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研究

2024-04-12杨宏昌唐小燕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建共享经济学

杨宏昌 唐小燕

摘 要:本研究针对经济学专业课思政资源建设中存在的思政资源质量不高、重复建设、共享渠道不畅等问题,从主体资源、内容资源和手段资源三个维度,对思政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思政资源的去粗存精、提质增效,并通过思政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和多元化共享常态机制,形成了经济学专业课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整合—提升—共享—评价—优化机制。

关键词:经济学;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要求、建设重点等,将课程思政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纲要》专门针对经济学类专业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要求,即“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为经济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各高校纷纷挖掘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总结思政案例,探索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一、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思政资源质量不高

从目前经济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专业课教师知识背景各异,教学年限、学历等也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依托任教课程挖掘思政资源时关注的重点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思政资源内容。同时,个体的能力及偏好会直接投射到思政教育过程中,这就造成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在某一课程中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现象,或各课程的思政资源良莠不齐、效果各异。

(二)课程思政资源重复建设

由于近代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学为主流,经济学专业课程也多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这种同源性特征造成经济学专业课程在内容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从而在思政资源挖掘上也存在共通性。而以课程为中心的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由共通性所带来的资源共享性。相对独立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过程,导致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严重同质化,资源重复建设造成严重浪费。

(三)课程思政资源共享渠道不畅

教师共享思政资源既缺乏内在动力,也缺少外在激励。特别是在制度设计层面,鼓励教师共享自己成果的机制缺失,教师之间共享思政资源的渠道匮乏,通过交流以提升思政资源挖掘和建设能力的途径并未有效建立。这导致了思政资源建设的两极分化,不利于优质思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其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问题,课题组从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整合、提升、共享、评价、优化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时效性及思政资源建设质量。

二、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内容构建

经济学专业课程特指以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为目标课程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知识的交叉或递进关系,因此在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建共享性。

(一)明确经济学专业课程所包含的课程

从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以及共建共享的角度来看,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三观”塑造型和家国情怀型。“三观”塑造型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重点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针对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和西方经济体系为授课基础的课程,多以理论型课程为主。而理论型课程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向引导型,以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等课程为主要代表,其授课内容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一致,思政元素的挖掘多以正向引导为主;一种是反向批判型,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为主要代表,其授课内容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视角出发,以人性的自私自利为基本假设,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经济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政治出发点,此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多以反向批判为主,通过正向激励型的思政元素批判此类课程知识理论中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和个人主义,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接受所学习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家国情怀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重点在加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制度建设等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此类课程以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中国经济史等课程为核心。这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较多的交叉点,现代的经济理论与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在逻辑上又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所以这些课程思政元素也存在共建共享的内在可能性。

(二)梳理课程群知識的交叉点和演进关系

对于“三观”塑造型课程群,两种类型的课程在知识系统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对抗性,对抗中的点就形成了课程群知识的交叉点,针对两类课程的思政资源共建共享就集中在这些交叉点上。比如,对于价值理论,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创造价值,而西方经济学则将价值视为各种要素投入所得到的回报,此处就可以通过挖掘共同的思政元素,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形成正向激励,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则产生批判的效果。对于家国情怀型课程群,其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则主要集中在相似或相同知识点方面,相似的知识点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在所有的家国情怀型课程中都可以被使用。对“三观”塑造型课程群的知识对抗点和家国情怀型课程群的知识交叉点进行梳理,整理出课程群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切入点。

(三)深度挖掘基于课程知识交叉点和演进关系的思政元素

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角度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法治社会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结合课程知识交叉点和演进关系,深度挖掘课程群思政元素,形成课程思政共享案例库、课程思政共享方法库和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

三、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构建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要从思政资源的整合开始,将整合后的资源去粗存精、提质增效。在思政资源共享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实现资源共享的常态化。经过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效果评价,优化思政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中的薄弱环节,形成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不断优化的闭环。

