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视域下的广西彩调剧

2024-04-12覃雅朱丽娜符斌

名家名作 2024年2期
关键词:彩调戏曲文化遗产

覃雅 朱丽娜 符斌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民间传统戏剧虽然迎来了发展的契机,但其发展仍受到较大限制。彩调剧作为广西南疆地域的重要民间戏曲,拥有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也深深影响着当地民众。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确保彩调剧目的长期发展和兴旺。以广西彩调剧为例,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并就如何发展这一传统戏曲提出几条建议。

[关  键  词] 非遗;戏曲;彩调剧

一、前言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彩调剧与多数地方小戏剧一样,是通过游乡卖艺、班社走街串巷的形式进行传播的,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戏曲名号,直到1955年参加全国业余音乐舞蹈观摩演出之后其才拥有统一规范的戏曲名号,并正式定名为彩调。2006年,彩调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世纪80年代起,彩调剧不断获得全国各大戏剧奖项,包括剧本、导演、舞美、音乐等多个单元。但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剧种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环境,尤其是西部的小型剧种,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传承与发展任务。彩调剧作为非物质性可循环资源,是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为了让彩调剧继续繁荣昌盛,我们更应该摸清彩调剧的家底,对彩调剧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使其创新和发展。

二、广西彩调剧目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1949年以来,中国的戏曲文化不断地发展。许多优秀的戏曲音乐、剧本相继问世,尤其是《刘三姐》等优秀戏剧、电影的出现,使广西的彩调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一直在承受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彩调剧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观念的逐渐淡化,很多年轻人对其不再感兴趣,导致彩调剧的受众范围缩小;二是社会的商业化发展导致演出管理体制不完善、艺术家酬劳低,使优秀的演员纷纷离开舞台;三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接触到更多的娱乐方式,减少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支持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彩调剧等传统艺术能够长久地传承和发展。

(一)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艺术的兴趣以及文化需求也在增长。在当今的文化市场中,各种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戏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重新振兴。尤其是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现代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彩调剧也逐渐成为弱势剧种。

科技的进步给当今的年轻一代带来了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导致彩调剧的观众群体变得越来越小。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镇和农村居民有了更加丰富的娱乐活动,而彩调剧的受欢迎程度也随之降低,再加上缺乏更加优质的内容,其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彩调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大的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将其融入现代文化的氛围中,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彩调剧演员应该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并适应现代化的形势。网络传播的兴起为戏曲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彩调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人民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较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秘书长杜越说:“世界遗产不仅是我们从祖先手中继承的稀世珍宝,更是我们从子孙后代手中暂借来的后世财富。保护好遗产是我们上对祖先、下对后代的光荣而艰巨的责任。”他强调了世界遗产的重要性:其不仅是我们从先祖那里继承的宝貴财富,更是我们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宝贵财富。保存好这些宝贵的财产,是我们对先祖和子孙后代的责任。他所提到的世界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很多人没有重视这些象征着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的文化遗产,使这些文化遗产的发展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因为传统戏剧的很多剧目都以“口传”为主,因此导致大量的剧目都没有得到保护和传承。

(三)传承过程具有艰难性以及传承中断现象的产生

彩调剧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殊性就在于必须依托人的创造力和才华来保留和发展,以特殊的声音和精湛的技艺等为表现手法,并以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传承,但这种传承方式的特殊性也表明该传递链条的脆弱性,它很可能伴随着一群人生命的结束而消失于世。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优秀的彩调剧团的表演人员越来越年老,年轻的彩调艺人也逐渐淡出舞台。优秀的彩调剧艺术家面临着职业上的困难。这使得彩调剧表演艺术正处于一个濒临消亡的关键时刻。

(四)资金短缺,无法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由于资金短缺,彩调剧在保护和发展中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吸收专业人才,不能给现有的彩调传承人员正常的待遇,不能顺利地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不能广泛地展示和宣传彩调剧文化,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彩调剧的传承和发展。另外,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演员的发展。资金缺乏导致桂林市大部分彩调剧团在创作时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很多剧团没有创作出优秀的剧目,只是在演一些传统的老戏。

三、彩调剧的传承发展策略

(一)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其蓬勃发展

为了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激发其蓬勃发展的动力,我们需积极地将这项任务纳入普遍的责任体系中,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唤醒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并在维护、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来推广它。如制定有力的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投入,以确保其在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同时,通过广泛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使其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我们要加大对本土资源的收集和利用。通过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技艺精髓以及与当地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为游客创造更为丰富、深刻的文化体验。这样的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兴趣,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提高公众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需要更多地开展文化教育和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开办工作坊等形式,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同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中,培养更多的从业者和爱好者,形成一种共同努力的社会氛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蓬勃发展。

