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村庄片区单元规划探索与实践
——以博爱县许良镇“六村”为例

2024-04-12牛惊雷李莉娜李杨成

关键词:全域村庄规划

牛惊雷 李莉娜 李杨成

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国乡村地域广阔,历史源远流长。近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差距的问题愈加突出,放眼全国空间坐标下的乡村整体呈现行政村数量锐减,空心村现象日益凸显,耕地抛荒闲置现象严峻,农村闲置住房日益增多,农业经营收入增长乏力,传统村落面临消失的危险……村庄日益衰败,留给人们的不是“乡愁”而是乡“愁”。

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原则,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乡村规划、千村试点”活动和“百镇千村规划”工程[1]。我单位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宗旨(以人为本),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准则(生态文明),六个行政村为单元,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维,按照全域全要素的要求,对“山水林田湖草村路”八大要素空间把脉问诊,问题为导向,全域整治修复为药引良方,聚焦“钱、地、人”,提出了多村联动发展理念,区域协同打破行政壁垒,放大一体化效应,构建了“产业共协作、配套可共享、特色能凸显、经济同富裕”的实施路径。通过规划引领发展,发挥党建一线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走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最终形成了“实用、管用、好用”的村庄规划。

1 村庄规划的“过”与“新”

1.1 村庄规划的“过”

“过”,“过往”。过往的村庄规划多围绕某一特定任务而展开,规划目标单一,比如新农村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传统村落规划等[2]。

以地形图为底图,CAD等软件,聚焦局部视角,单个村为基本单元,基于扩张型发展路径,形成一本引导型成果,由于缺乏统一管控要求,致使规划成果反复修改与变化,管理困难种种。

1.2 村庄规划的“新”

“新”,“新时期”。新时期的村庄规划是“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是五级三类体系中的详细规划。

以国家下发的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为统一底图底数,GIS等软件,聚焦全域全要素,单个村或多个村为基本单元,基于内涵式挖潜路径,形成一本法定型成果,在“一张图”的管控下,成为新时期治理体系下的重要抓手。

2 村庄规划的“惑”与“策”

2.1 村庄规划的“惑”

“惑”,“困惑”。主要为四个方面,分别为:

一是村庄规划视野聚焦重点在乡村建设空间,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短板、人居环境整治及产业提升上,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等非建设空间规划管控较少涉及,未做到全域全要素管控;

二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村庄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在缺少长远规划、资产资源制约、“双创双服”意识不够等情况下,主要依托上级“输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亟需突破“瓶颈”;

三是在城镇化的影响下,村庄生态环境破坏严峻,田地荒芜,空心村现象问题突出,“人、地、钱”脉络不可持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幸福蓝图的实施路径缺失;

四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关系全面重构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新变革的大背景下,乡村地区规划建设进入新阶段,单个村庄作为规划编制单元过小,“单打独斗”反而制约了资源发挥,如何统筹协调发展,优化资源,提升效率,助推动乡村振兴[3]。

2.2 村庄规划的“策”

“策”,“策略”。主要为四个方面,分别为:

一是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可衔接全域土地整治工作思路,统筹全域全要素,重点关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的规划需求,聚焦三生空间,做到全域全要素管控,把每一寸土地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二是通过提元素、挖特点、梳机理、整资源,以村民为主体,党建为引领,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党建+”,打通“人、地、钱”循环脉络,激发内部活力,化“输血”为“造血”,绘制一张幸福美好蓝图;

三是依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宗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听民声、汇民智、重民意”的方式,建立“经济—环境—人居”可持续性循环发展机制,助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四是打破传统规划以单个村庄为对象的固有路径,创新“单元管理”思路,搭建全域管控下的乡村地区单元规划工作框架,将联系较为紧密的村庄、具有联动发展基础和条件的村庄划为乡村单元,形成乡村地区基本网格,作为村庄规划的基本单元,进而在规划上引导乡村从“单打独斗”到多个村庄“抱团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设施共享、流量统筹,构建乡村地区共同富裕单元[4]。

3 博爱县许良镇“六村”村庄片区单元规划探索与实践

项目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北部山区,群山逶迤,碧水环绕,茂林修竹,风景秀美,屹立郭顶,一渠丹河水,盈盈绕五村,从古至今一直是太行八陉的必经之地。

六个行政村分别为于庄村、许湾村、吴窑村、下伏头村、小东庄村和郭顶村,全域总面积8.17平方公里,共601户,2316人。其中:于庄村,位于丹河第三个渡口,古村落、古民居保存完好,正推进竹艺小镇建设;吴窑村,一条老街穿村而过,传统窑洞,民风淳朴,清举人大院依旧、乡土气息浓厚;许湾村,红色教育基地,李荫堂烈士长眠于此,明清古建筑与水磨房一静一动,相映成趣;下伏头村,中心行政村,村内有小学,交通便利,千年古树,青山掩映,采风佳境;小东庄村,有国家级保护文物摩崖石刻,石佛滩文化,天蓝水碧,人杰地灵;郭顶村,地处山顶区域,海拔高程550米,山路陡峭,梯田景观独特,物华天宝,空气清新,花香果甜。

3.1 六村为何要联合编制

一是发展集中连片,整体空间相对封闭又且独立;二是面山背水,环境优美,发展势头明显;三是民丰淳朴,邻里关系十分融洽;四是村民及两委班子发展愿景较为强烈。

3.2 把脉问诊

以三调数据为基础,1:1000地形图为底图,同时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手段建立可360°旋转观察的高清三维实景模型作为辅助,为规划编制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村路”八大空间进行把脉问诊,发现“山水林田湖草村路”生命共同体呈“病态”发展。