(一)课程思政资源的整合

构建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第一步是对已有思政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共建主体,包括课程思政主体资源整合、内容资源整合和手段资源整合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见图1)。一是主体资源整合。主要根据课程性质对教师主体进行分类与分组。按照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重点方向的不同,分为“三观”塑造型和家国情怀型两类主要课程,并据此对任课教师进行分组,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共建的人员共同体。二是内容资源整合。主要对已有的课程思政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进行有机整合。课程思政内容资源整合分为全课程内容资源整合和同类型课程资源整合。全课程内容资源整合是对所有已挖掘的课程思政资源进行同类提取,该部分思政资源相对较少。同类型课程资源整合是针对同种类型的课程,将思政资源进行组内整合,由于课程性质相同,所以资源较丰富。通过两类资源的整合,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共建的原始基础。三是手段资源整合。对所有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方式、方法、措施等进行有效整合。一方面,由任课教师针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撰写思政资源应用手册。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经济学专业课程授课教师的互相听课、集体说课、团队备课等活动,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手段的多种应用方式方法并进行整合。通过手段资源整合,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共建的方法体系。

(二)课程思政资源的提升

在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对思政资源共建的主体能力、内容质量、手段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在主体能力提升方面,通过开展针对教师主体的思政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重点提升教师主体的思政元素挖掘能力(以教师技能培训为主)、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的融合能力(以技能培训和集体研讨为主)、思政教育方法手段的运用能力。在内容质量提升方面,通过集体讨论并借鉴优秀思政资源,制定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标准,按照标准对现有思政资源进行集体打磨和修改,删除整体质量较差、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内容贴合不紧密、思政教学效果不显著的思政资源。同时,根据课程内容,共同深入挖掘更加优质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资源共商共建机制。在手段效果提升方面,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师生互动交流、翻转课堂等方法与思政资源相融合,创新线上线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并在所有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

(三)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要破除思政资源建设的“山头主义”,构建思政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同时要建立思政资源多元化共享的常态机制。一方面,构建思政资源共享的激励机制。改变以往以教师个人为教学效果评价单元的评价模式,形成以课程思政类型划分的课程小组为教学效果评价单元的评价模式,实行课程小组内部成员思政资源共享机制,提升课程小组的整体思政教育成效。同时,将优质思政资源建设纳入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范畴,并在制度层面形成优质思政资源的共享共用约束。另一方面,建立思政资源多元化共享的常态机制。思政资源的多元化共享常态机制包括思政资源内容的共享机制、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的共享机制、课程小组教师互换课程机制(以教师课程互换的方式实现思政资源的共享)等。

(四)课程思政资源的评价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评价具体分为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以及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评价两个部分。一是思政教育的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主体为学生,过程评价的对象为教师思政教育资源的新颖性、接受度和知识内容的融合度。效果评价的对象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等,评价方法为量表法、深度访谈法、价值冲突和态度选择的情境活动法等。二是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评价。此评价在教师之间开展。主要通过课程小组讨论等形式,对课程思政资源在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五)课程思政资源的优化

针对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以及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评价的结果,对课程思政主体资源、内容资源、手段资源进行优化,形成课程思政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闭环。主体资源优化主要是对课程小组的分类方式、分类结果进行优化,对经过教学验证的教师主体能力薄弱点进行强化。内容资源优化主要是对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与知识内容的结合方式、思政元素的挖掘方式、思政内容的呈现形式等进行优化。手段资源优化主要是对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方式、线上线下思政資源的混合建设等进行优化。

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除了要重点关注思政内容的课程联通性,更重要的是在整合、提升、共享、评价、优化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让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转化为教师的日常行动。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丰富了思政资源内容,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而且极大提升了课程思政教育质量,让优质思政内容惠及更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欧阳华生,陈欢,韩峰.高校实践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2(8).

[3]李丰团,郭佳,刘琪.经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其实现路径[J].现代商贸工业,2022(16).

[4]刘艳艳,顾润国.高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1(2).

[5]李哲,冯金超,孙中华,等.面向课程思政的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J].教育教学论坛,2022(23).

猜你喜欢

共建共享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Interlib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的应用初探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