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视域下的体育教学

2024-04-10张子恒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动作运动体育

张子恒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贾利军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附属实验小学

张 阳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附属实验小学

体育是五育之一,担负着育人的重任,但现实中,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的开展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学校体育活动更多的是关注体育活动本身,忽视了专项技能对于学生身心、品行的作用;其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取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需求和阶段性任务,缺少立足于发展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整体规划以及螺旋上升的思考;再次体育教学以常规单元化教学为主,不同阶段的技能学习存在割裂和深入程度不够的问题,运动技能缺少横纵向联系,以及持续、推进的实践方法;最后,体育教学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关注,以及对家庭体育活动的指导和引领,且为小学生运动习惯筑基和养成价值的关注有待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运动能力是体育课程的核心,身心健康、健全人格是学生成长的基础需求。因此,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本,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兴趣爱好,针对运动技能掌握规律的泛化和分化阶段,通过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从慢到快、从单一到组合,从生疏到熟练进行分层递进式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体验;并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有压力、有对抗、有合作的技能练习,甚至较为复杂的强压力对抗,逐步提高技能运用阶段,提高运动能力;继而培养学生按照规则和要求,进行有战术、有胜负的对抗展示和竞赛,主动运用运动技能调节心理,领悟为人处世、协作沟通、完善思维的方法,达到“明理、运用”的目标,逐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最终实现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

体育教学实施办法

激发学习兴趣,爱上体育活动 树立品行典范,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信任开始的,融洽的师生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学时需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温馨的师生情感作为铺垫,借助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喜爱体育运动、模仿教师的为人处世。教学时,体育教师丰富的知识、健美的体魄、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规范优美的体育示范、幽默有趣的激励评价,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游戏时,一起比赛,一起获奖,一起接受惩罚。学生累了,拍拍他们的肩,说:“加油!”学生有困难了,摸摸他们的头,说:“我帮你!”用教师的真情实意感染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在学生规范、儒雅、健康自己品行的同时,引导学生“爱屋及乌”地爱上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品质全面发展。

分层目标引领,满足发展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而具体,要包含所有学生的现实情况,关注个体差异,确保全体学生受益。首先应该体现多数同学需要完成的共同目标,这是大部分同学都必须达到的一个高度;其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差异,顾及学困群体以及高能力的学生,针对他们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制定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分层目标,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如在后滚翻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分层的学习目标:努力强化组,掌握动作要领,初步完成动作,培养体操表演意识;巩固完善组,完善动作质量,提高稳定性,建立体操表演意识;发展提高组,出色地完成动作技术,发展体操表演意识,尝试变换动作,提高创新能力。

体悟体育伦理,促进体德兼修。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依趣”选择练习方法,让他们在玩的氛围中学习体育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健全人格。如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拼搏进取意识强,但伙伴关系的处理等还不是很完善。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处理,增加练习竞争性、挑战性,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勇于进取的心理特点,在“玩中学”“乐中练”“练中悟”“悟中用”。即: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比赛环节中,学习相互沟通、交往的礼仪;在竞赛中发展相互协作、勇于进取等良好品质;借助体育规则和伦理,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将体育伦理迁移到生活实践之中,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育体育心并重,巧用教学方法 理解体育价值,树立运动榜样。要想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必须明白体育运动的意义。通过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团队意识。如田径项目,练习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具有一定的难度感和疲劳感,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还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向学生介绍英雄、偶像的运动习惯,例如毛泽东坚持游泳的习惯,让学生明白,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有强壮的体魄。通过介绍当下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运动偶像,利用偶像的引领,激发学生的动力,引导学生喜欢某个运动项目,鼓励学生坚持长期练习,使之成为自己的运动爱好,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针对发展需求,设计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还能有所侧重地健全学生品行。情境教学:通过设置合理的生活场景,把练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学习、实践的场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动实践的能力,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诸多行为礼节以及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成功体育:通过降低难度和同伴的帮助,弥补学生自身不足,配合积极主动的练习,顺利实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这种教学具有激发学生运动潜力和进取心的特点。自主学习: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选择自身不足的项目练习,自己选择获得别人帮助或者主动帮助他人的途径,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选择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向上、互帮互学、敢于剖析自我的良好品质,还可以发展学生运用体育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理分工、共同研究、相互合作,实现解决难点问题、复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习中,学生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运动,通过互相了解、协商、合作等形式,形成个人与集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交友,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并借助团队力量协调发展运动能力。

