄的相关表现后进行处理,由此导致患者谵妄发生率不降反增。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是现阶段一类新兴的训练方式,即在音频训练仪的配合下对患者的大脑区域进行刺激,结合运动方式,使患者明确声音节奏与机体运动间的关系〔6〕。相关研究表明,高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能够兴奋患者大脑,促进患者的肌肉更加紧张,进而提升其注意力及听觉、视觉等,低音频则能够为患者舒展神经,降低其兴奋性,促进其机体康复〔7〕。ICU夜间噪声则是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一大因素,患者的机体功能因此紊乱,由此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旨在探索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ICU患者谵妄发生率、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宿迁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1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因重症入住ICU;②年龄≥18岁;③入住ICU时间≥3 d;④入住前均无谵妄史。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或其他影响语言交流的疾病;②神经系统疾病;③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④精神药物滥用史;⑤酗酒。以调查法明确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主诊断、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LL2019040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入住ICU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其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及瞳孔,并观察其神志,每日定时记录其生命体征;为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为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定期对其气道进行湿化,给予患者吸氧,并监测其血氧饱和度;为患者应用导尿管,并记录其每小时尿量,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为其输液,记录24 h内的出入量;及时清理其皮肤、口腔、会阴等处,每日更换床单,并为患者变换体位,谨防压疮;保持其管路畅通,定期进行病情评估。患者接受干预时间为14~28 d。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并行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联合夜间噪声管理进行护理,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对其持续干预14~28 d。

1.2.2.1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 结合患者的情况,将音频训练方案分为高低转换音频刺激、音乐运动训练两部分,其中高低转换音频刺激时长为25 min,音乐运动训练时长为5 min,所应用的设备为立体骨传导高低音频转换入耳式耳机,结合门控系统进行控制,耳机延迟可在90 ms内,旋进在150 ms内,音频可在20~18 000 Hz范围内转变,并进行空气及骨传导。高低转换音频刺激选用Strauss、Haydn、Sousa等古典音乐,其节奏相对鲜明,具有明确的高低音频,且比例适宜;选择相关的40个音乐程序,每个程序选用10个以内的片段,每个片段时长约为3 min,音乐程序具有适宜的变换规律,能够促进人脑适应音乐节奏。音乐运动训练选用Children songs、Gospel等类型的音乐,其节奏相对舒缓,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也应保持运动的相对舒缓,即独立平衡、手指、对指、指鼻等运动,每个动作中均为4个八拍;音乐运动训练模式为集体训练,由护理人员进行引导,并为患者调试好相应的饮片,使耳机骨传导器能够贴近颅骨正中部位,训练地点则为本院活动室,每次训练时长为30 min,1次/d,持续训练45 d,训练时间段为每日的7∶00~7∶30、19∶00~19∶30,患者可结合个人意愿选择适宜的时间段。

1.2.2.2夜间噪声管理 明确夜间噪声来源,并对噪声归类,现阶段ICU夜间噪声可分为仪器噪声、医护人员噪声及患者自身噪声。结合噪声来源进行干预,具体如下:①人员培训:由护理部编写《ICU夜间噪声管理手册》,组织ICU护士学习该手册,持续3 d,15 min/次/d,在3 d后以试题形式进行考核;管理手册由如何将降低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噪声、规范个人行为、减少患者之间的噪声影响等3个方面进行编写,向护士详细介绍ICU常用仪器设备的噪声来源、规范操作方式、夜间仪器报警的处理方式、医护人员夜间交谈、医疗操作、患者管理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夜间护理、合理处理噪声等内容。②设备管理:统计院内的陈旧医疗设备,及时更新噪音较小的仪器,为治疗车更换静音轮;在病房内预备降噪耳塞。③环境管理:安排患者入住双人病房,并将病房门更换为自动门,更换病房内的围帘材质为隔音材质,于病房门外、走廊处张贴“请保持安静”的提示字样。④其他:每晚21∶00后将监护器警报声统一降低至30 dB以下,呼叫器音量降至最低;实时记录噪声强度,及时提醒医护人员降低声音。

1.3 观察指标

1.3.1谵妄 以重症监护室谵妄筛查量表(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ICDSC)〔8〕(CVI为0.94,Cronbach α为0.87)为本次研究谵妄的评价准则,该量表包含意识变化水平、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幻觉-幻想性精神病状态、精神运动型激越或阻滞、不恰当的言语和情绪、睡眠-觉醒周期失调、症状波动8个方面,总分为0~8分,患者得分≥4分则记为谵妄;若患者出现谵妄表现,则等待患者恢复正常或由患者家属辅助接受评价。记录并对比干预后患者的ICDSC评分及谵妄发生率。