(二)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

广西的彩调剧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2006年,广西彩调剧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明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努力保护和传承彩调剧。

为了促进彩调剧的传承,提升公众的认可度,应当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加强对彩调剧的监管,确保其可持续的传承。桂林市是一个文化遗产宝库,但由于缺乏适当的法律条款,导致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制定适当的保护条例和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三)全面开展工作,确保彩调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彩调剧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是人,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珍视传承文化的 “人”上。而确保彩调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关注文化传承的各个层面,将人、数字化分类、文件管理等方面有机结合,制定全方位的保护和推广策略。

确保彩调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珍视传承文化的个体。通过家庭传承,培养家庭成员对彩调剧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师徒传承是另一个有效的传承途径,通过老一辈传承给年轻一辈,可以确保技艺和知识的传承。此外,还可以鼓励人们建立非正式的传承组织,如业余爱好者群体、志愿者团队,共同致力于传播和发展彩调文化。

确保彩调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要重视数字化管理,并且将其运用其中。对彩调文化进行数字化分类,建立有效的编码和文件管理系统,有助于规范和便捷地管理彩调文化的相关资料。这不仅包括文本资料,还包括图像、音频和照片等多媒体资料。通过建立综合性的数字档案,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有价值的彩调文化元素。

确保彩调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要建立起具有彩调主题性的故事展览中心。通过展览,可以以视觉和互动的形式向公众传递彩调文化的精髓,激发观众的兴趣和参与欲望。这样的展览中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还是社会交流和教育的平台,可以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了解和体验传统彩调文化的机会。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面的彩调剧传承体系,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得以传承和发展,为后代留下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

(四)反映社会现状,打造精品剧目

我们要打造精品剧目,就要与时代结合,反映社会现状。为了使新剧更加真实地反映社会现状,我们需要把握好彩调题材,融入时代文化,使其与各个群体的观众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桂林山水等元素融入彩调剧的保护中,以形成独特的IP形象,并形成一定的文化品牌。我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当代审美观念,才能真正打造出符合时代潮流的精品剧目,实现传承与发展。

(五)重视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在广西,彩调剧的演出中心主要集中在桂林市,这一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而且在旅游业的积极推动和宣传下,一系列大型山水实景剧都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例如《印象刘三姐》等,成为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体验点。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领域,不仅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更为彩调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将彩调剧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可以打造一个独特的彩调剧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的影响力。这不仅有助于推广彩调剧,还可以为当地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新动能。将彩调剧纳入旅游业的文化体验项目中,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还有助于培养游客对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通过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彩调剧演出,可以提高他们对彩调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性的文化循环。同时,旅游业的繁荣也为彩调剧的演出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使其在更多人的关注下得以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战略层面上加强对彩调剧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举办彩调剧旅游节、打造特色文化演艺场所等方式,将彩调剧作为旅游业的重要亮点和文化品牌,进而提高人们对彩调剧的认知度与喜好度。这样的综合推动不仅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还可以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近年来,广西的戏曲艺术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以独特的广西本土风情、传统艺术为特色,凝聚了当地人的辛勤努力和聪明才智,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在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广西戏曲艺术融合了新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广西传统艺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实施,政府与各界通力合作,我们坚信只要大众共同关注,广西戏曲艺术这一宝藏就能够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芒。我们在保护传统的同时,更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创新戏曲表演形式和内容,使之与当代观众更好地产生共鸣,让广西戏曲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彭曦芷.彩调剧剧目[D].南宁:广西大学,2020.

[2]陈柳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彩调剧为例[J].戏剧之家,2019(15):19.

[3]秦希屏,蒋灵.桂林彩调的保护与产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市场论坛,2016(7):41-45.

[4]周鹏程.论广西桂林彩调现状及保护与开发策略[J].中国市场,2012(13):34-35.

[5]李献凯.地方戏剧生存困境原因初探:以彩调为研究对象[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02-104.

作者簡介:

覃雅(2002—),女,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通讯作者:朱丽娜,硕士研究生,教授,广西外国语学院会计学院审计系主任,研究方向:财会、审计等。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彩调戏曲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经典彩调进校园
期待山花更烂漫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娃娃彩调扬名声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