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生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2024-04-10王源源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王源源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传统德育模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当前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要想真正提高德育质效,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德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文结合实际,浅析生活教育概念,以及与德育相融的实施路径与策略,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现代化要求小学德育工作与生活教育相融合,在立足于生本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生活、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的引领和指导下推进小学德育工作融入生活,融入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基于小学生生活教育理念浅析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与基石就是生活教育,其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小学生思想简单,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更容易接受。在当前小学德育中,倡导生活教育,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小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将需要培养的思想与品德巧妙地融入其中,以便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获得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生活教育理论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因而,小学生德育教育不仅包括学校,也包括家庭,乃至全社会。在学校,教师应该借助各种生活实践,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技能,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家里,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与责任意识;在社会,应该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社会文化、法律法规,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
基于小学生生活德育相融概述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广义的、全方面的,从课堂到家庭,再到社会实践,可以说是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学校德育也应该是全方面的,与生活教育是完全相融的。如果过分注重课堂说教,忽视学生思想的实际培养,必然会导致德育两张皮,继而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生活教育与德育相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述:
德育与学校教育相融。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意识与行为的主要途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德育教材与学生讨论道德问题,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道德与法治等,探讨社会民俗与公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德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家庭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主阵地,教师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作用,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形式,督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积极向上。
德育与社会教育相融。陶行知指出,社会即学校——社会本身就是学校,整个社会便是一所大学校。这是生活教育在空间上的扩展。生活教育的范围不局限于学校,而是在整个社会,是借助学校教育的形式,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的整体教育,是“活”的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实现德育教育社会化最好的方法就是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而提升德育效果。
基于小学生生活德育相融路径
以生为本,在课堂中落实生活德育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对象是受教育的,受教育的是教育事业的中心。主张教育是学生本位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未来的主人、有生命的个体、教师的朋友。由于德育内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大多还是传统教法,通过枯燥说教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反而更加反感。倡导生活教育与德育相融,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主体、有生命的个体,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落实生活德育。
立足文本,在课堂中建构德育阵地。叶圣陶认为,课本是种工具或凭借,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或凭借。有了凭借,历练才有着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文本,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向善因子,并将其融入教学进行多元对话,让学生有效地凭借教材,从容揣摩,积久成习。
在“我爱我们班”的文本教学中,向善理念的建构要引领学生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对班集体的热爱。同时,向善理念的建构还要从生活中去捕捉,去挖掘,去探究,去整合,通过引领学生将文本学习与生活认知相融合,找到生活与文本知识的整合点,在生活的融入中去解读文本内容,感悟文本的向善情感。此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将文本的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去,在课堂学习中建构向善理念,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向善理念。
挖掘文本,在校园中夯实德育内容。陶行知生活理论注重课程开发,注重知识的“活化”和“生命化”,强调知识的“对话者”功能。校园也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影响作用,尽可能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都发挥教育熏陶作用,继而帮助学生巩固向善情怀。
在“我是班级值日生”的文本学习中,从值日生的工作中明确责任和担当,初步建构生活中的向善情怀,以劳动为美,以奉献为美,以团结为美。可以借助班级值日活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继而从班级扩展到校园,从班级值日生扩展到学校运动会参与值日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团结协作精神,从而巩固向善情怀。
解读文本,在活动中落实德育思想。陶行知在杜威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师要眼中有生,重视学生,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巩固向善德育教育。为此,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要引领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于生活实践里去深入落实向善德育,推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装扮我们的教室”的文本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创造班级实践真谛,可以将教室装扮落实在实践活动中,将向善德育以生活化、实践化、常态化、自主化的形式自然地开展。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分组,有的负责黑板报,有的负责屋顶装饰,还有的可以布置周边环境……。如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先行设计,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装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真善美。
以家为点,在家庭中渗透生活德育 生活教育倡导三位一体。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最为重要的阵地,也是德育显化的主要阵地。德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校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家庭表现,防止学生在学校、家庭言行不一。教师可以采用家访、微信群、电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且有机渗透德育内容,助力学生将学习内容转化为行为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渗透德育学习。陶行知指出,教育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以生活为指导,要交给学生活的书、动的书、真的书和用的书。为此,生本教学理念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通过实践化学习去深入认知文本,融入性地体验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教师要重视家庭作用,借助微信群、家长会等形式,巧妙将相关学习内容融入家庭生活教育。
在“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文本学习中,生活教育理念的融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从对生活的地方的自然山水、丰富物产和乡亲乡情的解读中去感受家乡的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家庭为点,鼓励家长利用假日,带学生进行踏青、春游、郊游等,引导他们感受家乡山水的自然魅力。
在家庭实践中融入德育内容。叶圣陶认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家庭是学生进行实践、巩固德育内容、化知识为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教师要高度重视家庭课堂,尽可能地引导家长在其家庭活动中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在“我们不乱扔”的文本学习中,以真为本的德育工作开展从实践体验中分析我们喜欢的情景、干净的真正意义、这样做不行的原因、我能做到的目标,在系统化、条理化的实践分析中建构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身体力行,要在树立保护身边环境意识的基础上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家庭规则中融入德育理念。《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在立德树人的定位上强化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的科学整合。为此,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定位“做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利用家庭规则,注重“第一次”,强化生命德育本位,在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中引领学生去创造新生活。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主题班会开展中,在以学为本、定位做人根本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家长重视学生“第一次”,并引导他们尝试与学生建构家庭规则,引领他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去探究生命德育的本位,在定位价值、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中去思考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去彰显个人价值。
以合为要,在社会中渗透生活德育 相对而言,三位一体中社会教育是较为薄弱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用好学校实践活动,联系家长成立各种调研小组、考察小组、志愿者小组等,并且充分挖掘周边社会人脉关系,组织他们到农场、生态园、工厂进行调研走访,在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社会中发展,在发展中体验。陶行知指出,教育教学要在大自然和大社会中去办。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德育的开展要引领学生在社会中去学习,去认知,去理解,去体验,去发展。
在“好少年在行动”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在“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明确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基础上学习、体验和发展。一是在社会实践中认知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感,从了解社会生活中工作岗位上人们的坚守、奉献中认知爱岗敬业的精神。二是在社会实践中去体验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好品质,从社会细节中发掘和感受良好的品质,在深入体验中认识到要做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的新时代好少年。三是在社会实践中去发展,从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去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以奉献为荣,夯实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自然中探究,在探究中建构。陶行知指出,要以大自然为学生的生物园,将教育教学放在大自然中去办。为此,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在生本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在自然中去探究,在认知自然、发现自然和探究自然中建构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我爱家乡的山和水”的文本学习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各类郊游,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跋山涉水”,在对家乡的山和水的观察中建构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如有条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志愿活动和各种演出,继而感受家乡风俗、民情民风,体验不一样的家乡风景;如有必要,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调查组,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等形式,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真理,在解读家乡中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落实。陶行知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过程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学会自学,以至坚持终身自学的过程,教育就是教人自我教育,同时教学相长,互相教育。为此,小学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阵地作用,秉承“人本”教育原则,在自我管理中深化学生道德实践。
在“我们不乱扔”“大家排好队”和“我们小点声”的系列道德学习和实践中,要在人本原则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自学、自究、自查、自省,并在自我管理中深化学生道德实践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在生活实践中结合现象、问题去探究原因和对策,并在“人本”学习和自我管理中实现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实现生活教育与德育工作的自然融合和协调发展。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生本原则,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推进生活教育的融入和整合,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实现生活德育、向善德育、体验德育和人本德育的科学整合,并在生活教育的引领下让学生在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学习中成为求真之人、创造之人和发展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