主要表现为:山,山体破坏,靠山吃山,肆意挖掘;水,水资源匮乏,河道断流,河床萎缩;林,森林覆盖率减少,树木乱伐;田,田地荒凉,靠天吃饭,耕地侵占现象严峻;湖,湿地面积减少,坑塘废弃,填埋现象时有发生;草,草地空间被挤压,硬质铺装挤压草地空间;村,村庄人口流失,房屋荒废,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公共及基础设施不足;路,道路联系不畅,坑洼不平,层次不清。

3.3 药引良方

“六村联动、打破空间,内外兼修、一张蓝图”。规划重点对北部山区“山水田林湖草”自然资源进行修复,统筹考虑耕地、林地等土地生产资源的保有量,在保护传统建筑、古树名木、村落格局、公共及基础设施的配置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和谐发展,永续利用,实现“绿水、青山、留乡愁”。

从全域宏观、村域中观、村庄微观三个不同层次解决不同的相关问题,融入全域综合整治理念,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山水林田湖草村”进行全方位、全要素、全覆盖的整治修复,使得“山水林田湖草村路”生命共同体呈“健康”有序发展。主要表现为:山,山体进行修复治理,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水,开挖建设水库,疏通河道并就地取材,河道滩地进行景观营造;林,由山底至山顶,设置不同断面的管制规则,营造多样化的生态空间;田,通过农田整理、灌木植补等,形成点线面不同的田园景观;湖,利用现有资源,以游玩、观赏功能为主,植入休憩、戏水、摄影等多种活动,实现水体的再利用;草,体现乡村的特色,利用“蔬菜+景观花木”,营造“菜可摘,亦可赏”的地景;村,以山体为背景,保护村落格局及历史建筑,采用坡屋顶,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打造豫西北传统山地建筑风貌;路,根据乡道、巷道、山道、水道和田道不同的功能,提出不同风貌营造引导。

在“病态”转为“健康”后,通过前后对比发现,生态空间中森林覆盖率更高,生态环境更优;生产空间中基本农田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所提升,耕地布局更加优化,生产环境有所提高;生活空间中建设面积呈减量,空间布局更集约,建设形态更规整,居民生活质量更优并预留了发展备用地。

3.4 定位及发展

总体定位:中原首个竹林休闲度假胜地;河南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点;焦作市北山生态修复示范区。

发展路径:整合乡村资源,将六个乡村打造成为“山水田园、花香果巷、诗画乡居”田园综合体。

植入“体、文、娱、住、食”五种产业体系,联动山区特色资源,通过“五色旅游”、“六种风貌”形成差异化发展,六村联动,乡村振兴。蓝色,郭顶村,度假养生,发展主题为林果种植、修心康养;绿色,于庄村,竹林休闲,发展主题为竹艺小镇、传统民居;黄色,吴窑村,竹制加工,发展主题为竹子制品、传统农耕;红色,许湾村,红色旅游,发展主题为红色教育、文化基地;青色,小东庄村,山水文化,发展主题为矿山公园、石佛滩文化;中心,下伏头村,核心动力,发展重心为五村提供配套服务。

3.5 旅游及风貌

旅游口号为豫(娱)见(看)许良。发挥自身独有的山水文化、竹艺特色、红色底蕴、名胜古迹等资源魅力,敞开怀抱,邀请各地游客来此休闲游玩,感受博爱县许良镇“水绕陂田竹绕篱”的独特韵味,乐享归园田居的悠然生活。

万物无声,希言自然,游于庄,观吴窑,忆许湾,品郭顶,野田春水下伏头,碧嶂叠翠小东庄。

3.6 规划愿景

运作“一朵桃花”(片片同心、瓣瓣不同)规划愿景作为本次规划的“魂”,不仅表达了对山区六村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一张未来发展的幸福蓝图,同时也阐释了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因是村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共同富裕。

3.7 实施情况

自规划实施以来,有效的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水资源涵养能力,有效遏制了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乡村生产生活问题。同时,通过本次规划带动了乡村旅游热潮,推动了主题民宿和传统文化等产业的发展,并为多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部分村民增收脱贫;制定了基本经营制度和村规民约,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和乡村社会服务组织等基础工作,夯实了农村文化基础,重塑了文化氛围;通过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和谐发展。

4 启示

通过对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六村”村庄片区单元规划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下五点以便启示,如下: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采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山水林田湖草村”进行了全方位、全要素、全覆盖的整治修复,有效的贯彻了生态文明思想和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二是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基础上,区域协调统筹乡村资源,摒弃大拆大建,通过对六村联动发展思路,推动了乡村振兴;三是破除了行政区划的有形之“界”与“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无形之“界”,统筹村庄用地发展布局,有效的促进用地指标的增减协调,融合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理念;四是通过全域综合整治,有效的增加了村民经济收入,利用经济收入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游客游玩,进而又可以增加经济收人,最终可以实现“经济—环境—人居”可持续性循环发展;五是至规划期末,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耕地面积有所增加,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村庄建设用地面积更加节约集约,人居综合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许良六村制定了特有的一张幸福美好蓝图,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5 结语

村庄规划一直处于反复摸索、不断探寻的过程,对于编制思路与技术方法的探索必然是持续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不仅要满足上级规划的传导要求,还要满足村庄自身发展的所需,还要关注全域及区域的统筹协调。总之,村庄规划仍有诸多内容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将有助于村庄的不断发展,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全域村庄规划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