1.3.2情绪 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CVI为0.92,Cronbach α为0.85)及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9〕(CVI为0.94,Cronbach α为0.86)为本次研究情绪的评价准则,其中HAMA量表含焦虑心境、紧张等14个条目,条目分值为0~4分,HAMA总分为56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焦虑情绪越严重;HAMD量表含抑郁情绪、有罪感等17个条目,条目分值为0~4分,HAMD总分为68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抑郁情绪越严重;若患者出现谵妄表现,则等待患者恢复正常或由患者家属辅助接受评价。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HAMA及HAMD评分。

1.3.3睡眠质量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0〕(CVI为0.93,Cronbach α为0.85)作为本次研究睡眠质量的评价准则,该量表包含主观睡眠治疗、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7个维度,共计18个条目,每个维度分值为0~3分,量表总分21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明其睡眠质量越差;若患者出现谵妄表现,则等待患者恢复正常或由患者家属辅助接受评价。记录并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谵妄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CDSC评分及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谵妄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情绪对比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SQI量表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因ICU内环境相对特殊,结合患者自身疾病等因素,致使入住ICU的患者常出现谵妄、睡眠障碍等情况。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医院管理理念不断进步、相关法规逐渐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入住ICU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问题日益重视。传统的ICU护理多为经验管理,即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针对性干预,易出现相应的护理缺陷〔9〕。谵妄作为ICU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结合ICU内对患者的制动管理,患者机体常处于应激反应状态,致使其在受到一定刺激时,常表现出相应的情绪变化〔10〕。睡眠障碍同样是ICU患者常见的一大问题,即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人机对抗、插管不适等情况,患者的情绪逐渐紧张,甚至暴躁,进而诱发睡眠障碍〔11〕。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还可能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大其并发症的发生率〔12〕。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是应用音频训练仪参照大脑活动规律改变音乐频率,进而以音调、频率各不相同的音乐刺激患者的大脑皮层与听觉中枢相应的功能区域,由此改善患者的机体。相关研究表明,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能够改善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注意力及记忆力〔13〕。夜间噪声管理问题则是ICU及相关科室长期以来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夜间噪声对患者的睡眠可产生严重影响,并导致谵妄情况。本次研究所应用的夜间噪声管理方式,则是将ICU常见的噪声源头作为基础,由此发散扩展对应的管理办法,以确保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噪声对患者的影响。

3.1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ICU患者谵妄发生率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CDSC评分及谵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说明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即提示在该模式的干预下,高频音乐对患者的耳蜗进行刺激,进而将电信号传递至其大脑皮质,患者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身体肌肉的精细运动,其脑部血容量在刺激作用下明显改善,氧气及营养物质能够及时到达其大脑的楔前叶、小脑及梭状回等相关区域;音乐训练则能够刺激患者机体加速释放神经递质,大脑则释放儿茶酚胺,患者的机体血液流动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流灌注得以增加,患者在后续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不再依赖于呼吸机等设备,且药物的使用次数减少,这与饶巧莹等〔14〕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故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谵妄发生率。

3.2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ICU患者情绪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说明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能够有效改善ICU患者的不良情绪,即提示在该模式的干预下,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麻醉药物、镇痛药物等相关药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给更为良好的依从性,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明显提升,对于ICU的相关情况也更加明确,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操作,且对于治疗的目的、方法、临床意义等相关信息产生认知,其疾病恶化得以缓解,避免了环境因素及患者因素对其疾病造成的直接影响,这与陈淑芳等〔15〕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故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情绪。

3.3 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说明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能够有效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即提示在该模式的干预下,音乐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不良情绪,而低频运动刺激能够降低患者大脑皮质的兴奋感,促进患者对于某一事件的专注性;在音频高低双向转换的过程中,患者的大脑始终能够不断变换感知,向患者传递紧张或放松的刺激,由此在患者入睡时能够保持相对平稳的机体状态,且在长时间的音频刺激下,患者对于外界噪声的敏感性明显降低,避免了外界缓解对患者睡眠的直接影响,这与关颖〔16〕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故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更为良好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高低音频-运动刺激模式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改善其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谵妄音频噪声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噪声可退化且依赖于状态和分布的平均场博弈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谵妄的治疗经验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谵妄便是清醒者之梦”①——后人类时代的谵妄电影(delirium cinema)指南(上)
控制噪声有妙法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脊柱外科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观察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