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个性化课程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024-04-10施乐乐,张欣珮,钱莹

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青花瓷脸谱探究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的发布,课程改革走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领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将课程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脸谱、青花瓷、中国古典名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有机融入课程,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并采用“跨学科主题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为创新课堂提供了新的范式。

◎走近国粹,玩转脸谱

驱动型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地处上海新天地地标中心,2023 年的上海旅游节,我校受邀在新天地举办一个“新天地国粹交流展”,参加活动的学生向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介绍京剧脸谱,旨在宣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项目

活动前夕,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看视频、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京剧脸谱艺术特点,在实践体验中,体会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感受脸谱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领悟京剧程式性等美学特征。通过拼一拼、画一画、剪一剪等方式,制作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脸谱主题装饰作品;通过唱脸谱、京剧小课堂、小小戏台等表现形式,呈现对脸谱艺术魅力的深度理解,增强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知、欣赏与表现能力。

设计任务链

子任务一:头脑风暴探究子问题,自主完成关于京剧脸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头脑风暴针对三国人物脸谱提出了许多问题,汇总有待探究的问题十一个,其中三国人物问题四个,京剧脸谱类问题七个,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后,师生共同设计、制成学习任务单,确定探究子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同伴研究、实践体验式的学习活动等途径,完成了京剧脸谱理论的学习与知识建构。

子任务二:脸谱艺术工程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我们以拼贴脸谱、泥塑脸谱、脸谱面具、脸谱扇面、盔头装饰作为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又在拓展课上对“玩转脸谱”进行深度探究。学生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尝试将搜集来的各种环保材料进行脸谱主题装饰画的创意实践表达。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收集综合设计材料等,利用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创作出脸谱元素制作成周边文创伴手礼。教师创新设计成果呈现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激发他们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子任务三:脸谱艺术制作交流,鼓励学生的创意表达。以四年级脸谱扇面绘制为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跟学唱脸谱、欣赏连环画和小组探究讨论,参考教师提供的人物性格提示表,完成自己富有创意的三国人物脸谱设计意图交流稿,从而设计绘制出个性鲜明的脸谱扇面绘画作品。课后还可以围绕脸谱主题选择性地完成相关的拓展任务,进行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

项目评价

我们倡导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实践体验三方面作为活动统整评价的重要内容。学生活动评价力求达到:个性化——让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普及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验化——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项目成效

一是课程组织形式升级优化。构建起了“玩转脸谱”主题引领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体系:横向上,形成多学科融合综合化的活动课程设计,搭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模式;纵向上,形成了以美术学科为主的分年级的活动设计,构建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循序渐进的课程序列。活动的推进使各学科教学实现无痕对接,各学科知识与“脸谱”文化资源有了新的碰撞与融合。二是学习方式升级优化。美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能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整合来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三是学习成果升级优化。在任务情境下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通过创意表达、选材制作、课堂作业、交流展示,学生利用开放和自由的想象力、友善的建议和客观的批评,对作品呈现方式进行优化与升级。在成果升级优化阶段,课程内容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计意识,启迪学生针对不同社会需求寻求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文/施乐乐)

◎素养导向下的古典名著阅读及创意表达

基于国家课程的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要聚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根据项目化学习的特性落实适切的单元内容,使项目化学习能够常态化地服务于国家课程,体现项目化学习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素养上的优势效能。具体落实在名著单元,则体现在学生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深度学习上。

指向核心素养的驱动性问题提出

学科项目化学习旨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提出适切的驱动性问题,并落实准确的学科知识,它需要匹配单元教学目标,适应单元教学内容,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的项目化学习中,我们尝试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全面落实单元目标和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先进行深度思考:古典文学名著小说如何读?期待学生掌握哪些核心知识和学科能力?驱动性问题需要连接课标要求,承载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优秀的人物塑造里没有绝对的善恶,而名著中的人物个性是立体丰满的。然而在学习课文文本的时候,学生常常会产生脸谱化的阅读思维,这样很难读懂人物、读懂名著。因此,我们提出了驱动性问题:如何向低年级的同学们推荐四大名著,并介绍名著中人物与刻板印象不同的性格,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使学生的表达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选择了皮影戏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项目成果。指向核心素养的驱动性问题有助于项目进一步匹配国家课程的标准和内容,而基于驱动性问题展开的子任务也得以呼应核心素养,实现课程目标,使项目化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基础课程与课内文本。