内化归因评价,掌握完善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划分出不同的难易度,并紧紧围绕重难点中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从较容易的动作学起,逐步增强练习的难度,并与另一要点动作进行连接,分层递进地组织教学,这样更符合学生动作技能掌握规律,便于学生接受,易于学生掌握。如较为复杂的体操动作,对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会感到自己难以完成,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质量。这时,可以对动作进行“分解”练习,把连贯动作分解成几个片段,逐个学习,最后再进行完整动作串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动作简单,水到渠成地完成动作教学。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身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完不成练习的“懊恼”“互相埋怨”等负面情绪。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将其细分为技术原因和心理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学会了在面对挫折和挑战时,学会内归因,并主动进行自我心态的矫正与科学目标的设定,完善面对逆境、挫折、挑战时应当具备的心理状态。

发挥各自价值,提升自我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合理地安排指导时间,体现不同价值。首先,要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热情,利用他们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或者借助伙伴互助的形式合作学习,相应减少教师辅导时间;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则需要注意他们盲目自大、冒险尝试等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巡视和检查,并利用课堂常规、练习要求以及骨干或者小干部的作用,引导他们进行有益、合理的尝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教师的主要精力和辅导时间,应放在需努力学生的身上,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调动他们的练习积极性,纠正动作中的不足,提出练习建议,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力争规范地完成动作。

学科主题设计,知识整合运用。体育教学中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学生健全人格,还能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能力。例如,在耐久跑比赛设计时,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将学生分成优(月亮)、良(地球)、及格(太阳)三个等级组,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周约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约一天的自然规律,设计耐久跑方法。即:太阳组1、2道环形跑动,寓意太阳自转;地球组在3、4跑道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公转一圈为1 年;月亮组则围绕地球在5、6 道进行环形跑动,一圈为一天。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指定跑动“时间”,比如3 年3 天。也就是太阳自转3 圈,地球绕太阳、月亮绕地球各3 圈,分别代表一年和一天。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适当地增加难度,将数学计算融于其中,如怎样跑1465 天最合理?让学生在合作中分析,先将天数转化为年,剩余的数字以天计算,再规划出不同组别的跑动距离,适当时还可以整合入闰年等一些基础概念。设计这样适宜的教学活动与情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主动学练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真实运动情境中,注重体育与其他学科所学内容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体育与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完善课后设计,培养运动习惯。体育教学结束时,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体育作业,发展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同时,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可以结合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设计针对性的热身和放松方法,并自主编排,下次课学生展示并示范,既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运动常识,还可以发展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多观看体育比赛,学会欣赏、理解比赛,课上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学习更多的比赛方法和战术策略。把体育教学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坚持体育运动、自主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终身健康奠基。

协同学校体育,实践发展完善

体育与健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统筹规划学校体育比赛活动,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简单易行的体能项目,积极开展每月两次的全员小型比赛;设计颠球、投篮、跳绳、踢毽、俯卧撑等校园吉尼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挑战;定期召开达标和竞技运动会,凝聚班级荣誉感、运动氛围和团队竞争意识,建立起伙伴们的运动牵引和羁绊,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项目、有选择地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展示,满足群体和个性运动的需求;选择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定期开展班级、年级、校园联赛;组建校级社团,积极参与市、区、校三级展示、比赛。从而通过学校整体工作布局,丰富学生比赛、展示、对抗机会,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在各项体育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团队协作精神、遵守规则意识等不断发展,引导学生享受运动乐趣、积极参与运动、养成健康习惯。

总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体育学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引导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时,合理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因素,结合学生实际,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还可以让其精神品质得以升华,有效锤炼学生的意志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切实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动作运动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不正经运动范
画动作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