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之花在『双减』政策的春风中绽放
2024-04-10米晖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第四中学
米晖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第四中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通过多元化、趣味化的教学和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学”的能力和“学”的质量。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细分为“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两大部分,以往教师更侧重于对“课内阅读”的教学,忽视了课外阅读中对学生的指导。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加大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并掌握相关的阅读教学技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选择阅读篇目,满足学习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导致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遇到课外阅读题目时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课外阅读内容变得尤为重要。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具体的设计。
阅读篇目的选择是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一项关键准备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有些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对学生能力的“拔高”,所以在选择过程中会倾向于选用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阅读文章,以期达到“拔高”的目的,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量。一味地追求“拔高”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仅会使学生丧失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可能对课外阅读产生畏惧感,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限制学生阅读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具体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阅读篇目的选择。阅读的难度应适中,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符合学生当前的阅读学习特点。这样才能为课外阅读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以更认真、主动的态度投入课外阅读学习。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分层教学”这一新型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阅读能力差异、学习差异,旨在尊重学生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分配到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任务,能够充分推进“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与落实。因此,在课外阅读篇目的选择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分层教学”理念的有机渗透,要先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实际学习、阅读理解能力,然后进行分层,再依据此层次划分分别寻找符合各层次阶段的阅读篇目,引领学生进行阅读,以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的阅读、学习差异,使得各层次学生在阅读任务的完成中取得收获、获得全面成长与发展。
应用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当前教育领域已引入了丰富、多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效率方面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社会的产物,具有共享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往很多教师在进行“读”的教学时,通常采用“自主阅读+讲解”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文章的阅读,然后教师依据文章具体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再进行详细化的讲述,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枯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渐失去阅读兴趣。课外阅读篇目涉及内容多样,且包括单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方面,篇幅通常较长,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探索热情,而初中生当前的阅读能力弱、阅读动力不足,经常在“读”的过程中“半途而废”,无法深入把握课外阅读文本内容、思想情感。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依托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影视片段、创作背景等资源,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带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展示、播放这些资源、内容,以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的欲望、“探索”的热情,快速将学生带入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信息技术也能够充分辅助“情境”的创设、气氛的渲染,使学生更“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刺激学生的视听神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学习体验。所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感知,也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所应该重视、关注的工作内容,需要教师充分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并努力钻研“信息技术”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多项应用功能,然后再融合生活进行具体情境的创设,以更好地点燃学生的学习、阅读热情,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及学习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多元传授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在课外阅读学习中有很多方法、技巧,学生掌握这些技巧、方法后就能够更快速地学习、掌握课外阅读内容、中心思想等。就当前初中生阅读现状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阅读技巧、方法较少,阅读能力较弱,在课外阅读中通常都是进行直接阅读,所以掌握文章内容的速度慢,对文章重点思想、情感的提炼不够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向学生传授多元的阅读技巧,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水平的提升。批注性阅读、跳读、泛读、略读、精读等均为阅读学习中比较“好”的方法、技巧,能够快速地把握文章大体内容,并快速提炼出课文中的中心思想、情感内容。因此,在日常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注重这些技巧、方法的传授,加强日常的阅读训练,以使得学生也能够利用这些阅读技巧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且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指导方法的正确性,以学生更易接受、理解的方式进行技巧的传授、指导,充分促进学生对相关阅读技巧及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推动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此外,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除了跳读、精读、略读、泛读等基础的阅读技巧、方法,也涌现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新的阅读工具。“思维导图”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有目的性、逻辑性地进行文章阅读,也能够促进文章脉络、主要内容直观清晰地呈现,加速学生对文章思想及情感的提炼,快速提升学生“读”的速度。在课外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并发挥出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教师在此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设计,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以认真、耐心的态度积极地解答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疑惑,以更好地提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组织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储备
课外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教学工程,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教学引导,也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中,也要注重“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减负增质”目标的实现,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一目标的实现看似很难,但其实只要教师抓住教学技巧,就能够较快速、轻松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基于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具体考虑。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在阅读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模仿力、表演力强”这方面“下功夫”,充分注重情境阅读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文章内容“演”出来,让学生在“演”中深化“读”的印象,丰富课外阅读形式,增添课外阅读趣味。其次,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水平,重视起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以特定的阅读主题促进学生对相关文章的深入阅读,增强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阅读储备,强化阅读训练。最后,教师要考虑到“读”后“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分享欲,促进学生的自主表达,使得学生在此活动中能够取得新收获,产生新想法、新体会,促进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全方位的感知、体会。在这种丰富、多元化阅读活动的开展下,学生“读”的热情能够快速被“激发”,“学”的主动性也能够快速被“调动”起来,有利于增添课外阅读趣味。
另外,当前新课标背景下,也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时,也要充分关注学生间的合作互动、交流沟通,强化对“小组合作法”的应用,以学生间的合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充分推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使得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荣誉感得到充分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营造阅读空间,渲染文化气氛
阅读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容易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在“好”的阅读环境及氛围下,学生更易融入课外阅读学习,且对课外阅读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也会更深刻、更深入。相反,即使教师再大力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多元的课外阅读活动,但忽视了环境、氛围的营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读”的效果。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定期开展固定的课外阅读活动,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能力的锻炼,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室中打造“个性化”阅读空间,以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为一项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阅读角”就是一个“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在“阅读角”中我们会投放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文章、书籍等,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关注教室阅读角的创设,在“阅读角”投放适合的文章和书籍,以拓展学生阅读面,营造良好的阅读空间,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教师也要充分重视教室中“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积极装饰、装扮“阅读角”,在教室里营造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还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角”中的个性化阅读想法与感受,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体会、感想写到后黑板上,或者是将课外阅读到的优美语句、名人名言书写到后黑板上,以更好地渲染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此环境、氛围影响下,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队伍中,提升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喜爱程度、兴趣感知。此外,除了教师定期在“阅读角”投放相关的书籍、文章,也要鼓励班级中的学生积极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印象深刻的文章内容等投放到“阅读角”中,以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阅读资源共享、阅读经验分享,充分推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成长。
注重读写结合,促进深层学习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且相辅相成,具有密切的联系。将二者融合起来开展语文教学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在课内、课外阅读中,教师都应该注重“读”与“写”的深度融合,以充分发散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促进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学生对同一篇课外阅读文章的看法、见解也会有所不同,
在阅读中取得的收获也有所不同。依托“读”的内容开展“写”的活动就能够将学生的想法、感受以“文字”的形式具象化地呈现出来,便于教师对学生“读”的情况的了解,也能够充分加强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写”的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在日常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就能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且课外阅读文章、书籍中均具有优美的语句、精妙的写作技巧及描写手法等,依托这些内容链接“写”的活动,能够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对所学描述手法、写作技巧的实际应用,及时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与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就需要学生深入钻研、挖掘、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情感内容,这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深度阅读,进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提升。
从当前教育发展趋势来看,“读”与“写”的融合教学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研究“读”与“写”的结合点,探索适合初中生身心成长的读写教学模式,已成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工作。当代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以充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实施与落实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机遇,推动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化改革,同时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挑战,教师需要及时调整心态,以更从容地应对。就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课外阅读教学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双减”政策要求,并充分加强对课外阅读教学的创新设计,以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