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的影响

2024-04-12杨景景李西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代币团体精神分裂症

杨景景 李西乐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聊城 252000

精神分裂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类型,此病主要通过药物干预、心理干预,控制患者精神状态,帮助患者回归社会〔1〕。精神分裂患者受疾病影响,依从性差、自知力受损,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对预后及治疗均有不良影响。故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止步于基础药物对症状的控制,更需要关注如何降低其精神残疾,增加患者的社会回归度〔2〕。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干预属于一类轻松的心理教育方式,以艺术媒介来表达人们心中的思绪、经验、感受,从而舒缓患者心理,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以往研究显示,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可有效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沟通与互动技巧,提高其社会回归度〔3〕。本研究应用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干预处于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此干预方式对患者社会功能缺陷、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7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中相关诊断标准〔4〕;③患者或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⑤均处于稳定期。排除标准:①处于急性期经药物治疗无法控制;②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合并恶性肿瘤;③为器质性病变、活性物质或非依赖性物质所导致的精神分裂。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36例和观察组(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干预)4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49.69±6.25)岁,病程1~10年,平均(4.25±1.35)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23~66岁,平均(48.25±6.22)岁,病程1~11年,平均(4.39±1.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对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干预、疾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给予患者心理咨询等。观察组给予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干预。(1)制定相关活动流程:首先进行热身小游戏、静态音乐欣赏、组合式合唱、舞蹈学习、书法训练、绘画、游戏疗法、诗歌朗诵等、团体文学作品欣赏、总结与讨论。整个流程为90 min,每周进行6次。(2)建立与患者之间良好的信赖关系:在干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康复治疗的基础与关键,在干预过程中康复治疗师需要尊重并理解患者,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交流方式,使患者信任并接受治疗。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评估患者基本情况,从而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3)干预流程的实施:①绘画。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任意的涂鸦,在画完后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绘画所表达的内容,再经过专业的人士对画画进行评估,指导患者进线、图形基础、色彩的构建,并告知患者选择对自己影响深刻的画面进行绘画,在完成后,组织患者进行交流并分享心得。②音乐。根据患者心理情绪及病情让其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干预人员将其编排涉及出一系列适用的音乐处方。在治疗时让患者戴上耳机聆听音乐,全身放轻松,在听完后让患者表述在听音乐时的感受及内心所呈现的画面。③舞蹈。让患者跟随音乐舒展身体,并鼓励患者大胆地展现自己,在此过程中克服对跳舞的恐惧、害怕等心理状况,积极面对大众展现自己。④团体游戏。干预者组织患者进行参与度高、团结性好的团体游戏,有利于活跃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氛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⑤发放代币辅助治疗。制定代币发放分细则:如患者主动与医护人员打招呼、主动与病友打招呼、在生活中主动与病友沟通、在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病友或他人帮助,可发放代币1元;在团体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了解任务重点,善于运用语言及身体姿势进行表现、互动技巧获得他人肯定,可发放代币5元等。在月底由干预人员统计患者获得的代币数值,患者可使用获得的代币换取喜欢的物品。两组均连续干预8 w。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精神状况比较:使用精神状况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评估〔5〕,BPRS、PANSS总分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②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在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使用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6〕评估患者社会功能情况,包含日常生活能力、关系社会性活动技能、资讯交换动性和交往情况3个维度,12个条目,分值为0~48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社会功能越好。③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使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orisky)〔7〕进行评估:住院及出院后可根据医嘱主动服用药物为完全依从;住院及出院后不能完全按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存在有少服或停服的显现为部分依从;在住院或出院后完全未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有抗拒服用药物的表现为不依从。④两组自知力、沟通能力〔8〕比较:使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Self-awareness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量表评估,包含11个问题,分值为0~22分,得分越高代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越好。沟通能力使用沟通与互动技巧量表(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Skills Scale,ACIS)进行评估,总分80分,得分越高,则提示患者互通沟通技巧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精神状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BPRS、PAN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PRS、PANS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状况比较

2.2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社会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关系社会性活动技能、资讯交换动性和交往情况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社会功能比较

2.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依从率为95.24%,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n),〔n(%)〕

2.4 两组自知力、沟通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ITAQ、AC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ITAQ、ACIS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自知力、沟通能力比较

3 讨论

临床中发现,虽然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阳性症状,但多数带有阴性症状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可表现出少与外界接触、孤僻、淡薄等特征,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对于此类患者应用常规干预收获甚微〔9〕。因此,在日常治疗及干预过程中需要寻找积极有效的手段,促进与患者的沟通,带动患者学习互动技巧。

艺术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干预中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疗法模式,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多模式整合干预已成为近几十年以来心理治疗演变的主要现象和趋势。团体方式治疗是利用医护人员建立的振奋激励式团体气氛,给予患者正面积极的影响,从而增加患者勇气及自信,提高其社会能力,降低应对疾病的退缩效应〔10〕。同时加以艺术治疗,增加非语言表达的沟通优势,无年龄、教育水平限制,更易接近患者潜意识,是精神疾病辅助治疗的重要心理治疗手段。本研究以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患者精神状况及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具备了各种艺术疗法的特点和优势,将其综合利用,其内涵丰富的艺术治疗内容,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在大团体中生活,让患者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分享、互动,利于患者后期回归社会;患者在团队活动中获得肯定,并帮助他人,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有利于矫正非理性的信念及不良认知。进一步研究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其服药依从性高达95.24%,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分析与观察组干预过程中带动患者相互帮助,使患者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获得疾病及药物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不正确认知,带给患者正性希望,从而减少其对治疗药物的抵抗性〔11〕。

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精神病患者自知力与沟通能力缺乏,从而导致其无法正确地判断自身疾病,缺乏与他人沟通,出现拒绝服用药物,无法安全配合治疗的情况〔12〕。在临床中常出现患者伺机藏药的情况,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在以往研究中显示,在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干预治疗中,可为患者制造欢快、活跃的氛围,康复治疗师在特定的情境下做一些形象的比喻,在活动中加入适当的形体、手势或表情来强化康复治疗的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患者踊跃地参与到治疗活动中并与治疗师积极互动〔13〕。本研究中两组患者自知力与沟通能力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明显,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提示以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干预可使患者的情感反应更活跃,让他们有荣誉感、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其自知力与沟通能力,同时增加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对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团体式多元化艺术可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自知力,提升其服药依从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代币团体精神分裂症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首次代币发行监管的行为经济学路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