从单篇走向整本的深度阅读支架

有了围绕核心素养的核心知识、本质问题和驱动性问题,为了使项目更有效、清晰地实施,我们还需要研制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里程碑的确定,进一步厘清了各个子任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架构整个项目的实施进程。

为了让学生从单篇阅读走向整本阅读,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支架。一是学科实践支架——关联深度阅读的阅读日志。在本次项目中,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阅读日志任务单。在任务单中,要求学生重点关注同一个人物在课内文本和课外补充阅读中展现的不同特点,连续阅读5 个以上与该人物相关的章回并摘录相关情节,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并在阅读中思考项目的本质问题:如何读懂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改变自己阅读中的刻板印象。二是资源支架——“四大名著”视频资源库。为了使学生获取的资源更高效,更有指向性,我们提供了“四大名著”视频资源库的表格文档,文档中详细展示了视频片段的艺术形式、时长、涉及情节、相关人物以及关注重点,使用这个资源库,学生能够迅速、全面地了解并明确自己的情节选择,对于学生形成成果有很大的帮助。

关注真实体验的创意表达设计

项目化学习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即学生的表达输出阶段。我们改变教材中原有的读后感写作要求,将之替换为“皮影戏剧本创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体现人物不同刻板印象的故事情节,将名著原文改编为剧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了文本改编剧本的方法,学会将提示语和对话中的内容转变为可以演绎的舞台指示,完成剧本创作实践,展现表达教学的另一种面貌。

基于国家课程的学科项目化的学习促进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从事物的核心概念出发,深度地思考,生成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并围绕解决问题提出思路,设置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这才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解决问题的逻辑链。当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学习理念,相信他必然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这也使语文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使新教材在新课堂中焕发新的活力。

(文/张欣珮)

◎探寻青花魅力,传承中国文化

项目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素雅的青花瓷”一课源于上教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感受民间艺术”单元,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沉淀、积累的文化,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下来。基于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对优秀民间艺术与文化学习的要求,本活动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花瓷作为学习内容。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少使用青花瓷器,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青花瓷的美,提高学生民间艺术审美修养,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故设计了本活动。

项目教育目标

一是以项目化教学方式,利用数字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了解与认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感受青花瓷独特的蓝色美感,知道青花瓷的基本特点和简单的制作过程。二是课堂实践,结合教材绘画青花瓷圆盘,知道圆形器具适合的纹样及相关知识。三是利用博物馆场地资源,欣赏博物馆内瓷器,以及各类不同器皿上纹样的艺术特色,体会青花瓷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美化生活的能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项目流程

第一阶段:欣赏预热,认识青花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技术和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为我国赢得了“瓷器之国”的盛誉。其中,青花瓷堪称“人间瑰宝”,在洁白的瓷体上辅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怡然成趣。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初步认识青花瓷,进行预热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许多关于青花瓷的起源、用途和制作工艺等的问题。教师整理后对问题进行分类,引导学生设计学习卡。第二阶段:自主探究,了解青花瓷。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相互讨论学习方法。项目化学习由学生为主导,突破原本的授课模式,充分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学生将更具象、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将空间和时间链接到课堂。二是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对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作了研究,也对其制作工艺有了详细了解。三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学习卡,经过归纳、汇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再通过视频介绍制作过程,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知道制作方法。第三阶段:课堂实践,绘画青花瓷。第四阶段:场馆探究,感悟青花魅力。一是带领学生参观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陶瓷馆”。二是再次创作,绘制一个青花器皿。三是作品展示,师生欣赏评价。

项目活动效果

一是利用场馆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开展美术项目化学习活动,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小在学校课堂和博物馆中学习成长,培养观察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开阔视野,促进审美和民族文化认知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项目化学习从问题入手,提出、找寻答案,再到实践体验,循环学习,引领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发现问题,建立提出问题的意识,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经验积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二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活动既有在活动前期的学习引导,又有活动中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认识主题,了解学习内容、设置相关问题。网络信息是最便捷有效的手段之一,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开展资源探究、解困释疑,大大改变了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有利于提升美术创造能力和发展自我文化感悟。

项目活动反思

一是走进博物馆,利用丰富的藏品补充美术课本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二是提升教师素养,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美、感受艺术和文明的意识。三是推动美术公共教育理念,让家长和孩子养成去博物馆学习的习惯,形成休闲学习生活方式。

(文/钱 莹)

猜你喜欢

青花瓷脸谱探究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帖脸谱
做个脸谱迎『六一』
纯净的青花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灶王爷的“脸谱”
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